血染紅石崮的英雄----武善桐

血染紅石崮的英雄----武善桐

山東是全國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之一,沂蒙山區是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核心地區,也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老區人民個個是愛黨愛軍、無私奉獻的模範,永遠都是沂蒙人民的驕傲。

提起“狼牙山五壯士”,可謂盡人皆知,他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走進沂蒙山區,翻動用鮮血和生命凝成的革命史冊,同樣也會發現這裡有著許多可永載史冊的勇猛壯士,為救鄉親們,他們不惜與日本鬼子血戰到底、同歸於盡。

武善同就是其中一位,他的英雄故事至今還在沂蒙廣為流傳。

血染紅石崮的英雄----武善桐

武善桐出生在一個佃農家庭,全家10口人,只有三畝半瘠薄山地。父親常年為地主幹活,飽嘗了舊社會的苦難。1938年,日本侵略軍侵犯沂水後,他積極參加抗日活動,加入了抗日武裝。

武善桐犧牲時只有26歲,但他短暫的一生卻改變了在這個世上不能輕易改變的名稱。

1941年春節前後,由於日本侵略軍的“掃蕩”,沂蒙支隊的一個分隊從卞山進了紅石崖村。數九寒天,還有30多位人員沒穿上棉衣。武善桐當即把自己的棉衣拿出來,同時發動黨員群眾送棉衣,很快解決了這些同志的棉衣問題。
1941年11月,日軍進行拉網式大“掃蕩”,撲向紅石崖村,進行了逐家逐戶挨溝挨峪的大地搜查, 鬼子把全村的群眾趕在一條山溝裡,四周架起了機關槍,殘暴地敵人首先將兩名八路軍傷員槍殺了,然後把武善桐和他弟弟武善亭拖出人群,一陣槍托和皮帶猛砸猛打,逼問其他八路軍傷員藏在哪裡。武善桐被打得遍體鱗傷,滿臉是血,可他咬緊牙關,一個字也不說,滿溝的鄉親們和武善桐一樣,沒有一個開口說話的,這夥法西斯強盜無計可施,便要下毒手了。眼看一場血腥的大屠殺就要發生。這時,突然響起一聲斷喝:“住手!”只見武善桐猛地跨前一步,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機槍口。在敵人慾殘殺大批黨員群眾的生死關頭,為了掩護八路軍傷病員和槍支彈藥武善桐毅然挺身而出,便讓敵人放開了被圍的村民。


武善桐毫無畏懼,深情地看著鄉親們走遠了之後,才帶領著幾個鬼子向小崮子山爬去。
大家瞭解武善桐,也知道那山上根本沒有埋武器,他這是在哄鬼子呢!都為他捏著一把汗。
武善桐雖然身受重傷,但是憑著從小練就的爬山本領,很快就把鬼子領到了小崮子山的山頂,示意槍就在懸崖的山洞裡,趁其不備,把一名鬼子踢下懸崖,隨後又抱住一名日本兵跳了下去,與敵人同歸於盡,壯烈犧牲。
武善桐犧牲後,當時的中共沂水縣委召開了隆重的追掉大會,表彰他國捐軀的英雄事蹟,號召全縣共產黨員和人民群眾學習他為人民的利益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併為他立碑紀念。

血染紅石崮的英雄----武善桐

解放後,縣府把小崮子山改名為紅石崮,讓武善桐為革命而壯烈犧牲的精神,代代相傳,光照千秋。紅石崮也因此而有名。

今天我們在村西沂博公路東側不遠的果園內看到有武善桐烈士 、武善秀、武善成三位烈士的墓碑並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

血染紅石崮的英雄----武善桐

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的創建未來,緬懷先烈和老一輩革命者的功績是為了汲取力量,以更飽滿的革命激情投入到今天的建設事業之中。

新時代,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繼往開來。

血染紅石崮的英雄----武善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