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戰英雄傳記之陳翰章

陳翰章,滿族,1913年6月14日出生於敦化縣城西半截河屯的一個農民家庭。1921年,陳翰章入私塾就讀。1後來,他考入敦化縣敖東私立中學讀書。中學畢業後,陳翰章到當時的宣化小學教書,成為一名教師。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9月23日,敦化淪陷。陳翰章為了喚醒人民抗日,到敦化民眾教育館去擔任講解員。一天,他在黑板上寫出了“趕走惡狼”四個大字,並進行了激昂的抗戰演講。他的演講被一個叫渡邊乙二的日本特務發現並告密,找來日本憲兵隊企圖抓捕陳翰章。所幸陳翰章提前得到消息,及時脫身,他決定從此投筆從戎,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走上抗日救國之路。

東北抗戰英雄傳記之陳翰章

陳翰章烈士

1932年9月13日,原東北軍獨立27旅第677團“老三營”王德林舉旗抗日,一時間聚眾數萬人。“國破家安在,堂堂七尺男兒豈能做異族奴隸?”19歲的陳翰章投奔王德林領導的救國軍,任救國軍司令部秘書,同年入黨。開始了與侵略者死戰到底的鐵血生涯。義勇軍失敗後率部轉入抗聯,他先後擔任東北反日聯合軍第五軍第一師政治部主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第二師參謀長、代師長,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第五師師長、抗聯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指揮等職。不久第二軍第四師、五師合編組成抗聯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陳翰章任方面軍指揮。

東北抗戰英雄傳記之陳翰章

艱苦卓絕的抗戰

1935年,日寇終於摸到了將軍的家裡。他們得知陳翰章從小就是孝子,四代單傳,成家之後尚未生兒育女後,日本憲兵駐敦化分遣隊很快把陳翰章父親陳海和妻子鄒氏抓來,以陳家一族性命為抵押,逼著陳海去尋找陳翰章。陳海無奈,在特務跟蹤下,帶著鄒氏一路北上,在寧安斗溝子見到了陳翰章。陳翰章是孝子,當年父親為他娶妻鄒氏、勸他收心別起抗日的念頭時,他也並未反對。但國難當頭,面對父親妻子,他知道忠孝二字的分量,他向父親妻子表達了愧疚,但也斷然拒絕了日寇的勸降,表示寧可家破人亡,也要抗戰到底,決不奴顏婢膝,做亡國之奴。他對家人所能做的,僅僅是安慰,並勸說鄒氏擇人另嫁。周保中將軍在回憶中對此也有記述,說陳翰章從此斷絕了與家人聯繫,義無反顧地投身抗戰。

東北抗戰英雄傳記之陳翰章

陳翰章的父親

陳翰章精通日語和朝鮮語,指揮才能高超,率部戰鬥在吉林,牡丹江等地,先後指揮了大沙河戰役,寒蔥嶺伏擊戰,破襲鏡泊湖水電站,智取百草溝等經典戰鬥。被人們譽為“鏡泊英雄”。由日本人加藤豐隆所著的《滿洲國警察小史》記載,當時日本人認為關東有兩大巨匪其一是楊靖宇,其二就是陳翰章。由宮內宗一所編著的《獨立守備步兵第九大隊戰史》記載:關東軍與陳翰章部的戰鬥是與正規的精銳的反日軍對決。日軍為此專門制定了針對陳翰章的作戰計劃,給陳翰章的代號是“虎”並派出一箇中隊的兵力攜帶無線電臺,專門用來追蹤襲殺這隻“滿洲之虎”1937年七月關東軍對東北抗聯執行“三江大討伐”。

東北抗戰英雄傳記之陳翰章

轉戰白山黑水的抗聯戰士

1937年7月,在中共吉東省委的領導下,陳翰章率領抗聯第二軍第五師與第四軍、五軍等部開始西征。他率部西征途經鏡泊湖北湖頭時,突襲了守衛水電站工地的日本守備隊,焚燒了工程事務所,解救了大批中國勞工,致使日本侵略者苦心經營多年的水電站,僅開工半年就遭到嚴重破壞而停工。敵人用5000元重金懸賞緝拿陳翰章。

東北抗聯進入極端困難時期,陳翰章和他的戰友們過著野人般的生活。沒有糧食就吃野菜野果,樹皮草根,這些東西難以消化,因此抗聯戰士們經常互相幫忙摳大便。偶爾看到個馬糞蛋子也要掰開找苞米粒兒,也放在嘴裡嚼的很香。沒有鹽就把身上的衣服脫下來放進鍋裡煮,會有點鹹味兒。最難熬的是冬天,冰天雪地的山嶺中露營卻不能燒火,大量的戰士都沒有在第二天醒來。凍病餓造成抗聯官兵大量犧牲,陳翰章決定打幾場大仗鼓舞士氣。

東北抗戰英雄傳記之陳翰章

前赴後繼英勇卓絕

1939年8月23日,陳翰章率領五百名抗聯戰士設計巧打安圖縣大沙河集團部落,經過4天戰鬥,共斃傷俘敵500多人,繳獲機槍7挺、步槍300餘支。又巧設伏兵全殲“宮本討伐隊”,9月24日又率所部五百人才敦化縣寒蔥嶺設伏,“殺雞也要用牛刀”的優勢兵力襲擊日軍守備第八大隊第二中隊,我方僅付出14人陣亡的輕微代價擊斃120名日軍,再斬日軍“松島討伐隊”繳獲輕、重機槍6挺,小炮1門,長短槍150多支,子彈70餘箱,還有一批食品和軍用物資。

第三方面軍共有600多人,這是抗聯第一路軍中人數最多的方面軍,也是陳翰章親手培養起來的抗日武裝。他在同年9月率領著這600名戰士,在2200多人的日偽軍包圍中擊斃了敵軍的總指揮牛島大佐。在日寇調集近8萬人的兵力進行掃蕩的危急關頭,陳翰章率部一個月三場大捷重挫了日寇的囂張氣焰。

東北抗戰英雄傳記之陳翰章

抗聯戰士在密營中

陳翰章喜歡主動出擊,每次戰鬥都打到敵人的痛處。據不完全統計,從1932年9月至1940年12月,在這八年期間陳翰章參加並指揮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鬥數百次,擊斃日本侵略者數千人。陳翰章作戰有勇有謀。1940年,陳翰章率部隊從蛟河向敦化作戰,當部隊行至敦化黑石嶺東側一座江橋時發現有日軍埋伏,陳翰章把部隊化整為零,分成小股分批渡橋,日軍以為是大部隊的前方尖兵,沒有攻擊,等想明白過來時,部隊半數已成功渡橋。接著渡橋部隊與未渡橋的部隊從兩翼對設伏的日軍進行夾擊,成功擊潰了日軍。僅39年6月到12月間,陳翰章部對日作戰就達55次。在如此惡劣環境和缺糧少彈的情況下達到如此作戰密度實屬不易。

1940年,在關內節節進逼的日寇終於騰出手來,妄圖一舉鎮壓孤軍奮戰的東北抗聯。2月23日,楊靖宇戰死,抗聯部隊士氣遭受重創。在危急關頭,陳翰章率部在強大的敵人中間往來穿插,儘可能地運用靈活的戰略戰術消滅日寇,減少犧牲。“4月的時候,陳翰章在戰鬥中腿部受傷,因為沒有消炎藥,傷口發炎化膿,他就用一根小木棍把布條捅進傷口裡,咬著牙來回拉動布條,把爛肉和膿血全部清理出來,處理之後率部繼續戰鬥。”楊明谷感嘆說:東北抗戰從一開始就幾乎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條件惡劣、處處受敵、鬥爭殘酷、沒有後方、沒有支援,這注定抗聯的抗日鬥爭是悲壯的。

但是重重困難並沒有讓陳翰章退縮,他沒有和其他一些部隊那樣退入前蘇聯境內,而是指揮部隊繼續在敦化、寧安一線戰鬥,讓日偽知道:楊總司令雖然犧牲了,東北的抗日烽火併沒有因此熄滅。據日偽資料記載,1938年到1940年,三方面軍與日偽戰鬥次數達同時期東北抗戰總戰鬥次數的百分之五十五,被日寇稱為“最有力之匪”。

東北抗戰英雄傳記之陳翰章

向著入侵的敵寇前進

抗聯隊伍畢竟是人單勢孤,戰力損失越來越大,陳翰章不得不將部下化整為零開展游擊戰。 1940年,東北的抗日鬥爭進入了最艱苦的階段。東北抗聯幾乎完全被圍困在深山和原始森林中,缺醫少穿,陳翰章率領40多名戰士頂著寒風大雪偷偷下山,準備從敵人手裡搶些過冬的糧食。連日的疲勞加上飢餓,一個抗聯戰士偷偷溜下了山找吃的,結果被村內的日本移民組成的自衛團俘獲後叛變,使得陳翰章陷入日寇的重圍之中,為掩護4名女戰士突圍,陳翰章與所部僅存的十幾名戰士與百倍之敵展開力量懸殊的生死決戰。在接連擊退日偽軍四、五次進攻之後,戰士們紛紛倒下,只剩下陳翰章孤身一人與敵人對峙。“陳翰章,投降吧!給你大官做!”敵人以高官厚祿勸他投降,“我死也不當亡國奴!”陳翰章用子彈回答敵人。戰鬥到最後,他的右手和胸部都負傷,撲倒在雪地上。他又頑強地靠著一棵大松樹坐了起來,準備用左手射擊。敵人衝上前去奪去了他手中的槍,他仍痛罵敵人,窮兇極惡的敵人用刺刀剜出了他的雙眼,日軍指揮官並用刺刀在陳翰章頭上亂砍,陳翰章鮮血流盡,英勇犧牲,年僅27歲。殘暴的敵人割下他的頭顱,送到偽滿首都新京(長春)邀功請賞。”日軍殺害陳翰章將軍後,派人做了一副棺木,將沒有頭顱的將軍遺體送回了半截河屯,“棺槨是洋鐵皮做的”。遺體運回後,陳翰章的父親從遺體屁股部位看到兒子小時候被自己用菸袋鍋燙出的傷疤後確認被殘害者就是自己的兒子。鄉親為將軍建了一座墓,將將軍的遺體葬在墓中。陳翰章犧牲於黑龍江省寧安縣的鏡泊湖畔。所以在東北抗日聯軍的歷史上都稱他為“鏡泊英雄”。

東北抗戰英雄傳記之陳翰章

身陷重圍仍奮死一戰

東北抗戰英雄傳記之陳翰章

烈士親屬迎接陳翰章將軍

1948年冬,由松江軍區派張羽護送到哈爾濱。2013年是陳翰章延辰一百週年,遺首被送歸故里,他的親人也終於等到了將軍“身首合一”的日子。

東北抗戰英雄傳記之陳翰章

人民不會忘記抗聯英雄

東北民歌:

鏡泊湖水清亮亮,

一棵青松立湖旁,

喝口湖水想起英雄漢,

看見青松忘不了將軍陳翰章。

謹以此文紀念抗日英雄陳翰章將軍,不覺淚以模糊雙眼,將軍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