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可能會帶來全球股市大跌,房價大跌

一、全球化的理論基礎

全球化的理論基礎,是李嘉圖的比較優勢貿易理論。李嘉圖是100多年前的英國經濟學家,他的理論在2000年前後突然大放光彩,當時我還在上大學,很多雜誌上都介紹了比較優勢理論,當時也是全球化最令人嚮往的時代。

該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的基礎是生產技術的相對差別,以及由此產生的相對成本的差別。每個國家都應根據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的原則,集中生產並出口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其具有比較劣勢的產品。

原文比較拗口,這裡通俗打個比方說,就是我家住在河邊,有生產鴨蛋優勢,你家住在山旁,有生產雞蛋優勢,我們都需要雞蛋鴨蛋,但不要都養雞養鴨,正好利用各自優勢,我使勁生產鴨蛋,你使勁生產雞蛋,然後互相交換,從而促進生產力最大發展。

套用到國際貿易中,就是中國人力成本低,可以發展加工製造業,美國高科技含量高,正好發展高精端,然後中美交換,帶來物質極大豐富。這樣美國有鞋襪穿,中國有飛機坐,有蘋果手機玩,這樣大家都滿意。

所以2003年前後,WTO放鬆很多限制,吸納了中國加入WTO,就是想利用中國的低成本人力優勢,發揮彼此最大優勢。到時候美國只要把自己的圖紙設計好,給中國加工即可。

這裡可以看出全球化的好處有:一是確實交換過程中增加了總財富,因為各自優勢效率最高。二是發達國家確實享受了低成本商品,所以長期可以低通脹地放水。三是對世界央行美國來說,只要輸出美元即可享受財富。

二、全球化的鏈條和問題

比較優勢理論下的全球化,看起來確實很完美,但很快問題就出現了,越往後越激烈:

一是中國並不願意照著美國的圖紙,一直在低端做加工,反而很快攀爬到食物鏈的頂端,我們不僅僅只生產鞋襪,最後把發達國家的產業吃掉很多,比如家電,電腦,製造業等。

二是全球化分工過程中,全球財富確實增加了,但發達國家精英享受了發展的紅利,大部分工人卻越來越慘,職位都被中國等國家搶去了,貧富分化也來越厲害,矛盾也越來越激烈。

三是富人們錢越來越多,但吃飯睡覺也就那麼多,再高檔錢也花不完,最後就只能炒作股市樓市,推高股市樓市泡沫,產生三大奇蹟:美國股市,中國樓市,日本債市。

四是在過去二十年的大體玩法是“中國製造產品賣給美國,美國印鈔票輸入中國,然後中國利用美元再買巴西俄羅斯甚至德國日本產品。還花不完就借給美國,讓美國繼續買我們產品”。

這裡全靠美國逆差在維持,美國一旦退群,就玩不下去了,美國不退群,債務高企,也玩不下去了。

所以特朗普橫空出世,特朗普在反全球化方面很積極,最近發推說“貿易戰很容易獲勝,如果美國與別國往來貿易虧1000億美元,不再與他貿易往來就贏了”。美國是要剪斷全球化的鏈條了。

三、逆全球化下的風險和機會

風險一是這個鏈條斷了後,全球經濟都會衰退,股市也會繼續大跌。因為美國不願意印錢輸出了,中國掙不到錢了,也自然沒錢去買巴西鐵礦,俄羅斯石油,德國轎車,日韓芯片了。

不管怎麼說,貿易還是能促進生產力發展和財富創造的,逆全球化抑制貿易,全球的商品交換都陷入低水平,自然總體創造財富能力下降了,靠賣資源的國家也要完蛋了。

所以最近美股日股都大跌,連原油都大跌了,因為經濟預期差了。特朗普這麼持續逆全球化貿易戰,全球股市還要跌。

風險二是股市下跌除了交換減少,抑制財富增加外,還和泡沫會受到抑制有關。前面提到全球化導致財富集中,富人消費不了這麼財富,就只能買房炒股,從而產生泡沫。逆全球化後,自然泡沫會受到抑制,美國股市,中國樓市首當其衝,中國樓市會因為資本不再流入,影響更大。

風險三是全球低通脹時代結束,經濟學家一直難以解釋的“放水不通脹”難題得解。因為逆全球化後,發達國家享受不到發展中國家低成本優勢了。這個我們官媒這兩天也提到了,那就是美國提高鋼鐵鋁的關稅,會提高自己通脹水平。

這對我們也有很大影響,以往用美元,買糧食食品石油,靠這些抑制國內價格,持續讓資產價格和物價背離,就是房價漲,物價漲得慢。一旦美元減少,進口就會減少,必然會再平衡,那就是物價和資產價格靠攏。

網上說我們拿大豆進口博弈美國貿易戰,也不太顯示了,全球大豆1/3都被我們買來了,這東西產量彈性太小,和手機不一樣,限制大豆進口就是自殘,現在大豆期貨大漲應該和這個有關係。

機會就是全球化通脹的機會,現在臺灣搶衛生紙,我們漲的品種就更多了,全球化結束後,全球都會有一輪強有力的通脹,前面巨量寬鬆在物價上的欠會債彌補上。

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更明顯些,除了全球通脹影響外,還會受到逆全球化美元收縮,帶來的輸入型通脹,疊加房地產高成本,可能通脹會更強烈。

逆全球化可能會帶來全球股市大跌,房價大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