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三線城市,湛江降低入戶門檻:“來了就是湛江人”

跨入三線城市,湛江降低入戶門檻:“來了就是湛江人”

前 言

日前,第一財經週刊發佈《2018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對中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再次排名,並對新一線城市進行了補充。

據第一財經稱,榜單依據的是最新一年的170個品牌商業數據、19家互聯網公司的用戶行為數據及數據機構的城市大數據,但是榜單一發布立刻引來巨大爭議,有些城市的排序跟人們原來的認知相差太遠。

如經濟學家馬光遠所說,這種劃分仍然建立在以前“一二線”粗糙思維的基礎上,而且這種劃分很容易成為炒房的指南,而忽視了城市真正的競爭力。

馬老師雖然在網絡上飽受非議,但是這句話中的一部分還是很有道理的。這種榜單不是炒房指南的話,還能有什麼用?

從數據的分析和使用上看,我個人認為,這個榜單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01|壹

跨入三線城市,湛江降低入戶門檻:“來了就是湛江人”

在這個榜單中,湛江與同省的珠海、江門以及難兄難弟汕頭同列三線城市,另外老對手北海和茂名被列為四線城市。

珠海、汕頭、湛江上一次在新聞裡同時出現是什麼時候?

沒錯!是《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公佈的時候,廣東省確立的三個“省域副中心城市”是:珠海、汕頭、湛江!這對湛江的發展至關重要!

副中心為什麼是這三個城市

“廣州—深圳”是廣東的絕對核心,這是不用置疑的,深圳西進、北上,廣州南下,兩大一線城市已經在珠江口會師。所以,“廣州—深圳”的確成為了廣東省的“一箇中心”。

接下來,按照各方面的實力,副中心應該考慮佛山、東莞,但是實際情況是,這兩個城市與廣州和深圳已經同城化,作為副中心沒有必要。

在地圖上看珠江口,東側的“香港—深圳—東莞—廣州”構成了粵港澳大灣區的黃金軸線,所以東側已經非常強大,西側發展不錯,但是體量較小,把珠海定位了副中心有均衡珠江口發展,做強西岸的考慮。

汕頭和湛江作為副中心,更多是從全省的角度看的,粵東粵西的發展遠遠落後於珠三角,政策和資源傾斜是必須的,這有利與全省的均衡發展。

汕頭是當年國家確立的3大經濟特區之一,在網絡上被評委中國最爛泥扶不上牆的城市,沒辦法,再爛的孩子也是自己的,省裡還是要再搶救試試。

從表面看,湛江跟汕頭差不多,錯過了黃金髮展時段,隨著海權時代的結束,大海港的優勢漸漸削弱,內陸高鐵時代來到,好像沒有了翻身的機會。

02|貳

其實並不是!在國家交通運輸網絡裡,湛江有很高的規劃地位。從下面表格的“廣東交通十三五規劃”中可以看出一斑。

跨入三線城市,湛江降低入戶門檻:“來了就是湛江人”

另外,全省“一心兩極雙支點”的佈局中,西極以湛江為中心。

具體描述為:推進湛茂一體化發展,強化與珠三角地區尤其是珠江口西岸各市的對接合作,全面參與北部灣城市群建設;充分發揮湛江港作為西南地區出海大通道的作用,加快形成陸海雙向交通大通道,積極拓展大西南腹地,打造臨港世界級重化工業基地、臨港裝備製造基地和全省海洋經濟發展重要增長極。

文字挺繞的,我解釋一下。

1. 做好粵西龍頭,帶著茂名幾個小老弟,搞好北部灣建設,接好珠三角老哥給的資源。

2. 利用好出海口優勢,對接好雲貴等西南好友,再用點力爭取東南亞幾個國家的資源合作,打通通道,把防城港等廣西幾個小雜碎幹翻。

3. 發展重工業,成為世界級的基地。

4. 發展海洋經濟,海鮮還是要有的吃的!

從全省的戰略定位上看,湛江有著重要的意義,被賦予厚望,未來可期。

幾年後,工業基地規模初成,稅收增加;城市建設不斷推進,城市框架不斷拉大,土地出讓收入增加;高鐵開通,旅遊及餐飲產業發展,文化產業蓬勃,經濟活躍。

作為副中心城市資源不是問題,本身條件優越,財政收入也不是問題,但是有個最大的障礙:缺人,更缺人才。

跨入三線城市,湛江降低入戶門檻:“來了就是湛江人”

表中人口為小學生人數,因為常住人口關係到政府考核,所以與實際出入較大,小學生數最能反映一個城市的真實人口情況。

就目前來說,湛江人口流失非常嚴重,5年間流失率達到驚人的20%,這將嚴重影響湛江經濟發展。

子非魚也說過,人口的增長與流失,與城市的經濟發展好壞正相關。一個經濟發展活力四射的城市,對於人口的吸引力那是不言而喻的,吸引過來的人口又會繼續刺激經濟增長,形成良性循環。因此,在一定限度內,人口越多的城市,其經濟發展越好,或者可以說經濟越好的城市,人口越多,反之亦然。

另外,人口數也是項目或者政策申請的硬性標準,人口數不達標連修個輕軌都不夠條件。

03|叄

在城市間搶人大戰戰況激烈的時候,湛江加入戰局,降低入戶門檻,5月1號開始執行。縱觀整個政策,誠意滿滿。

按照官方的總結,共有7點調整:

1. 放寬直系親屬投靠類政策。進一步放開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親屬間相互投靠(夫妻投靠、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投靠)入戶條件,不受婚齡、年齡等條件限制,憑有效證件和證明材料申請辦理戶口遷移手續。

1人落戶,全家可隨遷。

2. 放開取得房屋產權類入戶政策。市區取得房屋產權證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申請登記當地常住戶口。

市區買房,全家可落戶。買的小產權放也可以。沒房子?租房子也可以!

3. 實施穩定就業穩定住所入戶政策。在市區合法穩定就業滿1年,同時按照有關規定參加社會保險滿1年的人員,准許其本人、配偶及其父母子女申請辦理入戶。在縣級市市區、縣人民政府駐地鎮和其他建制鎮有合法穩定住所的人員,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申請登記當地常住戶口。

市區有1年社保,全家可落戶;縣區只要有穩定住所,全家可落戶。

4. 全面放開對高校畢業生的落戶限制政策。全面實行農村籍高校學生來去自由的落戶政策,高校錄取的農村籍學生可根據本人意願,將戶口遷至高校所在地,畢業後可根據本人意願,將戶口遷回原籍地或遷入就(創)業地。

農村學生在湛江上大學的,都可以落戶。

5. 實施吸引人才落戶政策。經市政府引進的人才,提供湛江市人才引進批覆或《湛江市高層次人才認定證書》等材料即可落戶;與聘用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按照規定參加社會保險,且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專以上學歷或經地級以上市相關部門認證的中級專業技術人才、技能型人才、特殊專業人才,其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落戶湛江市中心市區或城鎮。

大專以上學歷,有工作和社保的,全家可以落戶。

6. 簡化審批權限,實現便民利民。我們將原屬市局審批的購房、隨軍、大學生畢業回原籍、招工、非主項變更等18項審批業務權限下放至縣級公安機關,除4項上級公安機關要求地市級公安機關審批的業務外,其餘戶口管理業務均實行公安派出所(“一門式”戶政服務窗口)現場辦理或縣級公安機關審批。

大部分業務派出所和縣公安局可以辦,不用跑市公安局了。

7. 創立社區公共戶口。以公安派出所為單位,在具有歸屬居委會的虛擬地址上,設立社區公共戶口,允許符合入戶條件,但沒有合法住所的群眾入戶,切實解決人戶分離問題,有效滿足群眾落戶意願,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戶口沒地方放的,幫你設立集體戶口。

7大調整,覆蓋範圍很廣,如果這樣你還是想入戶入不了,那基本上和湛江沒什麼緣分,不要勉強了。

04|肆

跨入三線城市,湛江降低入戶門檻:“來了就是湛江人”

今天的深圳有如此強大的活力,“來了就是深圳人”的理念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源源不斷的優秀人才匯聚於此,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和奇蹟,包容的政策,創造包容的環境,後勁十足。

2018年春節之後,好像大家都認識到了人口的重要性,陸續開啟搶人模式,成都甚至把吸引人才的廣告打到了杭州地鐵裡。

各個城市的政策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總的來說,就是隻要來,給戶口,給錢,給房。力度最大的當數珠海。

珠海市計劃成立珠海市安居集團,未來五年籌集不少於30000套人才住房,用於妥善解決各類人才安居需求。被評定的一、二、三類人才則可選擇與政府按各佔50%的比例,申請購買珠海市共有產權房,分別為160平方米、120平方米、100平方米,連續工作10年後可無償獲贈政府所持有的50%產權。

給一半的房子產權!為搶人是下了血本了。

分析各地的政策,你會發現,搶人套路就兩招,一是降低入戶門檻,在限購的城市這很重要,等於是給了你一張房票,這是為了吸引人來;二是物質回饋,不管是按月發錢,買房補貼,提供人才公寓,還是直接送房子,這是為了能留住人,讓來的人能更輕鬆融入這個城市。

所以,湛江已經使出了第一招,我們期待著第二招。

寫在後面

最後給大家看一組城市競爭力給出的數據,具體導向自己品味。

2017年,在低門檻落戶的政策下,成都淨增戶籍人口36.4萬人,長沙增加了27.29萬人、西安增加了25.74萬人、武漢增加了19.81萬人、杭州增加了17.9萬、南京增加了17.88萬、鄭州增加了15.7萬,這些城市皆創下了戶籍人口增加新高。

人口陡增帶來的購房需求突增下,房價也創下了新高。

跨入三線城市,湛江降低入戶門檻:“來了就是湛江人”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