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浩被執行死刑,給人留下怎樣的警示?

ght675361513

本不應該消失的兩條鮮活的生命

因為小摩擦、小糾紛、小恩怨,因為看不慣、想不開、不服氣,就暗自投毒以示懲戒,最終釀出禍端,殺人於無聲無息之間,在奪取別人性命的同時也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多少讓人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和匪夷所思!

同學之間,同處一校同處一屆同處一班同處一舍哪有不發生磕磕碰碰,哪有不發生一點小誤會小摩擦!但這絕不是輕取他人性命的理由!這也難怪死者的父親不予原諒不予撤訴於他,想一想都令人髮指!想一想都令人不寒而慄!

林森浩投毒致人死亡的案件暴露出部分當代大學生性格的扭曲和“三觀”的變形!高學歷低修養,好分數窄氣度!假如把同學之間的摩擦糾紛矛盾誤會看淡一點,假如在投毒後良心發現及時把投毒水倒掉、把飲水機砸爛,假如對別人的誤飲給以及時制止,假如在別人誤飲後及時承認自己的無知無心之舉,假如……只可惜太多的假如已經喚不醒沉睡和消失的生命!教訓是深刻沉痛的!警示是嚴正長久的!面對這樣的本來不應該發生的事件和本來不應該消失的生命!我們的心情是沉重的!思考是持續不絕的!

上海復旦附屬醫學院這個具有光榮傳統的名校,因為林森浩事件或多或少會蒙上一層陰影,讓我們銘記這段悲愴的血淚之史,不斷加強學生人格修養人性涵養教育,建立健全家校師生同學之間的溝通機制,避免類似悲劇的再次發生!


冀之筆

復旦投毒案:一個是找死,一個是作死!

唱個歌被砍掉腦袋,生個氣被老虎拖走,徵個婚被逼到跳樓,犟個嘴被一槍爆頭,多句嘴被先奸後殺,開個玩笑被下毒毒死……一個又一個慘痛的案例,一次又一次的告誡我們,不懂自己也不懂別人,隨時有可能得罪人,嚴重的丟掉小命!

沸沸揚揚近三年的復旦投毒案塵埃落定,林森浩被執行了死刑。林家和黃家的遭遇都讓人扼腕長嘆,這兩個孩子都太可惜了,這兩家都值得同情。

今天我想談談,我們的孩子能不能避免這樣的悲劇?怎麼才能避免這類慘劇?

直說就是:你會不會也遭人恨?你會不會也有被毒死的可能?我覺得今天談這個對廣大九友是有重大意義的,善莫大焉。

最難搞好的人際關係,不是與客戶,不是與外人,而是日常相處、低頭不見抬頭見的身邊人!如果你也正在經受著人際關係的困擾,那麼建議你細細品讀本文。別都把別人得罪死了你還在那兒傻樂呢。

“不懂別人”帶來的殺身大禍

問題的關鍵就是:黃洋是怎麼“作死”的?

黃洋到底做了什麼,導致同屋同學林森浩忍無可忍決心下毒?也就是到底為什麼會發生如此慘烈的結局?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有沒有辦法可以避免、預防?

這個問題不弄清楚,那麼,從朱令到黃洋,從馬加爵到林森浩,還會……這絕不是杞人憂天。

因為你不懂別人,你可能是無心的,但你惹人煩了,招人恨了。

與人相處,如果你不具備足夠的正能量,引領身邊人共同成長、成熟,那就別惹人煩,別招人恨!這是起碼的體諒和尊重。否則,輕則被疏遠,進而生怨恨,重則演變到決裂。碰上下毒的林森浩,算你倒黴。

可怕的是:你竟然不在意別人的心理感受,你竟然對你給別人的傷害一無覺知。這才是最要命的!!

大標題說“林森浩是找死,黃洋是作死”。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復旦投毒案的背後,其實是黃洋和林森浩之間兩種性格的激烈衝突。兩個室友,都是博士,都特優秀,之所以會上演如此悲劇,從“相互看不慣”一步一步發展到殺人的,深層原因或者說內在根源就是性格衝突,再加上情緒能量的推動。

先看他倆的面相,體會一下他倆性格的差異。

左邊是投毒的兇手林森浩,右邊就是被毒死的黃洋:

是不是一個偏冷、偏硬、偏內向,一個偏熱、偏軟、偏外向?

這都是對他二人外在氣場的感受。要搞清楚性格衝突的本質,還需要探查清楚他們的內心世界,這樣才能搞清楚他們兩位為什麼如此不同,為什麼會發生衝突。

“森”和“洋”:迥異的性格兩極

林森浩在法庭上說,他與黃洋並無深仇大恨,只是因為愚人節前黃洋說要整某同學,他看不慣黃洋那副很得意的樣子,就決定先整黃洋。於是,鬧出了慘劇。

換句話說,黃洋,本來可以不死。就是因為日常瑣事,導致室友心存不滿,進而投毒謀殺,黃洋,你死得冤不冤啊!

根據媒體披露的信息,可以明顯看出,黃洋和林森浩的性格呈對角線分佈,是完全相反的類型。喜歡錶達的黃洋和沉默嚴謹的林森浩代表了性格上的兩端。

黃洋外向,熱情,話多;

林森浩內向,冷峻,少言。

在各自的社交網絡上,他們給自己貼了完全不同的標籤。黃洋寫上的是:運動、美食、音樂、旅行、80後、電影,而林森浩的標籤則是:呆若木雞、想法多,不喜言辭,不善言辭。

黃洋在寢室喜歡說玩笑,說起林森浩的貧困和小氣,說得有點露骨。同宿舍的同學在最後一次見到黃洋和林森浩時,黃洋還在開林森浩的玩笑。

死前兩週,黃洋還開玩笑,說林森浩是鳳凰男,用一種被林森浩認為是很輕鬆的語氣調侃。

真是不覺死的鬼,哪壺不開提哪壺啊!聰明不是你的錯,拿自己的聰明取笑別人還洋洋得意,這就不應該了!這不是作死是什麼?

正像他倆的名字,一個陰森森,一個得意洋洋。

當然,如果林森浩懂得黃洋的習性,願意體諒、原諒黃洋,也不會有共同毀滅的悲劇。

林森浩的性格死穴

再來看投毒者林森浩的性格死穴。

林森浩向警方供述毒殺室友的理由:鬧著玩。說這句話時,他依舊是冷峻少言的風格。

在黃洋中毒後的第二天,黃洋提出讓林森浩給他做B超檢測,這位投毒者做完B超後冷靜地對黃洋說:“沒事。”

林對科研達到痴迷的程度,被同學稱為天才。林非常冷靜。做實驗,他毎一步都規劃得非常合理。

林從不外露自己的感情,以至於當他說想成個家時,同學們都很詫異。

林的婚戀觀也很特別。在研一的時候,他談了一個醫學院的女朋友。他對那個女孩的要求是“可以幫他一起做實驗,上閱覽室自習,但當他需要一個人安靜和思考的時候就希望女孩不要煩他”。結果這段感情很快告吹。同學形容他的愛情觀——“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林還很孤僻。他經常端坐於蚊帳裡讀書,無論四季都會掛上蚊帳。

根據九型性格理論,林顯然是一個5號性格者,也叫觀察者。壓力狀態下的5號人格好猜忌、批判、恃才自傲,憤世嫉俗,對人採取敵對及排斥的態度;冷血,過敏;長時間獨處,希望不被騷擾。

這樣的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潛意識深處極度渴望獲得知識和智能,最理想的就是全知全能,最恐懼的是無知。

他們非常不喜歡身體接觸,甚至討厭表露感情,厭惡情緒化。他們會認為感情是軟弱,是無知,是幼稚。

在他們的眼裡,開玩笑這種事是毫無意義的,因此他們不僅毫無興趣,也會很反感。有時候,因為他們自己是很認真很嚴謹的,所以就分不清別人說的話到底是開玩笑還是真的,比如黃洋說的要整誰誰的話。

到死也沒明白:智能優勢的幻覺

除此之外,林森浩這種人還特認死理。這一點在他的父親身上有極為明顯的表現。有其子必有其父,有其父必有其子。大家看這兩三年林父的所作所為,讓我們絲毫感覺不到他有通情達理的地方。比如他一直沒有對黃家表達歉意。

一直不表達歉意,不是他成心故意這樣,而是因為他內心從來不認為情感這東西重要。在這種人心中,情感是必須排斥的東西,有情感是缺陷,是不完美的。因此也是不重要的。

林父為什麼一直特較勁的認為他兒子林森浩無罪?就是認死理。林父這三年一直為無罪奔波,以至於被人說是“為他兒子的死奉獻了一個神助攻”。

但是我們一定要了解,他的“神助攻”不是他想這樣的,他當然不是拿兒子的命去冒險,而是他內心深處認為自己有知識的優勢,這種幻覺導致他認為自己就是有理。

不僅是認為,而且是無比堅信的這樣認為。即使全國人民都認為他的想法有問題,他自己也絲毫不覺察自己認為的有問題,反而覺得自己真冤。如果他能覺察自己的性格盲區,他就不會這樣做無效勞動。

可惜的是,林森浩到死也沒明白“智能幻覺”是自己的性格盲區,沒明白自己內心對知識的渴望給自己帶來的缺陷。他在遺言中還說讓弟弟妹妹多學習,讓他們看《心理控制術》。這什麼意思?

他的父親也沒明白“智能幻覺”是自己的盲區。林父見兒子最後一面後對人反覆說,兒子太傻了。意思是說兒子後來不配合他翻案了。

其實,一個再典型的五號類型,他的智能優勢也不意味著比別人強大,甚至不一定比一個情感型的人的思維強大,只是和他自己比,智能和知識的渴望佔據了能量中心位置而已。

日常瑣事下的殺心路線圖

如果黃洋瞭解林森浩的性格特點,體諒林森浩的內心深層渴望和恐懼,這兩個學業都異常優秀的才子很可能成為好友。就算成不了好友,至少能和諧相處平安無事。遺憾的是,白天不懂夜的黑,黃洋根本不懂林森浩,林森浩也不懂黃洋。黃洋和林森浩之間的兩極性格,就像火星撞地球。

這種迥異的性格,直接導致在日常瑣事上發生摩擦和衝突。

但是,日常小事的摩擦怎麼會發展到惡性殺人?這就是情緒的積壓導致的。也許,一開始只是心裡感到不舒服,漸漸地,這種不舒服就演變成了怨恨,最終導致殺機浮現。

這就是復旦投毒案的殺心路線圖,也是相互傷害的人際關係的通常走勢:

不舒服→不喜歡→不順眼→不耐煩→不容忍。

千萬別小看“不舒服”的感覺。國仇家恨也許不是每時每刻記在心頭,可這無日不在的“不舒服”,就像眼中釘,肉中刺,日復一日,會讓人難以忍受!

與“林森浩”相處的8條絕對禁忌

與這樣的人相處,一定要切切切記住8條:

1、不要侵犯他們的空間及時間;

2、不要隨便與他們有身體接觸;

3、不要催他們立即響應、馬上做決定,容許他們有時間思索;

4、不要對他們的思想或感受做出假設;

5、不要對他們激動地大聲說話;

6、不要說“我覺得”,而要說:

“我的分析是……”

“我的依據是……”;

7、不要輕易開他們的玩笑;

8、堅決不要調侃、取笑他們!

我們應該做的是這5條:

1、讚賞他們的學識及分析能力;

2、容許他們在採取行動前說出自己的觀察和思考;

3、協助他們成為業內的專家;

5、幫助他們處理好他們不擅長的人際關係。

可惜的是,白天不懂夜的黑。黃洋不瞭解這些。

可惜的是,我們的教育嚴重缺失了這些!

扎克伯格 其實也是這種性格

但是,不能說所有的第五類型性格的人都是像林森浩一樣,都是可怕的潛在的兇手。每一種性格都有不同的狀態,也有不同的能量層級,林森浩顯然是能量層級很高、但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下或者說是逆境中的第五類型。諸如出身、經濟狀況等因素,和他的性格特徵發生了化學反應,他的三觀因此扭曲。

第五類型人格也有表現極好的,比如扎克伯格,再遠一點的例子是釋迦牟尼。釋迦牟尼的事情太過遙遠,我們就看看現世的扎克伯格:

看林森浩和扎克伯格他倆,一個眼神陰鬱,一個眼神寧靜祥和。一個很陰沉,一個很陽光。一個是健康狀態,一個顯得病態。這就是第五類型的高層次和低層次的表現。

第五類型的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生活都特簡單,所以扎克伯格會同款T恤一買就是N多件,一穿就是好多年以至於被誤以為他總穿一件衣服。這個類型的人看問題總是看內在本質,所以在小扎的眼裡,汽車就是代步工具而已,能跑動夠安全就可以了。這也是他為什麼能省事就省事的原因。

這種崇尚簡單的觀念是與生俱來的,別的性格類型的人也可能崇尚簡單,比如三號類型的人,但三號類型人聲稱簡單是給別人看的,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讚揚的,而五號類型的人天生就認為就是這樣,根本不存在別人怎麼看的問題。

這才是小扎極愛普莉希拉的真相

這也是為什麼普莉希拉·陳和小扎為什麼是絕配的原因。五號人格者的生活能力偏弱,如果沒人幫他料理,他能把自己過成豬窩,天天吃熱狗麵包。又由於他們偏愛理智,行動力偏弱,社會性偏弱,所以內心需要一個強大的力量中心,照顧他,幫他決斷,幫他行動。這就是靈魂伴侶的意思。

小扎兩口子要注意的問題是,普莉希拉必須不能過於介入扎克伯格的空間,必須確保扎克伯格獨立的心靈空間,也就是說,必須經常讓他獨處。過於頻密的照顧他,一會兒讓他喝水一會兒讓他吃水果,那就離對你反感不遠了。

如何快速讀懂別人內心?

寫這篇文章,不僅僅是為了防範,不是為了警惕,而是為了瞭解!瞭解自己,瞭解別人。不知人不知己,不體諒不尊重,還洋洋得意,禍不遠矣!

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多一點了解,少一點忽略;多一份體諒,少一點挑剔;多一份尊重,少一點自我;一切就會好很多。

那麼,問題來了:怎樣才能瞭解他人?怎樣才能洞察別人真實內心?怎樣才能有一個和諧的人際關係?怎樣才能避免性格衝突的悲劇?

中西文化都有很高的人際關係智慧。一位傳說中的智者說的四句話很精彩,與大家分享:

  1. 把自己當別人;

  2. 把別人當自己;

  3. 把別人當別人;

  4. 把自己當自己。

雖然非常智慧,但聽起來有些玄妙,需要放在現實生活中慢慢體悟,才能發現、領悟。說實話有些難。有沒有更容易的、更準的辦法?

老九根據多年的堵人經驗,和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腦神經科學、心理學,研創了一套簡單易行、行之有效的三步識人法,和四步情緒管理法,特接地氣兒,誰都能做到。感興趣的朋友,你給我私信,暗號是“九哥”,老九私下裡發給你。

老九就是我,當過主編,企業高管,閱人無數,教訓滿身。關注老九,我們一起解讀人性,一起總結得失,一起快樂成長。有事您私信我。


老九就是我

這是一出悲劇,悲劇的主角是黃洋和林森浩,兩人皆是名牌高校的高材生,是很多人豔羨的對象!兩個家庭因為林森浩的一念之差,被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這兩個年輕人,來自不同的地方,黃洋來自西邊的重慶,林森浩來自南方的汕頭;家庭背景、成長經歷各不相同,性格也各不相同,黃洋外向好動,林森浩內向喜靜。如果不是因為求學,他們的人生也許永遠沒有交集,過著各自不同的生活,走完各自不同的人生!

“禍從口出”,黃洋平常愛調侃,喜歡拿林森浩的貧困和小氣說事,有時很露骨。死前兩週,黃洋笑話林森浩是鳳凰男。

說實話,貧困的人難免會有一點自卑心理,而自卑的另一面就是極度自尊,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心裡肯定會有怨氣,這種怨氣如果長期得不到疏導,反而越積越深,最終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熔岩所過之地,寸草不生。

黃洋瞧不起自己,但又好像處處比自己強,林森浩既不滿,也很憤恨,而大大咧咧的黃洋對此仍一無所知,殊不知仇恨的種子已在林森浩心中生根發芽!2013年愚人節前,林森浩看到黃洋得意洋洋地準備捉弄他人,感到非常不滿,於是產生了投毒的想法,要黃洋好看。

對於林森浩不是故意殺人的辯解,筆者不敢苟同!林森浩是學醫的,知道這是一種劇毒物質,並用它在小白鼠身上做過實驗,並在論文中描述了此種物質會產生哪些危害性。因此,他的辯解毫無道理,就跟用刀捅人心臟一樣,然後說是玩笑,這個鬼話誰信?此外,在黃洋出現中毒症狀後,如果是玩笑,難道不應當站出來說出是何種毒物,好讓醫生對症下藥!可惜直到黃洋去世,林森浩也沒有站出來!

同窗之情,短短几載,應當是純潔珍貴的,而林森浩投毒置人於死地,行為極其惡劣,真是禽獸不如,理應永遠被人唾罵,其受到法律的嚴懲,那也是必然的結果!

在生命的最後時光,林森浩進行了反思和懺悔:“希望我的悲劇,能讓世人吸取教訓,希望一起相處的人,能多些體諒和友愛,很多一念之差的錯事,希望能借助愛和謹慎,懸崖勒馬,鑄劍為犁。”

希望這樣的教訓能夠警醒世人!


打虎拍蠅

單從林森浩案件本身來說,林森浩之死是法律的公正審判。也算對受害者黃洋及其父母有了交待。

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林森浩沒有因投毒案被執行死刑,今後對社會的隱患將始終存在,只是黃洋同學不幸成了替罪羊。

林森浩讀得是醫學專業,這意味著他將來要進入醫生這一行業,以他的專業水準,如果林森浩在今後工作中不如意,或者對某個患者或同行不滿,用他那“紮實”的醫學功底讓人中毒,那麼後果可不可怕?

從本案來說,林森浩與黃洋之間並沒有任何不可調和的矛盾,據報道,黃洋是個懂事的人,家境條件並不好。以事後我們瞭解的林森浩的情況看,這是一個學習用功,但自尊心極強到了自卑的地步。他給黃洋投毒,僅僅是因為一個愚人節的玩笑,且還不是針對他本人的。

但這卻觸及了林森浩敏感而脆弱的神經,所以他才下狠手毒死黃洋,雖然事後辯解說沒想故意殺人,但以他的專業水準,是應該知道後果的嚴重性,更關鍵是問題發生後,他居然沒有主動出來說明是什麼毒,導致黃洋的最終死亡。

本案事實清晰,但過程曲折,林森浩被判死刑後,竟然還有復旦同學為他求情,說要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想想林森浩投毒後的冷漠和林家屬的各種形為,他能改過嗎?只怕真留下後,會不會再出現其它事件。


華哥雜談





張超

從馬加爵到“女版馬加爵”——張超(楊樂)再到林森浩,這些校園悲劇的共性就是後來的瘋狂施害的犯罪者都是曾經的多次的受害者。他們都是窮、弱、老實。給我們的警示福垊以為有三:

調節心理



對於歷經萬難,考入大學甚至研究生的窮、弱者。他們有一部分人,因為遭遇太多困苦。易敏感易怒,他們誠以待人,渴望尊重,但又最易受欺負的群體,於是埋下悲劇的種子。避免悲劇他們需要有意識地調節自我。轉移矛盾、自我安慰,想象胯下之辱、唾面自乾而能成大事。遇到非常憤怒的事時,一定要冷靜,對於小事要放寬心,必要時阿Q式調節或者瑪麗蘇式調節。對於大事要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法。不管大小事,都可以溝通和尋求朋友調解甚至求助學校來處理。

與人為善



谷歌的名言是不作惡,人類相處能做到不作惡的很難。往往是玩人喪德、強者缺德,玉石俱焚、弱者不智。其實很大程度來說,比自我調節心理更重要是調節造成矛盾的根源。即修身比養心重要。要知道在長期受氣中,弱者往往是要麼一忍再忍,每次忍耐累積的恨;要麼是忍無可忍,被逼瘋狂,讓多少家庭悲傷。你的各種優秀如果作惡下場可能就是作死,要知道窮、弱是最需要關心的,也最容易相處的,你可以不幫他但絕不能屢次欺負他(她)。尤其是沉默的人更可怕,他(她)的沉默其實就是仇恨的積累,欺負弱者猶如玩火自焚!

以法釋怨



林森浩的父親

正當防衛限於暴力犯罪,可對於長期的冷暴力和弱暴力欺負上,法律上似乎沒有應對之策。而這種暴力是釀就很多悲劇的根源,逼人犯罪解決不了“逼人”二字,那麼犯罪只能是時間問題。單單靠修身、養心(調節心理)、靜腦(冷靜思考)遠遠不夠。

福垊以為解決方案有二:



一、學校成立機構從心理輔導到調解矛盾,專門解決類似問題。必要時將欺負人加入校規中,予以及時的懲處和安撫。對於矛盾雙方可以調整其寢室、教室甚至校區,距離加時間會消弭矛盾的。



二、這種逼人犯罪,並不限於學校。故而在立法上,應該及時制止這種看似弱又冷可長期存在的足以逼人犯罪的暴力。



如果你比別人都很強,請把優越感埋在心底,這樣你會更強也會更安全。如果你比別人都很弱,請不要想太多,力求以溝通和調解解決問題,實在不行就報警吧。欺負人嚴重說也是違法甚至犯罪。千萬不要因為別人缺德你就去犯罪,或者以暴制暴。當然更重要的還是福垊說的上面兩點。

愛別人就是愛自己!

願人間從此再無馬加爵!

願人間從此再無張超!

願人間從此再無林森浩!

謝謝大家!


福垊

林森浩被執行死刑已將近三年,他的死完全是罪有應得。因為他的狹隘、猥瑣,毀了兩個家庭,毀了兩個前程似錦的生命。


罪犯林森浩與被害人黃洋,分別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2010級的碩士研究生,同住一間宿舍。倆人因為些生活瑣事常發生爭執,林森浩因此懷恨在心,決定以投毒方式加害黃洋。

黃洋的父親在兒子入院後,千里迢迢從重慶趕來,當晚,與林森浩同住一寢室。林森浩對他格外熱情,多次寬慰他,並告訴他哪是黃洋的東西。還有一次,林森浩騎自行車遇見他,特意下車,關心地詢問黃洋的病情有無好轉。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就在林森浩自以為大功告成的時候,黃洋的一位師兄,突然接到陌生人發來的短信,說黃洋很可能是中毒。這位師兄立即把這情況報告學校,學校隨即報警。

在法庭上,儘管律師絞盡腦汁為林森浩做了免除死刑的辯護,林森浩也上訴,口口聲聲說他只是在愚人節想愚弄一下黃洋才投的毒,並無害死黃洋之心。但最高法院,還是在2015年12月9日,核准對林森浩執行死刑。這既彰顯了法律的神聖,又表明對生命權的尊重。

林森浩案僅僅是個案,無須風聲鶴唳。這不是教育的失敗,是林森浩人性的扭曲,與他嫉妒,自卑,敏感的心理密不可分。是他缺少對生命的愛惜,缺少對法律的敬畏。請記住,懺悔只有在上帝那裡能得到原諒,在法律與被害者面前,永遠得不到寬容。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人性的醜惡與殘暴,被這個崇尚文明時代襯托得淋漓盡致,犯罪的溫床也不在是那些暗無天日的角落,罪犯的年紀也越來越偏向於年輕稚嫩,然而生命可貴的“旋律”卻始終沒變。對於那些隨意剝奪他人生命的人,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和理由,都將受到法律的嚴懲,畢竟有殺人償命這麼一說!

復旦投毒案已經塵埃落定,怨靈得到慰藉,兇手命殞刑場,原本是順理成章的結局,可我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作為這個新時代新社會的一員,我嚐嚐捫心自問,那些有損道德有違法律的事件何時才能離我們漸行漸遠。林浩坤這個事情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脆弱與殘忍。



在社會、職場與學校中的交往,要因人而異,不能僅憑自己的喜好與習慣隨意的施加於他人。對於外向陽光,活潑開朗的人,我們可以隨著自己的性情真實的對待。若是面對沉默寡言,性格內向的人。學會察言觀色,也是必要的選擇。畢竟這類人並不太想讓你走進他的內心。又或者因為這樣那樣的情況心立高牆。


我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應該儘量結交一些積極的人,而避免結交一些消極內向,心胸狹窄的人。因為他們的心陽光無法射進,所以我們處在明處他在暗。也許無意的一句話會激起他的憤怒,看似一個無意的動作會引起他的殺心。我發現了,我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通常一些內向消極的人。兒時家庭的生長環境,都不是那麼健康。所以為了給孩子一個健康,明朗的未來。希望所有的家長,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溫馨的家庭環境。

我敢說許多人因為自身的原因,造成他人死亡的時候,他的內心也十分的恐懼和無助。他並不像書中所說的那樣殘忍暴戾,所以說作為旁觀者,我們最好保持沉默,相信公平公正的法律會給予他合理的審判。無論最終判決的結果是什麼?都是他自己一手造成。正如人們所說,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近來我們的社會亂象叢生:因為母親不讓玩手機,少年親手弒母。因嫌家境貧寒初中生暴力毆打母親。因過強的自尊心,九歲的小孩選擇跳車自殺。這些平日裡只有在電影和小說中才能看見的畫面。就這麼赤裸裸的發生在我們周圍。一方面,受到法律制裁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好好的自我反省。。


棟哥曰


上山下海游泳

這事情的發生應與復旦無關。因為在進入學校大門前,他就已經定型了,早晚會為他的偏激狹隘殘忍妄想性格,付出代價。



這是應試教育的悲哀。能考上覆旦,應是一路刻苦學習的追求,但從入學起,無論小中高,都忽略了對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更沒有正確培養孩子,樹立做合法公民的意識,和對他人生命的尊重。學校思想教育和道德培養的缺失是顯而易見的,值得反思。

與此同時,還暴露出家庭教育的問題。對於獨生子女,父母的陪伴和言傳身教更為關鍵,會決定孩子能成為什麼樣的人的問題。在案子中,人們只看到舐犢,沒見到懺悔;只看到狡辯,沒見到道歉;只感到冷酷到底的決心,而沒有察覺絲毫真誠反悔的流露;只看到傲慢,沒見到平等。

以致最終出現輿論一邊倒的局面。這是林家百思不得其解的,但也正體現了社會公平正義呼聲的勝利,也是法律對人性權力的伸張和守護的勝利。


新文化街男孩

林森浩投毒事件,當年發生之後很轟動,雖然事件已經過去幾年,但這起事件所給我們留下的警示和教訓依然是清晰在目,兩名原本前途無量的高材生,一箇中毒身亡,一個被執行死刑,兩條年輕的生命就這樣告別了這個世界,兩個家庭因此陷入長久的痛苦,而起因僅僅只是兩個人之間的小摩擦和衝突。





直到投毒前,因為買水票一個宿舍的人要平分,但是林森浩拒絕了,覺得自己喝水少沒必要平攤,林森浩和黃洋鬧了個不愉快,此時恰逢愚人節,黃洋對外宣稱要整人,這讓林森浩內心起了波瀾,覺得黃洋這人一向看不起別人,比較囂張,加之過去的積怨,於是林森浩決定想教訓一下黃洋,於是想起了實驗室的那些藥品,於是偷取藥品並在飲水機裡投毒,目的是想讓黃洋吃點虧。



後來的結果看到了,黃洋中毒身亡,林森浩被刑拘,直到後來被判死刑,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兩人之間並沒有深仇大恨,僅僅是因為互相看不慣對方,尤其是林森浩,為了發洩內心的怨恨而報復對方,最終雙雙殞命,多麼令人惋惜。林森浩作為這件悲劇的主導者,他的犯罪行為背後是其不良心理,性格特質引發的。



原本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他卻久久不能釋懷,並且任這種憤恨的情緒在內心不斷積壓,最終扭曲變形,轉化成一種強烈的報復心理,直到一些外在事件的刺激,讓他的報復心理轉換成報復行動,也許他開始的想法只是讓黃洋住幾天院,並沒有想殺死對方,但可惜他低估了化學藥品的威力,縱然醫生們努力搶救,還是沒留住黃洋的生命。



所以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在生活之中,人與人之間有摩擦是很正常的,有摩擦就去積極面對,去溝通交流,而不能記仇,把矛盾積攢起來,去伺機報復,這樣的處理方式只會激化矛盾,最終害人害己,尤其大學生,宿舍是個狹窄的空間,來自五湖四海的人住在一起,難免磕磕碰碰,但要用包容的心態去對待彼此,珍惜難得的一起上大學緣分。希望這樣的悲劇能不再上演,不再出現類似林森浩這樣可恨又可憐的兇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