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商專欄:紅安商人紅安情

紅商專欄:紅安商人紅安情

紅商專欄:紅安商人紅安情

紅安商人紅安情

文/楊安明 圖/曹紅超


經過幾個月的採寫,《紅安商人》專題終於與讀者見面。作為這個專題的策劃人,我的心中感概萬千,這是《武漢都市圈》雜誌第三次對家鄉紅安進行專題報道,從《紅安不紅》、《紅安紅了》到《紅安商人》,每一次的深度報道都記載和見證了紅安日新月異的變化與發展,而這些報道也必將成為未來紅安一份珍貴的歷史資料。

聚焦紅安商人

我是土生土長的紅安人,無論走到哪裡,一口鄉音就能迅速勾起我的鄉情。紅安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在這片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並因從這裡走出了位將軍而被譽為“中國第一將軍縣”。從小浸潤著將軍的故事長大的紅安人,提起家鄉總是有種發自內心的驕傲和自豪,也深切地想為家鄉的發展盡一份力。

多年來,我一直從事著傳媒工作,深深地明白新聞報道對於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的深遠意義,為紅安“鼓”與“呼”對我而言責無旁貸。

從什麼樣的角度來描繪今天的紅安,是我一直以來都在思考的問題。在《紅安紅了》專題中,我們對紅安進行了歷史、地理、經濟、人文、旅遊、夢想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報道,受到一致好評。而這一次,我將視角聚焦到了紅安商人的身上。

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個群體呢?

原因很簡單——企業家是社會的脊樑,他們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先行者和弄潮兒。他們肩負著發展企業、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任;他們勇於創新,用開創性的產品和服務為社會提供價值;他們是企業的領導者,由他們主導的企業文化和精神能夠為社會的進步提供正能量。他們是值得為之濃墨重彩地書上一筆的群體。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中國的商業史上,晉商、浙商等商幫都體現了其顯著的地域特徵,紅安人在歷史上有著經商的傳統,在“楚商”中就有“黃幫”之稱。晚清、民國時期,“黃幫”產生了在全國排名第七、湖北歷史上排名第一的最大資本家。那麼來自金戈鐵馬的紅安商人們身上是否蘊藏著鐵血紅安獨有的精神力量和地域魅力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我看來,他們正是傑出紅安人的代表,描繪一幅紅安商人的群像,就能夠從他們身上看到新時代紅安人的“將軍”風采。

基於這樣的考慮,我開始籌備《紅安商人》這個專題,從起心動念,到專題完成,前前後後經歷了幾個月的時間。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本專題得到了紅安縣委宣傳部、紅安縣工商聯、紅安縣旅遊局、各地紅安商會及各位紅安企業家們的鼎力支持,因而得以順利完成。

我眼中的紅安商人

進入我視野的紅安商人很多。他們多半都在外地發展,工作忙碌,因此儘管他們都十分支持這個專題,但約起採訪來,還是頗有難度的,因此許多時候不得不忍痛割捨,最終敲定了李會明、林秋生、熊傑、陳業西、陳義捷、王清波、張守學、翁禮軍等8位傑出的紅安籍企業家和江長、傅博2位外地來紅安投資興業的傑出企業家成為這次專題報道的主角。

這些企業家與我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交情,儘管如此,每一次的採訪都讓我重新認識了他們。當我們坐下來,泡上一壺茶,聊起他們創業的點點滴滴,分享他們成功經驗和酸甜苦辣,他們的思想閃耀著睿智的光輝,他們的精神散發著滿滿的正能量,令我受益良多。

“白手起家”是紅安商人們的重要特徵之一,在我的採訪對象中,幾乎沒有一個人是所謂的富二代,他們往往出生貧寒,甚至學歷不高,早早就開始當學徒、做買賣,他們的成就都是建立在一滴滴血汗之上,因此,他們極富人情味,也最懂得寒門子弟的需求,當他們功成名就之後,往往在對待員工上十分照顧和大方,願意給員工以發展的平臺。

歸結起來說,紅安的商人們有這樣一些獨特的品質。熱衷創新——陳業西緊跟時代潮流,將“互聯網+”引入房地產開發,成功打造出暢銷的樓盤;誠實誠信——翁禮軍憑藉誠實誠信的經營理念在業界贏得良好口碑和合作夥伴,也使得他的企業能夠平穩有序地健康發展;執著堅韌——王清波拒絕了來自房地產的誘惑,專注商超,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勇擔責任——李會明不僅帶領明想集團在汽車領域取得成就,更胸懷家國,投資三牛中美中學為國家培育人才;積極學習——陳義捷為了更好地管理企業,每年都要花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四處學習;熱心公益——林秋生為回報家鄉父老,投入200多萬元為村裡修路、修塘堰、建文化活動中心;為人正直——熊傑認為做人要講兩道,做事講正道,做人講品道,依法依規做事,講究品德與品格;鄉情濃厚——張守學成功多年以後,依然記得住鄉愁、惦記著家鄉的味道;崇尚英雄——傳博將紅色精神作為將軍紅品牌的靈魂,以白酒為載體傳承紅色文化;圓夢紅安——江長將研發出的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歐VI混合動力發動機項目放在紅安,為紅安經濟建設添磚加瓦。

這些品格是他們所共有兼具的,也是紅安商人賴以成功的“道”與“魂”。

紅安明天,共同見證

在這次採訪中,我也深切感受到了紅安發展的速度,過去,紅安的企業家們為求事業不得不背井離鄉去找尋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今,他們開始不約而同地開始回鄉投資興業,為家鄉的建設奉獻力量。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心中懷有的濃濃鄉情,更是因為傳承紅安精神而迎來了飛速發展的春天。企業家提及紅安縣委、縣政府對於企業的幫扶,由衷感激,對家鄉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10位紅安企業家只是紅安商人群像中的幾個代表,如今在全國各地發展的紅安商人不計其數,他們在各自崗位上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人生,也傳承著“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的紅安精神,很遺憾的是受時間和篇幅所限,無法將他們一一展現到讀者面前。不過,我認為《紅安商人》是紅安企業家走進更多人視野的一個開端和契機,希望這個專題能夠讓讀者對於這個群體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在此,我要再次感謝各位企業家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接受採訪,感謝他們對這個專題的支持;也要鄭重感謝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葉青先生,當我邀約他為《紅安商人》這個專題撰文時,他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並且滿懷深情地寫下了《我心中的紅安》一文。

今後,我與《武漢都市圈》雜誌仍將一如既往地緊密關注紅安企業家們的新動向,為他們功成名就而喝彩;也時刻關注著紅安的發展與進步,為家鄉今日輝煌而歌。紅安的未來,我們一起關注、一起書寫、一起見證。祝願紅安的明天更美好!

紅商專欄:紅安商人紅安情

紅商專欄:紅安商人紅安情

紅商專欄:紅安商人紅安情

《武漢都市圈》雜誌簡介


《武漢都市圈》是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發展研究中心)、湖北省工商聯(湖北省總商會)指導下創辦的一本密切關注武漢都市變革、深度聚焦主流都市生活、全面張揚新銳財富力量的泛財經類新聞月刊。

《武漢都市圈》秉承“熱度、深度、廣度、高度”的辦刊理念,既具宏觀視野,準確觀察、解讀城市政策風向,探究科學發展模式,又具微觀智慧,深度追蹤、解剖熱度事件,勾勒經濟百相。《武漢都市圈》更具人文氣質,著眼未來,立足當下,打撈過去,通過對城市體溫的切身觸摸,發掘推動都市圈進步的核心元素和向上力量。

紅商專欄:紅安商人紅安情

《武漢都市圈》每月發行10萬份,藉助專業的發行網絡,《武漢都市圈》雜誌遍佈武漢及湖北各大高端場所,同時輻射到中國各大經濟圈、經濟特區、改革試驗區,中央有關部委,全國各省市(除臺灣地區外),影響範圍廣泛。

《武漢都市圈》致力於推動城市進步,傳播美好生活。近年來,我們合作的客戶涵蓋房產、汽車、金融、酒店、建材、消費、珠寶、家電、醫療、健身、旅遊、美食、服裝、教育、培訓、傳媒、服務等多個城市發展主題和風尚生活領域,表現出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引導力,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和高度讚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