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专栏:红安商人红安情

红商专栏:红安商人红安情

红商专栏:红安商人红安情

红安商人红安情

文/杨安明 图/曹红超


经过几个月的采写,《红安商人》专题终于与读者见面。作为这个专题的策划人,我的心中感概万千,这是《武汉都市圈》杂志第三次对家乡红安进行专题报道,从《红安不红》、《红安红了》到《红安商人》,每一次的深度报道都记载和见证了红安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而这些报道也必将成为未来红安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聚焦红安商人

我是土生土长的红安人,无论走到哪里,一口乡音就能迅速勾起我的乡情。红安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在这片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并因从这里走出了位将军而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从小浸润着将军的故事长大的红安人,提起家乡总是有种发自内心的骄傲和自豪,也深切地想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着传媒工作,深深地明白新闻报道对于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深远意义,为红安“鼓”与“呼”对我而言责无旁贷。

从什么样的角度来描绘今天的红安,是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的问题。在《红安红了》专题中,我们对红安进行了历史、地理、经济、人文、旅游、梦想等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受到一致好评。而这一次,我将视角聚焦到了红安商人的身上。

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群体呢?

原因很简单——企业家是社会的脊梁,他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和弄潮儿。他们肩负着发展企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他们勇于创新,用开创性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提供价值;他们是企业的领导者,由他们主导的企业文化和精神能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正能量。他们是值得为之浓墨重彩地书上一笔的群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中国的商业史上,晋商、浙商等商帮都体现了其显著的地域特征,红安人在历史上有着经商的传统,在“楚商”中就有“黄帮”之称。晚清、民国时期,“黄帮”产生了在全国排名第七、湖北历史上排名第一的最大资本家。那么来自金戈铁马的红安商人们身上是否蕴藏着铁血红安独有的精神力量和地域魅力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我看来,他们正是杰出红安人的代表,描绘一幅红安商人的群像,就能够从他们身上看到新时代红安人的“将军”风采。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开始筹备《红安商人》这个专题,从起心动念,到专题完成,前前后后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本专题得到了红安县委宣传部、红安县工商联、红安县旅游局、各地红安商会及各位红安企业家们的鼎力支持,因而得以顺利完成。

我眼中的红安商人

进入我视野的红安商人很多。他们多半都在外地发展,工作忙碌,因此尽管他们都十分支持这个专题,但约起采访来,还是颇有难度的,因此许多时候不得不忍痛割舍,最终敲定了李会明、林秋生、熊杰、陈业西、陈义捷、王清波、张守学、翁礼军等8位杰出的红安籍企业家和江长、傅博2位外地来红安投资兴业的杰出企业家成为这次专题报道的主角。

这些企业家与我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交情,尽管如此,每一次的采访都让我重新认识了他们。当我们坐下来,泡上一壶茶,聊起他们创业的点点滴滴,分享他们成功经验和酸甜苦辣,他们的思想闪耀着睿智的光辉,他们的精神散发着满满的正能量,令我受益良多。

“白手起家”是红安商人们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我的采访对象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是所谓的富二代,他们往往出生贫寒,甚至学历不高,早早就开始当学徒、做买卖,他们的成就都是建立在一滴滴血汗之上,因此,他们极富人情味,也最懂得寒门子弟的需求,当他们功成名就之后,往往在对待员工上十分照顾和大方,愿意给员工以发展的平台。

归结起来说,红安的商人们有这样一些独特的品质。热衷创新——陈业西紧跟时代潮流,将“互联网+”引入房地产开发,成功打造出畅销的楼盘;诚实诚信——翁礼军凭借诚实诚信的经营理念在业界赢得良好口碑和合作伙伴,也使得他的企业能够平稳有序地健康发展;执着坚韧——王清波拒绝了来自房地产的诱惑,专注商超,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勇担责任——李会明不仅带领明想集团在汽车领域取得成就,更胸怀家国,投资三牛中美中学为国家培育人才;积极学习——陈义捷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每年都要花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四处学习;热心公益——林秋生为回报家乡父老,投入200多万元为村里修路、修塘堰、建文化活动中心;为人正直——熊杰认为做人要讲两道,做事讲正道,做人讲品道,依法依规做事,讲究品德与品格;乡情浓厚——张守学成功多年以后,依然记得住乡愁、惦记着家乡的味道;崇尚英雄——傳博将红色精神作为将军红品牌的灵魂,以白酒为载体传承红色文化;圆梦红安——江长将研发出的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欧VI混合动力发动机项目放在红安,为红安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这些品格是他们所共有兼具的,也是红安商人赖以成功的“道”与“魂”。

红安明天,共同见证

在这次采访中,我也深切感受到了红安发展的速度,过去,红安的企业家们为求事业不得不背井离乡去找寻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今,他们开始不约而同地开始回乡投资兴业,为家乡的建设奉献力量。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心中怀有的浓浓乡情,更是因为传承红安精神而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春天。企业家提及红安县委、县政府对于企业的帮扶,由衷感激,对家乡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10位红安企业家只是红安商人群像中的几个代表,如今在全国各地发展的红安商人不计其数,他们在各自岗位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也传承着“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很遗憾的是受时间和篇幅所限,无法将他们一一展现到读者面前。不过,我认为《红安商人》是红安企业家走进更多人视野的一个开端和契机,希望这个专题能够让读者对于这个群体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此,我要再次感谢各位企业家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接受采访,感谢他们对这个专题的支持;也要郑重感谢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叶青先生,当我邀约他为《红安商人》这个专题撰文时,他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并且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我心中的红安》一文。

今后,我与《武汉都市圈》杂志仍将一如既往地紧密关注红安企业家们的新动向,为他们功成名就而喝彩;也时刻关注着红安的发展与进步,为家乡今日辉煌而歌。红安的未来,我们一起关注、一起书写、一起见证。祝愿红安的明天更美好!

红商专栏:红安商人红安情

红商专栏:红安商人红安情

红商专栏:红安商人红安情

《武汉都市圈》杂志简介


《武汉都市圈》是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工商联(湖北省总商会)指导下创办的一本密切关注武汉都市变革、深度聚焦主流都市生活、全面张扬新锐财富力量的泛财经类新闻月刊。

《武汉都市圈》秉承“热度、深度、广度、高度”的办刊理念,既具宏观视野,准确观察、解读城市政策风向,探究科学发展模式,又具微观智慧,深度追踪、解剖热度事件,勾勒经济百相。《武汉都市圈》更具人文气质,着眼未来,立足当下,打捞过去,通过对城市体温的切身触摸,发掘推动都市圈进步的核心元素和向上力量。

红商专栏:红安商人红安情

《武汉都市圈》每月发行10万份,借助专业的发行网络,《武汉都市圈》杂志遍布武汉及湖北各大高端场所,同时辐射到中国各大经济圈、经济特区、改革试验区,中央有关部委,全国各省市(除台湾地区外),影响范围广泛。

《武汉都市圈》致力于推动城市进步,传播美好生活。近年来,我们合作的客户涵盖房产、汽车、金融、酒店、建材、消费、珠宝、家电、医疗、健身、旅游、美食、服装、教育、培训、传媒、服务等多个城市发展主题和风尚生活领域,表现出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引导力,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