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恨水尋尋覓覓,只為找一個瞭解我的人

故事是從那個民國少女

散落她的一沓宣紙開始的。

張恨水尋尋覓覓,只為找一個瞭解我的人

《金粉世家》開播15年了,

這部被譽為“民國紅樓夢”的作品,

轟轟烈烈地開始,

卻寂靜冷清地結束,

總理府的七少爺,心高氣傲,

出身寒門的清秋佳人,纖塵不染,

他們相遇在深夜的窄衚衕,雨天的花房……

在開滿向日葵的田地裡,

齊刷刷地倒下,墜落進熱烈燃燒的青春。

張恨水尋尋覓覓,只為找一個瞭解我的人

《金粉世家》的前半段故事,

美得如同夢境。

他們跨越階級地戀愛,結婚,

深情在一天天的消磨中

置換成了勢如水火,

暗淡的結局,如夢初醒般刻骨銘心。

張恨水尋尋覓覓,只為找一個瞭解我的人

劇中的每一個角色:

盛氣凌人卻敢愛敢恨的白秀珠,

小巧玲瓏,天真爛漫的八小姐,

聰明伶俐卻為愛削髮為尼的小憐,

愛上婢女最終吐血而亡的柳春江,

每一個人都在掙脫著宿命,

但迂腐和殘酷卻最終壓彎了舊時代的天平。

張恨水尋尋覓覓,只為找一個瞭解我的人

小時候看的是故事,

長大了才開始佩服寫故事的人。

對於男女之間感情的拿捏,

對於痴男怨女的愛恨糾葛寫的細膩無比,

讓人潸然淚下。

1

他是張恨水,

1895年5月18日,

出生在安徽安慶潛山縣。

一個細膩而溫柔的人,

他筆下的每個主角,

都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名字,

而他自己,也不例外。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人生的長度有限,流水逝去追不回,

張恨水取此名為了告誡自己珍惜時光。

張恨水尋尋覓覓,只為找一個瞭解我的人

他秉持著這樣的決心,

成為了民國最高產的作家。

他一生創作了120多部中、長篇小說,

留下了三千多萬字的作品。

傳說張恨水寫作有三絕,

其一,他能夠同時撰寫多部小說,

最高紀錄是七部長篇同時著筆;

其二,他寫作從來不打草稿,

每每是一揮而就,甚至沒有什麼塗改;

其三,他詩詞、歌賦樣樣精通,

穿插於小說之中。

和很多當時的作家一樣,

張恨水的小說起初在報紙上連載,

“一個人養活一家報社。”

張恨水當之無愧,

從來不用擔心他會江郎才盡。

相傳他每天晚上九點,

便排隊等在張家門口,

張恨水低頭在稿紙上奮筆疾書,

數千字一氣呵成,各交來人。

甚至有一日,

他打麻將上了癮,

報館來人催稿子,

他左手打麻將,

右手寫,照樣按時交稿。

《春明外史》是他的成名作,

他把當時官場和社會的奇聞怪事

都用戲說的方式,展現在大眾面前,

又極盡諷刺之能事。

《春明外史》自見報第一天就引起了轟動,

其小說懸念叢生,人物命運跌宕起伏。

有些讀者為了先睹為快,

甚至每天下午到報館門口排隊等報。

《春明外史》連載5年,

讀者就這樣風雨無阻地排隊買了5年。

當小說中女主人公的命運危在旦夕之時,

讀者紛紛來信為其請命。

自此以後,張恨水聲名大噪。

《春明外史》剛剛落幕,

《金粉世家》便粉墨登場。

在他的創作頂峰,

張學良也是張恨水的書迷,

甚至曾經登門拜訪,

但張恨水是最愛惜羽毛的人,

他以“君子不黨”為由婉拒了。

連魯迅的母親都是他的忠實粉絲,

每逢張恨水新書出版,

必然讓魯迅買來細細品讀。

老舍曾說,

“張恨水啊,真是國內婦孺皆知的作家。”

張恨水尋尋覓覓,只為找一個瞭解我的人

除了全國婦孺,

包括毛澤東、周恩來這些國家領導,

都是他小說的粉絲。

在重慶談判時,

毛澤東甚至單獨接見了張恨水,

並以小米、紅棗和延安自制的呢料相贈。

而後來張讀到了毛寫的《沁園春·雪》,

為毛澤東描繪的壯麗圖景而驚歎,

遂發表在《新民晚報》副刊中。


張恨水尋尋覓覓,只為找一個瞭解我的人

2

對於很多人來說,

張恨水最好的作品不是《金粉世家》

而是《啼笑因緣》。

來京唸書的江浙富家子弟樊家樹,

貌美貧寒卻愛慕虛榮的沈鳳喜,

心地善良的富家千金何麗娜,

俠女心腸,老實淳樸的關秀姑,

一男三女的愛情故事。

他的作品看似專寫才子佳人的

種種哀情、豔情、慘情、苦情的小說,

實際卻是反映社會的風俗畫卷。

張恨水尋尋覓覓,只為找一個瞭解我的人

2004年《啼笑因緣》電視劇版

張恨水筆下的人物,總有一種宿命感,

企圖衝破桎梏,但最終都被現實裹挾,

這彷彿是他的真實寫照。

張恨水有三段婚姻,

他一直贍養著自己的前兩房太太,

從未想過始亂終棄。

他對愛情有著美好憧憬,

每一段婚姻,都是一種境遇,

也讓他清楚知道,

人生中,什麼最重要、最想要。


張恨水尋尋覓覓,只為找一個瞭解我的人

年輕時候的張恨水

他的境況和魯迅類似,

張恨水第一段婚姻由母親包辦。

那年他18歲,

剛從上海的學校歸來,

張母抱孫心切,安排他去相親,

對方徐氏,見面時他覺得還挺滿意,

可他不知的是,對方是拿人頂替的,

直到結婚時,

張恨水把蓋頭一揭,才知中了掉包計。

被氣的離家出走了幾天,

最後,出於孝道,只得選擇妥協。

和魯迅一樣,

他只把這位妻子當做母親送給自己的禮物,

喜不喜歡都要接受,

愛不愛都要好好供養。

開始的欺騙,相處中又沒有共同話題,

婚後生的兒女,都夭折了。

抗戰前夕,

徐氏隨同婆婆從北京返回潛山老家,

張恨水再也沒有跟她生活在一起過,

徐氏也不怪他,

因為張恨水贍養費給的多,

讓她衣食無憂,

有趣的是,

她跟外人說,嫁了個“搖錢樹”。

只覺自己沒有兒女福氣,

後來,徐氏突發中風去世。

當時,張恨水由於第三任妻子要做手術,

抽不開身,交給長子700百元,

委派他操辦後事,

將第一任妻子葬於張家祖墳山頭。

人生,總有無奈。

可以不愛,但是不能無情。

張恨水對於第一個妻子便是如此。

3

看過《金粉世家》的人,

應該對小憐這個角色有所印象

——身份下賤,聰明伶俐,

因為無法跟相愛的人在一起,

選擇削髮為尼。

一個愛而不得又不願委曲求全的人。

小憐的原型,

正是張恨水第二任妻子胡秋霞。

胡秋霞,原名招弟,

幼年時被人從重慶拐賣到上海,

給人家當丫鬟,無法忍受家主的打罵,

伺機逃了出來,

在習藝所遇到張恨水。

張恨水尋尋覓覓,只為找一個瞭解我的人

張恨水與家人合影,第二排左一為張恨水,左二為胡秋霞

他為她更名為胡秋霞,

取自王勃名句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之後,張恨水著有長篇小說《落霞孤鶩》,

以此紀念這段生活。

相比徐氏,

胡秋霞年輕、活潑,

給他沉寂許久的生活帶來蓬勃朝氣。

胡秋霞是他生活上的賢內助,

飲食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

但婚後的差距不可避免地擴大,

張恨水的文學世界胡秋霞無法參與,

他心中的苦痛困惑無人訴說,

愛情是需要共同點,需要契合。

美貌能在一時讓人感到悸動,

但那只是片刻的歡愉,不是長久的生活。

張恨水尋尋覓覓,只為找一個瞭解我的人

寫作中的張恨水

第二段婚姻的失落讓他更加痴迷於創作,

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小說創作當中。

他的小說出現了一個高峰,

《啼笑因緣》《金粉世家》……

這些扛鼎之作正是出於這一時期。

我們本該能看到更多優秀的作品,

但時代不會溫柔對待任何人,

“九一八”之後,

張恨水自感百無一用是書生,

唯一可做的,就是以筆作戰。

他的筆變成了鋒利的軍刀。

他寫了一系列的抗戰小說,

報紙上連載著他的《太平花》《東北四連長》,

很快他就上了日本人的暗殺黑名單,

不得不離開北平。

到了南京,他出資辦了《南京人報》,

在當時人口不足一百萬的南京,

出版首日,報紙就銷出一萬五千份,

成為報業奇蹟。

《南京人報》辦了一年多,

日本飛機空襲南京。

張恨水和同事經常是

屋外響炮彈聲,

屋內響著印刷報紙聲。

重壓之下,

張恨水因惡性瘧疾和胃炎病倒了。

《南京人報》也不得不停刊。

抗戰結束後,

看似迎來了寧靜的和平,

卻不如想象中安然。

張恨水曾送給原配徐氏一塊地,

正因為這塊地,徐氏被劃為地主階級,

在土改時張家遭到牽連,

老家的十餘箱書稿盡毀。

同時,張恨水的溫柔筆觸,

不適應那個缺少浪漫和風雅的年代,

失去了稿費的張恨水,

靠著一點積蓄養著一大家子人,

勉強過著生活。

天有不測風雲,他存在銀行的黃金,

也被經理悉數捲走。

一連串的打擊,壓垮了張恨水,

他突發腦溢血,

記憶力逐漸喪失,

說話也變得相當困難。

直到他受到友人幫助,

在文化部擔任顧問,

終於又開始有了正常的收入。

但《金粉世家》《啼笑因緣》這樣的作品,

再也沒有出現過。

張恨水尋尋覓覓,只為找一個瞭解我的人

電視劇《金粉世家》劇照

4

但命運的坎坷敵不過對真愛的追尋。

張恨水在一次演出中邂逅了

當時還是北平春明女中學生的周淑雲,

周淑雲愛慕張恨水的才華,

不顧他已有兩房妻妾,毅然嫁要給他。

張恨水重情而寡斷,

雖然他也對周淑雲動情,

但他深知自己身邊還有

兩個需要他供養的女人。

徐氏還好說,

二太太胡秋霞聽說後,撕破臉大鬧,

並撕毀了倆人的所有合影。

但最終,像許多舊式家庭一樣,

她們三人相處還是比較平和。

三房太太為張恨水共生育了13個子女。

多年之後,

張恨水與胡秋霞的女兒回憶道:

“懂事以後,

我知道自己的家庭比別人複雜,

不願談起。

每當看到母親痛苦的表情,

也難免會怨恨父親。

但是,當我走過為人妻、

為人母、為人師的

生活歷程之後,

才真正理解了父親的感情。”

“很多人說父親的小說是‘半新半舊’,

思想上也是‘半新半舊’,

那麼他的婚姻也算是‘半新半舊’式的吧。

作為子女,

我們不願用世俗的尺子

去衡量他更愛哪一個女人,

我們只能說,

父親的人性是豐滿的、仁慈的,

充滿溫情善良。”

張恨水尋尋覓覓,只為找一個瞭解我的人

張恨水位於北京西城區磚塔衚衕95號的張恨水故居,於2005年3月被拆

1967年張恨水腦溢血發作在北京逝世,

當花瓣離開花朵,暗香,殘留。

他的名字,落在書角,

彷彿一場跨越時空的講述。

他留下的故事,

成為很多人心裡的潔白,

我們終能體會,

心在燦爛中死去的殘忍,

與恨水東流的惆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