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真實的大涼山,這樣的大涼山你見過嗎!


前段時間跟隨攝友葉子一起來到大山深處的涼山。儘管早已聽聞這裡的諸多新聞,但當身臨其境時,還是被眼前的點點滴滴所震撼到。。。

經過幾個小時的崎嶇山路,剛到村口就見到壯觀的一幕。一群彝族同胞在路邊架起一口口大鍋,生火的生火,炒菜的炒菜,指揮的指揮,熱鬧極了。

靠幾塊大石頭支持起一口口大鍋,而鍋裡則燉著他們最鍾愛的肉。熱情的村民招呼著我們,並邀請我們跟他們一起共進午餐。在婉拒後我們便向村莊進發!

一進村莊就聽到歡快的笑聲。土牆,泥地,衣衫襤褸這些都阻止不了孩子們擁有快樂的童年。都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而大涼山這片土地上,則生活著這些淳樸的彝族同胞。

當我們把糖遞給姐姐時,姐姐並沒有吃,而是順手遞給背上的弟弟。儘管她們的臉上滿是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歲月痕跡,但我能從她們那寫滿故事的眼睛裡感受到愛與堅韌。

一個小孩拉著一車豬草艱難的匍匐前進著,儘管力氣不夠,但還是用著最大的力氣,艱難的朝著家的方向走去。

男子揹著幾根比自己高几倍的木頭走在我們前面,聽到我們的呼喚聲後,男子停了下來並依靠木頭的支撐著,用那無辜的眼睛望著我們。

在村裡閒逛時,隨處可見隨地而坐的彝族同胞,這或許是他們的習俗,也正因為這些,才讓他們養成隨心隨性的悠閒生活。

大涼山留給外界最深的印象,就是貧窮、落後,而這些如今也成為大涼山的代名詞。也正因為如此,吸引了大量慈善機構和攝影人,給平靜的大涼山,平添了些許漣漪。

但是,你要深入體驗他們的生活,用另外一種角度去思考時,卻發現生活在這裡的他們幸福指數卻非常高,每天無憂無慮的生活著,沒有過多的煩惱。。。

眼神、土屋、矮牆、菸斗、察爾瓦構成的不僅僅是彝族老鄉的生活,更是先輩們留下的歲月刻痕。

網上許多人都說:“彝族的男人比較懶,做活路的基本是女人,而且女人地位非常底,那男人搞啥子呢?主要功能傳宗接代,然後就是喝酒,散步,睡覺”。儘管這只是片面的說辭,但封建迷信在這個地方還是相當嚴重的。

雖然我能記錄所有的行程,卻記錄不了他們的辛酸。衷心的祝福他們生活越來越好,早日走上致富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