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没落,这是真的吗?

很久没有聊起徐汇,尤其是西南老大——徐家汇。

印象中的徐家汇,是90年代上海着力打造,也是最成功的城市副中心。

然而,它的困境与争议与日俱增。很多人说徐家汇在没落,真相是否如此?

空间平权

90年代扩城至今,徐家汇是最励志的上只角养成记。不过,花无百日红。

我在“电车之光”、节后首篇都提到市中心的商办困境。租金难涨、空置率高成了通病,徐家汇也不例外。

除港汇、腾飞、美罗大厦外,徐家汇林立的办公楼多为商贸、电子科技公司。这些企业的特点,就是规模小、刚起步。

徐家汇没落,这是真的吗?

显然,徐家汇对公司总部的吸引力越来越低。不入流的小企业混杂,某些商办单日租金甚至徘徊5.5元/平。

要知道,大虹桥的租金均价也到了7.5元/平附近。

商场方面,闵行崛起直接截留徐家汇客流。港汇尚能保持高奢水准,但走平价的商场,客流量不敌莘庄龙之梦。

更何况,怡丰城、万象城、爱琴海,颛桥万达,这些新开的不断吸纳就近乡亲,徐家汇的商办拉响警报。

徐家汇没落,这是真的吗?

徐家汇没落,这是真的吗?

为何会这样?业内有个词——“空间平权”。

过去讲究流量为王,哪里人多说明资源集聚,做生意更能赚钱,因此城市空间有着明显的上下秩序。

如今自搭平台就能吸引流量,地段效应变弱。规模大点的公司考虑成本,往往到近郊另起炉灶,因为他们不用蹭流量。

科技,更准确说是移动互联网,改变了城市秩序。近郊向市中心要权,品质不过硬的自然交出优质公司、商场客流。

阿森纳陷阱

空间平权对市中心是普遍冲击。单徐家汇而言,有其特殊性。

这个特殊性,我开脑洞叫“阿森纳陷阱”。

徐家汇没落,这是真的吗?

徐家汇租金在上海的排名,低于陆家嘴、南京西路、新天地,但高过莘庄、漕河泾。

这就好比阿森纳常年在英超排名第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然而,球队保四近几年愈发艰难。每次新贵,如切尔西、曼城、热刺崛起,阿森纳的排名不可避免下滑。

徐家汇也何尝不是?长宁来福士、大宁、新客站嘉里等市区商办兴起,卷走了潜在客户。

徐家汇没落,这是真的吗?

更可怕的是,苏河湾、董家渡、前滩、后滩,这些准新贵未成气候,却已磨刀霍霍。

而且,徐家汇还要面对同区西岸的竞争。西岸规划传媒港、金融城、AI大厦,商办体量大大超过它。

徐家汇没落,这是真的吗?

徐家汇只有两条路,要么趋于平庸,要么就地反击。

C罗引擎

2035规划,徐家汇由副中心升级为中心。不能平庸,唯有反击。

怎么突出重围?对比足球世界,我开脑洞叫“C罗引擎”。

徐家汇没落,这是真的吗?

C罗加盟前,皇马在主场被巴萨吊打。死对头拿六冠王,自己却出现沉沦信号。

引进C罗后,皇马为其升级配套。踢不好的走人,有能力者留下。球员水准越来越高,吸引更多大牌加盟,组成银河战舰。

如今,皇马史无前例地蝉联欧冠。C罗犹如引擎,带动了整个球队水平。

幸运的是,徐家汇也采取这种巨星策略。新鸿基打造浦西第一高楼ITC,高起点规划,志在引进优质总部。

徐家汇没落,这是真的吗?

为配套ITC, 徐家汇启动连廊天桥建设。这种空间闭环,明显是冲着资源的高效流动。

徐家汇没落,这是真的吗?

徐家汇没落,这是真的吗?

而且,效应还在发酵。T20留住了500强百胜,港汇、六百也有改造计划。

业内有句话,徐家汇幸得新鸿基。虽然结局要等上几年,但华山天险或只有此路走得通。

用卓越思维,读懂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