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人,都懂得及時止損

智慧的人,都懂得及時止損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懂及時止損的人卻很少。

所謂的運氣好,只不過就是懂得及時止損。

及時止損是智慧,也是與自己和解,和這個世界和解的方法。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被灌輸“堅持”,但極少有人教育我們“要學會止損,懂得放棄”。

接下來開始今天的分享,希望們可以學會及時止損,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23歲的李文星死在了這個夏天,因“誤入”傳銷騙局而命喪天津。

你看,這些陷入傳銷的人,大多數並非不知道傳銷是個騙局,但他們為什麼不願從傳銷中退出呢?因為他們——不甘心

智慧的人,都懂得及時止損

一個搞經偵的民警朋友,說了一句一針見血的話:“很多誤入傳銷組織的人,其實沒多久就知道這是騙局了。他們之所以‘出不來’,淪為傳銷組織的幫兇和打手,既不是被徹底洗了腦,也不是被限制了自由,而是因為他們不甘心。不甘心投入的錢拿不回來,不甘心投入的時間沒了價值,不甘心投入的精力打了水漂,所以想方設法要把損失撈回來,於是在傳銷的路上越走越遠。”

一個傳銷頭目說:“傳銷做的就是人的不甘心。”大多數“出不來”,都是因為不甘心。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卡尼曼,曾做過一個實驗來驗證“損失憎惡”效應:他對一群實驗對象說:“向上拋出一枚硬幣,落地正面,你就贏100美元;落地背面,你就輸100美元。”你會參加這個賭局嗎?

大部分實驗對象選擇了拒絕——對他們來說,失去100美元的恐懼,遠比得到100美元的慾望要強烈得多。

接著,卡尼曼改變了實驗方法,他先給每個人發500美元,然後說:“你現在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立馬退給我250美元。一個是:拋硬幣,正面朝上,這500美元全還我;背面朝上,你不用退任何錢。”

結果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拋硬幣,為了避免250美元損失,他們甘願冒險。

卡尼曼說:我們天生就對“損失”更加敏感,為了避免損失或找回損失,我們會變得冒險

那些陷入傳銷的人之所以不願出來,就是因為他們不甘心“損失”,所以決定“冒險”賭一把。

智慧的人,都懂得及時止損

這樣的不甘心還發生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一個同學,愛上了賭博。最開始,曾經一晚上贏過一棟別墅。但後來,卻連自己的房子都輸掉了。

姐姐哭著勸他:“收手吧。”

他說:“那怎麼行,我都輸了那麼多了。”

父母哭著央求:“收手吧。”

他說:“再等等,我一定會贏回來。”

最後,他欠了500多萬。

借了高利貸,沒錢還,只有丟下父母妻兒跑路。

至今,他仍然音訊全無。

我們小區還有一哥們,迷上了彩票。他把所有餘錢都花在了買彩票上,十幾年算下來,起碼五六十萬了。他現在仍不肯收手:“花了這麼多錢,我不甘心。萬一下一次就中大獎了呢!”於是,他在彩票路上越走越遠。

最常見的還有我們對工作的不甘心。現在這份工作,你極其不喜歡,可你就是捨不得放棄:“處長這個位置,我付出了多少汗水啊!、現在辭職的話,以前的付出都白費了。”於是,你幹了一輩子不開心的工作。

亞科斯說:“我們人生中90%的不幸,都是因為不甘心引起的。”

因為不甘心,我們自己殺死了自己的幸福。

那麼如何跳出可怕的不甘心呢?

你必須知道一個詞——及時止損在講“及時止損”之前,我們得先弄懂經濟學的另一個著名詞語——沉沒成本效應。

智慧的人,都懂得及時止損

什麼是沉沒成本?

就是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時,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也會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

我講一個例子你就明白了。比如,你花50元買了張票,興高采烈地跑去看電影,但看了20分鐘你受不了了:“拍得太爛了。”

這時,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很多人會選擇繼續:“不看,我就損失了50元。”為了50元,你選擇了遭受120分鐘的罪。

針對這種情況,經濟學家提出了“沉沒成本效應”——人們在做決策的時候,往往會念念不忘先前的投入,擔心新的決定而讓以前的投入付諸東流,於是不願改變現狀,白白丟掉了很多機會。

我們人生的困境大多源自與此。

那如何打破“沉沒成本效應”困境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時止損。

所謂及時止損,就是我們在做決策時,不要糾結於已經無法挽回的沉沒成本,而應依據當下的利益和未來的收益做出最佳選擇。

比如你花錢買了票,發現電影很爛,正確的做法不是“錢都花了,忍著看完吧”,而是要“及時止損,立馬走人”,不然,你浪費就不止是50塊錢,還有120分時間以及一整天鬱悶的心情。

智慧的人,都懂得及時止損

人生總要經歷各種失敗。走錯方向、愛錯人、選錯路,都是常會發生的事情。行到半程,愛到半生,才發現一切都是錯誤,而且是解決不了的錯誤。這時候,打開錦囊,能看到‘止損’兩個字閃閃發光。這一招,正是關鍵時刻用來救命的,是人生的大智慧。

如果你不懂止損,你沒有這份狠勁,你就會丟失自己以及人生的快樂。就很多選擇而言,我支持伊壁鳩魯學說的享樂主義。這裡的享樂主義不是字面理解的“享樂”,而是“快樂是生活的目的,是天生的最高的善”。

我們在作出重大決定的時候,一定不要糾結於無法挽回的沉沒成本,而是要試著問自己兩個問題:

1、這是否能讓自己獲得更持久更強烈的快樂,而不是相反?

2、這是否能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而不是更壞?

若答案是否定的,那這個選擇就不是一個好選擇。果斷放棄、果斷及時止損,才是最最聰明的明智之舉。

過去的事情無法改變,失去的東西要不回來,執著於“過去”和“失去”,除了自我折磨、損失新的機會以外,並沒有其他卵用。

馮小剛說:“人這輩子除了生死,沒有大事。”這句話,充滿了人生智慧。也就是說,我們要學會原諒自己。

原諒自己曾經走錯了路,原諒自己曾經愛錯了人,原諒自己曾經選錯了方向,但只要壯士斷腕,立馬“及時止損”,世界就會向你敞開一道寬闊的大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