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涼山女人不易,10張圖直擊她們的日常生活勞作,網友:很震撼


地處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處的大涼山,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那裡山高谷深、廣袤荒涼,約有230萬彝族同胞居住在海拔二三千米的高山上,給人的感覺是偏僻、貧窮和落後,並且充滿了神秘色彩。頭條號“如歌視覺”在此收錄了10張大涼山彝族女人的日常生活勞作圖,藉以致敬勤勞樸實、任勞任怨的彝族“半邊天”!圖1:一位彝族大嬸,正負重前行。為了生活,她起早貪黑、辛勤勞作,眸子裡透出無奈和堅韌。

圖2:一位年輕的彝族少婦,一邊抱著幼小的孩子,一邊揹著沉重的柴禾走在回家的山路上。哪怕翻山越嶺,哪怕道路崎嶇不平,哪怕風吹日曬,也阻擋不了彝族女人為了美好生活而忙碌操勞的腳步!

圖3:彝族集市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隨處可見揹著小孩、揹著揹簍的女人穿梭在人群中。集市上,有賣土豬肉的,有賣土雞的,有賣服裝的,有賣日常用品的,有賣地方特產的……林林總總、應有盡有。沿街殺豬的景象也可以見識到,頗具彝族特色。彝族集市,也是瞭解彝族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的一個窗口。


圖4:一位身揹小孩的彝族婦女,正在一個小水溝裡洗東西。大涼山地貌複雜,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交錯,自古以來就是通往中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圖5:一位滿臉皺紋、衣著樸素的彝族大娘,正在熟練地紡線。大涼山的“半邊天”相對來說文化水平不高,她們長年累月從事體力勞動,每天都忙忙碌碌,不是幹農活、帶孩子,就是上山砍柴等。此外,紡線、做裙子等也佔據了她們不少時間。總而言之,為了養家餬口,讓家人過上衣食無憂的好日子,她們不辭辛勞。

圖6:一位身著彝族特色服裝、老態龍鍾的老奶奶,正在悠閒地抽著旱菸。辛辛苦苦、風風雨雨操勞了一輩子,只有到了年老體衰的耄耋之年,才能享受一份難得的清閒。漢族人民也喜歡抽旱菸,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而今,過濾嘴香菸基本取代了旱菸,抽旱菸的人日益稀少,只有上了年紀的人才保持著抽旱菸的習慣。


圖7:豐收的莊稼地裡,幾乎滿眼都是忙碌的彝族婦女身影。大涼山彝族聚居區主要農作物為玉米、土豆、苦蕎等。婦女們樸實善良、吃苦耐勞,承擔著緊張繁重的日常勞作任務。近些年,有的彝族男人為了擺脫貧困,背上行囊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婦女更是閒不住。

圖8:一位裹著頭巾、飽經滄桑的大嬸,正身負一大包重物蹣跚前行。在大涼山,大多數彝族婦女延續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動方式,責無旁貸地挑起務農、照顧孩子、孝敬老人的重擔。而不少男人,則整天沉迷於抽菸、喝酒和聊天中,只有碰到重體力活時才搭一把手。

圖9:一位皮膚黝黑、身材瘦弱的彝族婦女,為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正揹著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孩在江蘇省洪澤縣三河鎮一家磚窯廠打工。像她這種情況的,在這家磚窯廠還有好幾位。為了生計,彝族女人帶著孩子遠走他鄉,忍受著艱辛,承受著孤獨,令人敬佩。


圖10:一位身負揹簍、精神矍鑠的大娘,正在用手機與大山外的親人通話。隨著這些年來國家對大涼山的重視和投入,大涼山的變化顯而易見,諸如普通話的普及、教育的大力推進、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等等,正在讓這裡與當代文明逐步接軌。編後語:彝族女人不簡單,柔肩頂起半邊天。吃苦耐勞累彎腰,為了老小無悔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