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之前,中國人能吃到哪些水果?

吳建義

漢朝之前,中國人能吃到哪些水果?

我們現在生活水平高,吃的水果多種多樣,現在冬天吃夏天的水果都不稀奇了,那麼漢朝之前中國人能吃哪些水果呢?

一、桃子


中國是桃樹的故鄉,公元前十世紀左右,《詩經·魏風》中就有“園有桃,其實之淆”的句子。

二、李子、梅子


《爾雅》中記載的:“五沃之土,其木宜梅李”就有提到梅和李。《爾雅》是戰國時期的書,所以中國種植梅子和李子有2500多年曆史。

三、杏子

專家研究,杏在中國的栽培歷史至少已經有 3500 年以上 ,在南北朝時期就雍杏核入藥了。

四、棗



根據出土文物顯示,棗的栽培開始於7000年前。3000多年前,棗樹就被作為重要的栽培果樹。

五、柚子


我國是最早人工栽培柚子的國家。夏書《禹 貢》中曾有“揚州———厥包杼柚錫貢”的記載, 《呂氏春秋》亦有“果之美者,雲夢之柚”之說,說 明柚在我國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

六、梨子

根據《齊民要術》等記載,我國梨樹栽培的歷史在4000年以上,梨在中國古代被稱為“果宗”

七、桑椹

桑椹是我國曆史悠久的水果之一, 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中國是最早種桑養蠶最早的國家,春秋戰國時期,桑樹已經成片種植。

八、櫻桃


我國是中國櫻桃的原產地, 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周代的《禮記·月令》有:"是月(仲夏之月)也,天子乃以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的記載,含桃就是櫻桃。

還有許多的水果在漢朝之前可以吃,說明古代水果的種類很多了,你還知道哪些水果,不妨評論分享一下。


群哥說歷史

與今天相比,漢朝之前中國人能吃到的水果相當少。

比如,我們以秦始皇為例,看看從理論上講,這位牛哄哄的千古一帝,到底能吃到哪些水果。

桃子。桃在《詩經》中時見篇詠,是中國人比較早就開始享用的常見水果。

棗子。《詩經》說,“園有棘,其實之食。”所謂棘,按學者們的解釋,就是棗子。

枸杞。《詩經》名篇《將仲子》裡那位小姑娘,就求隔壁那個小二哥,在翻牆找她時,別把她家的枸杞樹折斷了:“將仲子兮,無逾我裡,無折我樹杞。”

梅子,杏子,山桃。《夏小正》載,“梅、杏、杝桃則華”。杝桃就是山桃。梅不是當水果吃,而是用來調味,因其酸。故古人云:若作和羹,爾惟鹽梅。鹽梅後來也成為烹飪的代名詞。

李子。與桃子並稱,同為中國古代最普遍的兩大果樹。

板栗。春秋時期,耐飢的板栗常常不是作為水果(乾果),而是當飯吃。

桑椹。中國是栽桑養蠶的發源地,傳說首創者為黃帝夫人嫘祖。桑椹作為桑樹的果實,也是中國人最早的水果之一。

木瓜。《詩經》有名句:“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簡而言之,這是一種見證過美好愛情的水果。

梨。中國是梨的原產地之一。梨的種類甚多。

橘子。屈原寫過《橘頌》,可知最遲戰國時就有得吃了。

柚子。《呂氏春秋》有載:“果之美者,江浦之橘,雲夢之柚。”

以上之外,秦始皇還可以吃到以下這些水果:杮子。橙子。枇杷。荔枝。龍眼。檳榔。

想象一下秦始皇嚼著檳榔的樣子,是不是有幾分搞笑?


聶作平

五果:在漢朝以前,史料中就已經有很多水果的記載了,早常見的比如桃、李、梅、杏、棗,《禮記》中當時已將其列為祭祀神仙的五果。中國是桃樹的故鄉,公元前十世紀左右,《詩經·魏風》中就有“園有桃,其實之淆”的句子。《爾雅》中記載的:“五沃之土,其木宜梅李”就有提到梅和李,而《爾雅》這書就是戰國時候的。浙江栽培李樹已有 2500 多年曆史。據清代王逢辰 《攜 李譜》 記載: "嘉興為古李地攜李見於春秋地以果名也"說明春秋時期嘉興已產李。古書記載,杏在中國的栽培歷史至少已經有 3500 年以上 , 其開始馴化栽培的年代當然更早於此。用杏的杏仁入藥創始於東漢南北朝時期, 棗的歷史就更久遠了,據出土文物表明,棗的栽培開始於7000年前。大量古文獻記載,早在3000多年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將棗作為重要的栽培果樹。2500年前的戰國時期,棗已成為重要的果品和常用中藥,是給王侯進食的貢品和諸侯相互問候品。


柚子:我國是柚類人工栽培最早的國家,夏書《禹 貢》中曾有“揚州———厥包杼柚錫貢”的記載, 《呂氏春秋》亦有“果之美者,雲夢之柚”之說,說 明柚在我國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


栗子、榛子:栗子又名板栗,是我國的特產。從西安半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已發現有栗子的實物遺存,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採食歷史。春秋戰國時期,栽種栗子已很盛行。同樣被發現的還有榛子,榛子是世界上四大幹果(核桃、扁桃、榛子、腰果)之一,並有“堅果之王”的美譽。我國榛子的利用歷史悠久,有關文字記載在公元前 10 世紀的《詩經》中就已出現。


梨:根據《詩經》《齊民要術》等古籍記載,中國梨樹栽培的歷史在4000年以上。在所有水果中,梨被稱為“果宗”,因為在二十四節氣(驚蟄)中,梨是唯一佔有一席之地的水果。遠在周朝時期我國已種植梨樹,《詩經·秦風·晨風》中就有記載,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竹簡上記載了 2100 多年前的梨樹種植情況。


山楂:1982年在鷹手營子礦區發現了一處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即——四方洞,並對遺址進行了首次發掘,從上下兩個文化層中,共出土石器575件,動物遺骨1765件,目前均收藏於國家博物館。當時這裡的古人類文化非常繁榮,並且已經開始食用當地野生的野生山楂。


柿子:距今已有1萬年之久的浙江省浦江上山出土的柿核,和距今6500年前的田螺山出土的柿核,這些柿核是從食物殘渣混合物中清理出來的。足以證明當時柿子僅處於野生採集被食用的事實。


瓜:漢朝以前,甜瓜,苦瓜和葫蘆,均稱“瓜”。 《小雅. 倍南山》: “ 中田有廬, 疆場有瓜, 是剝是敬, 獻之皇祖。曾孫壽考, 受天之枯。”這就是“削瓜”禮,是一種祭祀禮儀。《幽風· 東山》: “ 有敦瓜苦, 蒸在栗薪。”瓜苦,很明顯就是指苦瓜。


桑葚:桑葚是我國曆史悠久的果品之一,追溯二千年前,桑椹已是中國皇帝御用的補品。中國是世界上種桑養蠶最早的國家,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桑樹的栽培已有七千多年的歷史。在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現桑、蠶、絲、帛等字形。到了周代,採桑養蠶已是常見農活。春秋戰國時期,桑樹已成片栽植。


枸杞:《小雅·湛露》這首詩記敘的是貴族舉行宗廟落成典禮時,一位賓客以枸杞、紅棗和梧桐等樹比興,頌揚"君子"高貴的身份、顯赫的地位、敦厚的美德和英武瀟灑的氣質。在《詩經·湛露》篇中,詩人將沾滿露水珠的晶瑩透紅的枸杞子與神聖的宗廟祭祀、喝成不醉不歸的盛大宴飲聯繫在一起大唱讚歌,使人感到枸杞子與酒成了紅紅火火的激情象徵,盛大宴飲的禮儀高潮,神聖祭祀的靈魂導引。在西周時代,枸杞子就已走紅人們的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唱紅了當時的社會生活。枸杞是中華民俗文化八大吉祥中植物之一。


沙果:沙果又名果子、花紅,原產我國的黃河流域,距今也有2 000多年的栽培歷史.


櫻桃:我國是中國櫻桃的原產地, 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 ,關於櫻桃的史籍記載,最早是周代的《禮記·月令》:"是月(仲夏之月)也,天子乃以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東漢經學大師鄭玄注為"含桃,櫻桃也。"《淮南子·時則訓》稱:"羞以含桃。"東漢高誘注為"含桃,鶯所含食,故言含桃。"櫻桃在我國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別名牛桃、朱桃、李桃、鶯桃、荊桃、楔桃、英桃、櫻珠、含桃等。另據《說文》稱:黃鶯鳥喜含食和啄食櫻桃,因而名叫"含桃"和"鶯桃",後諧音為"櫻桃"。據傳古代君王在櫻桃收穫時,摘下來捨不得嚐鮮,而是先用它來祭祀祖先,然後再與群臣共食,可見當時櫻桃的珍貴程度非同一般。


以上所列舉的幾樣水果可能不夠詳盡,但是也足以證明中國在古代食用的水果種類已經很多了,像漢朝以後外來引進的比如香蕉、菠蘿、蘋果、番茄等在現代社會也深受人們喜愛,或許正是因為人類對美好的食物的不斷的探究和摸索才形成了現今種類豐富的食譜,瞭解了這些水果的年齡歲數,作為資深吃貨的大家,有沒有對手中的食物更加珍惜了呢!


遺產君

在先秦時期的典籍中。

一、北方

1.桃



2.李



3.棗



4.慄



5.梨



6.梅



7.杏



8.榛



9.柿



10.山楂



11.桑椹



12.櫻桃



二、南方

1.橘



2.柚



3.柑



4.橙



5.荔枝



6.龍眼



7.林檎(又稱花紅)



8.枇杷



9.楊梅



10.橄欖


七彩生物界


今天我們品嚐到的很多水果來自海外,比如蘋果、香蕉、石榴‘葡萄等都是舶來品,但是中國是很多水果的故鄉,在漢朝之前,我們就可以吃到品種很豐富的水果了。


首先就是周代《禮記》中提到的祭祀神仙的五果。分別是桃、李、梅、杏、棗,這些在中國古代都是非常常見的水果,中國是桃樹的故鄉,中國南方北方都可以種植大量的桃樹,桃花盛開,是千百年來的美麗風景,桃子種類也是非常多的,產量一直很高。梅子樹和李子樹在古代的農村裡也很是常見,歷史記載,春秋時期,中國浙江的嘉興區域就開始種植李樹。杏更是中國最古老的栽培果樹,杏花特別漂亮,杏子汁多味美。而棗子的歷史更為悠久,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



我們可以享用的還有梨,早在西周時期,中國就開始種植梨樹。另外還有櫻桃,中國是櫻桃的故鄉,周代《禮記》中也有記載。柚子也是漢朝之前我們能夠吃到的水果,《呂氏春秋》中有所記載;讓人吃驚的還是柿子,在遺址挖掘中,中國考古學家居然發現了1萬多年前柿子的蹤跡,古人一直在採食野生柿子。


另外,根據考古資料和文獻資料看,漢朝之前中國人還可以吃到甜瓜、木瓜、桑葚、西瓜、山楂、桔子、荔枝、龍眼等水果。


所以中國古代的水果種類還是非常豐富的,古人還是很有口福的,可以在家門口盡情吃。不過古代的問題是長距離運輸的問題,像長在南方的荔枝和龍眼等水果,估計只有貴族也有機會享用了。


科壇春秋精選

這道題太有意思了,斗膽來說兩句。

漢朝之前是秦朝,有證可考且最常見的水果是:

桃、李、棗,梨、梅、杏、柿、瓜、山楂、桑椹,栗子,榛子。

像泡茶喝的枸杞、花紅、櫻桃,這些也屬於百姓家中常備的,因為很好採集,而且都是北方的常見植物。

再說一種不太常見,但是想吃也能吃著的:

木瓜。

《詩經·衛風·木瓜》有載: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瓊琚就是玉佩,這句話字面上的意思,正是“給我一塊木瓜,我回報一枚玉佩”,“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一個意思

桃、李、棗、慄,這四樣水果不但是常吃,而且還是用來祭祀的供品。

史料多來自於《詩經》。

隨著江南地區逐漸併入文化範圍,很多味美甘甜的新型水果,也成為了漢代前百姓家中的餐品。

諸如:橘、柚、柑、橙、荔枝、龍眼、枇杷、楊梅、橄欖等,漸漸也成為了人們喜愛的主流美食。

還有葡萄,其實是外來物種,漢代以前是不存在葡萄的,因為還沒適宜的氣候進行養殖,大部分都是野葡萄,幾乎沒人食用。

後來經過西域人傳入中原,才開始逐漸種植,並發展出葡萄酒等衍生物。

《史記》曾有載:“大宛以蒲桃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

這大概也是最早記錄葡萄酒的史料,而且還說出了葡萄酒的功效,常喝對身體健康能夠起到一定的保持作用,並延年益壽。

同時證明,古人從漢朝之前,就已經開始對各類水果,有了一定基礎的研究,足以可見咱們中國人的“水果文化”,在當時的世界範圍來說,達到了相當先進的程度。

後來荔枝在漢朝廣受喜愛,經由漢代人傳入西域,可以說是文化互通的最好佐證,所以在古代,特別是物種發現並不全面的時期,水果承載了一個國與國之間,地域和地域之間的特色文化,建立起文明溝通的“水果橋樑。”

——————————————————————


錢品聚

要說漢朝之前,中國的水果其實已經是非常的豐富了。其中最有名的是桃李這兩種水果。《詩經》詩云:“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又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可見桃和李在先秦時代就已經成為大眾所喜愛的水果了。

當然,除了桃李之外,梨、棗、梅等中國傳統的果樹都已出現在當時的果園裡。山楂作為最常見的野果也有進入了早期的水果的行列。在屈原的詩《橘頌》裡已經提到了橘子的存在。除橘子外,橙子作為橘的同類物種也在南方出現。

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安邑千樹棗;燕、秦千樹慄;蜀、漢、江陵千樹橘;淮北、常山已南,河濟之間千樹萩……”棗、慄、橘的廣泛栽植,說明當時的消費量大,因為有消費市場,栽植果樹已成為當時重要的經濟來源。

作為養蠶必備的一種植物,桑樹的種植讓人們可以採摘桑葚作為水果。屈原詩中已經提到了荷花,作為荷花的果實,蓮子也是一種可以即食的水果。菱角作為與荷花伴生的一種植物,也成為了古人的一種水果。

據《後漢書·和帝紀》記載:“南海獻龍眼、荔枝。”可見漢代已有舊例,古稱“鮮獻”。由此可見,龍眼荔枝也屬於是中國南方的本土水果。


傅斯鴻

應該有

:《詩經》有“投桃報李”的典故,《詩經》中經可以見到以為主題的詩歌,而在春秋戰國時,亦有許多帶有“桃”字的地名,如桃丘、桃林等。另,《左傳》有“二桃殺三士”的典故,《史記·李將軍列傳》也也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

二桃殺三士

我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據原文所述,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

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自己的功績,分別各拿一個桃子。這時,古冶子認為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他二人。而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功勞後,自覺不如,羞愧之餘便將桃子讓出而自盡。古冶子也對自己的醜態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這樣,只靠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就除掉了這三人,該故事在秦漢時期就已廣為流傳!


史詩雜談

這個問題,你不要信網上的瞎扯淡。你看看古文、文詩詞就明白了。不要太多。前些年,有人說,金柑是從日本傳來的。結果被日本人打臉:金柑是古時候日本人從現在的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偷掘去樹苗。這些扯淡家都是蠢得死,你別跟在它們後面。


Beepbu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