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小科普

慢性萎縮性胃炎小科普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慢性病也逐年增多,甚至惡性腫瘤,在醫療技術的發展的情況下,也逐漸從絕症變成了一種慢性病。各個系統其實都存在很多的慢性疾病,比如我們所熟悉的高血壓、糖尿病、痛風、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等,其實都是屬於慢性疾病,而消化科最常見的慢性疾病就是慢性萎縮性胃炎。

說到慢性萎縮性胃炎,很多患者都會不由自主地恐慌,因為慢性萎縮性胃炎都是和胃癌聯繫在一起,很多人都認為得了慢性萎縮性胃炎就是拿到了胃癌地入場券,因此都非常恐懼。那麼,慢性萎縮性胃炎是否真如人們所想的那樣呢?其實不是的。

慢性萎縮性胃炎,顧名思義是胃壁有慢性炎症的表現。胃鏡下肉眼可見胃粘膜色澤異常,以紅白相間,白色多見,粘膜變薄,正常情況下看不到的血管這時也可以看見。從病理角度看,除一般的炎症表現外,還可看到兩種重要變化:①分泌胃液的腺體和細胞(分泌胃酸的壁細胞和分泌胃蛋白酶的主細胞)減少或消失;②一些腸腺出現在胃粘膜中,代替了原有的胃腺,即所謂“腸上皮化生”。這些病變可以是局部的或廣泛分佈的,它造成病人出現上腹飽脹、食慾減退等症狀。迄今,萎縮性胃炎的病因不清,但多發於老年人。有人統計,年齡每增長10歲,其平均遞增率為14%。因此,從某些角度來說,慢性萎縮性胃炎其實是自然的規律,是人體機能老化的結果,不可能年齡80歲,胃還一直是20歲狀態。萎縮,其實指的是腺體萎縮,而不是胃腔的縮小。

那麼,得了慢性萎縮性胃炎,很多人關注的是能不能恢復到非萎縮狀態,按照上文的說法,應該是不可能的,因為非萎縮到萎縮,是一個自然變化的過程,如果能夠有什麼措施能夠使人返老還童,那麼也可以從萎縮逆轉到非萎縮,但事實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得了萎縮性胃炎,最主要的就是放鬆情緒,沒必要過分緊張,在飲食上,注意新鮮飲食,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避免醃製食物和過夜食物,避免菸酒,然後做到按時規律作息,定期複查胃鏡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