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战英雄传记之陈翰章

陈翰章,满族,1913年6月14日出生于敦化县城西半截河屯的一个农民家庭。1921年,陈翰章入私塾就读。1后来,他考入敦化县敖东私立中学读书。中学毕业后,陈翰章到当时的宣化小学教书,成为一名教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9月23日,敦化沦陷。陈翰章为了唤醒人民抗日,到敦化民众教育馆去担任讲解员。一天,他在黑板上写出了“赶走恶狼”四个大字,并进行了激昂的抗战演讲。他的演讲被一个叫渡边乙二的日本特务发现并告密,找来日本宪兵队企图抓捕陈翰章。所幸陈翰章提前得到消息,及时脱身,他决定从此投笔从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走上抗日救国之路。

东北抗战英雄传记之陈翰章

陈翰章烈士

1932年9月13日,原东北军独立27旅第677团“老三营”王德林举旗抗日,一时间聚众数万人。“国破家安在,堂堂七尺男儿岂能做异族奴隶?”19岁的陈翰章投奔王德林领导的救国军,任救国军司令部秘书,同年入党。开始了与侵略者死战到底的铁血生涯。义勇军失败后率部转入抗联,他先后担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二师参谋长、代师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五师师长、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等职。不久第二军第四师、五师合编组成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陈翰章任方面军指挥。

东北抗战英雄传记之陈翰章

艰苦卓绝的抗战

1935年,日寇终于摸到了将军的家里。他们得知陈翰章从小就是孝子,四代单传,成家之后尚未生儿育女后,日本宪兵驻敦化分遣队很快把陈翰章父亲陈海和妻子邹氏抓来,以陈家一族性命为抵押,逼着陈海去寻找陈翰章。陈海无奈,在特务跟踪下,带着邹氏一路北上,在宁安斗沟子见到了陈翰章。陈翰章是孝子,当年父亲为他娶妻邹氏、劝他收心别起抗日的念头时,他也并未反对。但国难当头,面对父亲妻子,他知道忠孝二字的分量,他向父亲妻子表达了愧疚,但也断然拒绝了日寇的劝降,表示宁可家破人亡,也要抗战到底,决不奴颜婢膝,做亡国之奴。他对家人所能做的,仅仅是安慰,并劝说邹氏择人另嫁。周保中将军在回忆中对此也有记述,说陈翰章从此断绝了与家人联系,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战。

东北抗战英雄传记之陈翰章

陈翰章的父亲

陈翰章精通日语和朝鲜语,指挥才能高超,率部战斗在吉林,牡丹江等地,先后指挥了大沙河战役,寒葱岭伏击战,破袭镜泊湖水电站,智取百草沟等经典战斗。被人们誉为“镜泊英雄”。由日本人加藤丰隆所著的《满洲国警察小史》记载,当时日本人认为关东有两大巨匪其一是杨靖宇,其二就是陈翰章。由宫内宗一所编著的《独立守备步兵第九大队战史》记载:关东军与陈翰章部的战斗是与正规的精锐的反日军对决。日军为此专门制定了针对陈翰章的作战计划,给陈翰章的代号是“虎”并派出一个中队的兵力携带无线电台,专门用来追踪袭杀这只“满洲之虎”1937年七月关东军对东北抗联执行“三江大讨伐”。

东北抗战英雄传记之陈翰章

转战白山黑水的抗联战士

1937年7月,在中共吉东省委的领导下,陈翰章率领抗联第二军第五师与第四军、五军等部开始西征。他率部西征途经镜泊湖北湖头时,突袭了守卫水电站工地的日本守备队,焚烧了工程事务所,解救了大批中国劳工,致使日本侵略者苦心经营多年的水电站,仅开工半年就遭到严重破坏而停工。敌人用5000元重金悬赏缉拿陈翰章。

东北抗联进入极端困难时期,陈翰章和他的战友们过着野人般的生活。没有粮食就吃野菜野果,树皮草根,这些东西难以消化,因此抗联战士们经常互相帮忙抠大便。偶尔看到个马粪蛋子也要掰开找苞米粒儿,也放在嘴里嚼的很香。没有盐就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放进锅里煮,会有点咸味儿。最难熬的是冬天,冰天雪地的山岭中露营却不能烧火,大量的战士都没有在第二天醒来。冻病饿造成抗联官兵大量牺牲,陈翰章决定打几场大仗鼓舞士气。

东北抗战英雄传记之陈翰章

前赴后继英勇卓绝

1939年8月23日,陈翰章率领五百名抗联战士设计巧打安图县大沙河集团部落,经过4天战斗,共毙伤俘敌500多人,缴获机枪7挺、步枪300余支。又巧设伏兵全歼“宫本讨伐队”,9月24日又率所部五百人才敦化县寒葱岭设伏,“杀鸡也要用牛刀”的优势兵力袭击日军守备第八大队第二中队,我方仅付出14人阵亡的轻微代价击毙120名日军,再斩日军“松岛讨伐队”缴获轻、重机枪6挺,小炮1门,长短枪150多支,子弹70余箱,还有一批食品和军用物资。

第三方面军共有600多人,这是抗联第一路军中人数最多的方面军,也是陈翰章亲手培养起来的抗日武装。他在同年9月率领着这600名战士,在2200多人的日伪军包围中击毙了敌军的总指挥牛岛大佐。在日寇调集近8万人的兵力进行扫荡的危急关头,陈翰章率部一个月三场大捷重挫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东北抗战英雄传记之陈翰章

抗联战士在密营中

陈翰章喜欢主动出击,每次战斗都打到敌人的痛处。据不完全统计,从1932年9月至1940年12月,在这八年期间陈翰章参加并指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数百次,击毙日本侵略者数千人。陈翰章作战有勇有谋。1940年,陈翰章率部队从蛟河向敦化作战,当部队行至敦化黑石岭东侧一座江桥时发现有日军埋伏,陈翰章把部队化整为零,分成小股分批渡桥,日军以为是大部队的前方尖兵,没有攻击,等想明白过来时,部队半数已成功渡桥。接着渡桥部队与未渡桥的部队从两翼对设伏的日军进行夹击,成功击溃了日军。仅39年6月到12月间,陈翰章部对日作战就达55次。在如此恶劣环境和缺粮少弹的情况下达到如此作战密度实属不易。

1940年,在关内节节进逼的日寇终于腾出手来,妄图一举镇压孤军奋战的东北抗联。2月23日,杨靖宇战死,抗联部队士气遭受重创。在危急关头,陈翰章率部在强大的敌人中间往来穿插,尽可能地运用灵活的战略战术消灭日寇,减少牺牲。“4月的时候,陈翰章在战斗中腿部受伤,因为没有消炎药,伤口发炎化脓,他就用一根小木棍把布条捅进伤口里,咬着牙来回拉动布条,把烂肉和脓血全部清理出来,处理之后率部继续战斗。”杨明谷感叹说:东北抗战从一开始就几乎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条件恶劣、处处受敌、斗争残酷、没有后方、没有支援,这注定抗联的抗日斗争是悲壮的。

但是重重困难并没有让陈翰章退缩,他没有和其他一些部队那样退入前苏联境内,而是指挥部队继续在敦化、宁安一线战斗,让日伪知道:杨总司令虽然牺牲了,东北的抗日烽火并没有因此熄灭。据日伪资料记载,1938年到1940年,三方面军与日伪战斗次数达同时期东北抗战总战斗次数的百分之五十五,被日寇称为“最有力之匪”。

东北抗战英雄传记之陈翰章

向着入侵的敌寇前进

抗联队伍毕竟是人单势孤,战力损失越来越大,陈翰章不得不将部下化整为零开展游击战。 1940年,东北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东北抗联几乎完全被围困在深山和原始森林中,缺医少穿,陈翰章率领40多名战士顶着寒风大雪偷偷下山,准备从敌人手里抢些过冬的粮食。连日的疲劳加上饥饿,一个抗联战士偷偷溜下了山找吃的,结果被村内的日本移民组成的自卫团俘获后叛变,使得陈翰章陷入日寇的重围之中,为掩护4名女战士突围,陈翰章与所部仅存的十几名战士与百倍之敌展开力量悬殊的生死决战。在接连击退日伪军四、五次进攻之后,战士们纷纷倒下,只剩下陈翰章孤身一人与敌人对峙。“陈翰章,投降吧!给你大官做!”敌人以高官厚禄劝他投降,“我死也不当亡国奴!”陈翰章用子弹回答敌人。战斗到最后,他的右手和胸部都负伤,扑倒在雪地上。他又顽强地靠着一棵大松树坐了起来,准备用左手射击。敌人冲上前去夺去了他手中的枪,他仍痛骂敌人,穷凶极恶的敌人用刺刀剜出了他的双眼,日军指挥官并用刺刀在陈翰章头上乱砍,陈翰章鲜血流尽,英勇牺牲,年仅27岁。残暴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送到伪满首都新京(长春)邀功请赏。”日军杀害陈翰章将军后,派人做了一副棺木,将没有头颅的将军遗体送回了半截河屯,“棺椁是洋铁皮做的”。遗体运回后,陈翰章的父亲从遗体屁股部位看到儿子小时候被自己用烟袋锅烫出的伤疤后确认被残害者就是自己的儿子。乡亲为将军建了一座墓,将将军的遗体葬在墓中。陈翰章牺牲于黑龙江省宁安县的镜泊湖畔。所以在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上都称他为“镜泊英雄”。

东北抗战英雄传记之陈翰章

身陷重围仍奋死一战

东北抗战英雄传记之陈翰章

烈士亲属迎接陈翰章将军

1948年冬,由松江军区派张羽护送到哈尔滨。2013年是陈翰章延辰一百周年,遗首被送归故里,他的亲人也终于等到了将军“身首合一”的日子。

东北抗战英雄传记之陈翰章

人民不会忘记抗联英雄

东北民歌:

镜泊湖水清亮亮,

一棵青松立湖旁,

喝口湖水想起英雄汉,

看见青松忘不了将军陈翰章。

谨以此文纪念抗日英雄陈翰章将军,不觉泪以模糊双眼,将军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