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山老人和孩子9張圖,極具視覺衝擊力,看到哪一張你心酸了


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處的大涼山,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那裡山高谷深、幅員遼闊、遠離繁華,在很多人眼裡充滿了神秘色彩。那裡居住著200餘萬彝族同胞,他們大都生活在海拔二三千米的高山上。頭條號“如歌視覺”在此收錄了9張大涼山彝族老人和小孩圖,直擊他們的真實生活場景。圖1: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身負沉重揹簍,步履蹣跚地行走在雪後崎嶇溼滑的山路上,身旁跟著兩個幼小的男孩。

圖2:一位身穿彝族特色服裝的老人,正照看著兩個約莫二三歲的孩子,懷抱的那個孩子,滿臉汙垢;背後的另一個孩子,鼻涕都流出來了。彝族同胞不講究衛生沿襲成風,人和牛、羊等牲畜通常都同室而眠。這種古老的生活習慣隨著諸如“五洗”工程等的積極推進,狀況日益改善。

圖3:一位老人懷抱中的孩子,純真稚嫩。面對著陌生人的鏡頭,他清澈的眸子裡,透出了幾分難以掩飾的羞怯。新中國成立後,經歷了漫長的等級森嚴的奴隸社會制度的彝族同胞在政治上翻了身。但是,由於彝族同胞陳舊的思想觀念、險惡的自然環境等因素,導致這裡仍然比較貧窮落後。


圖4:並肩而立的一個大人和一個孩子,眺望著遠方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可喜的是,隨著脫貧攻堅步伐的加快,這裡的面貌正在發生著鉅變,諸如普通話的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等舉措,正在讓這裡與當代文明逐步接軌。

圖5:2017年2月1日,四川涼山州昭覺縣阿並洛古鄉,年輕人紛紛背井離鄉外出謀生了,家裡剩下了留守老人在照看孩子。一條平整的道路,通向了繁華的遠方。要想謀求發展進步,必須摒棄輕商賤商、抵制新事物和文明方式的進入等思想和做法。

圖6:一位身著“奇裝異服”的彝族老人,正悠閒地抽著旱菸。在老人的身旁,幼小的孩子打扮時髦。這一老一少同框,讓人不禁感嘆社會變化之巨大。由於錯綜複雜的原因交織在一起,大涼山彝族聚居區,在1956年實行民主改革前夕,仍保持著完整的奴隸社會制度,堪稱世所罕見。


圖7:枯樹、廢墟、老人、孩子,這幅彝族生活場景圖,給人以荒涼、偏僻、貧窮之感,極具視覺衝擊力和藝術感染力。這裡的人民熱情好客,但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紅白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風氣,有的人因此一夜致貧、債臺高築。由此可見,互相攀比和好面子的思想真是要不得。

圖8:一位骨瘦如柴的彝族大娘,正身負重物,小心翼翼地行走在臺階上。樸實善良、任勞任怨的大娘旁邊,一個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彝族小孩,正忽閃著一雙大眼睛,打量著擦肩而過的路人。據悉,在大涼山彝族居住地,女人們每天總是忙得熱火朝天,不是幹農活、家務活就是紡線、做裙子等。而男人們,除了承擔一些女人做不了的重體力活外,大多數時間都是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曬太陽或談天說地。

圖9:一位身穿民族服裝的老人,面對著陌生人的探訪,坦然自若,也許她早就習以為常了。她身旁的小男孩,眼神裡流露出了一絲設防。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精準發力下,目前的大涼山彝族聚居區,正在不斷變化著。編後語:彝族同胞居高山,貧窮落後隨處見。扶貧攻堅得民心,絲綢之路換新顏。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如歌視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