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三百年都無法收復燕雲十六州,為何明朝用一年就能收復?

餘日力

亂宋差點亡國滅種。收復失地那是妄想,好不容易出了個岳飛首先想到的都是害怕危及皇權。此朝一無是處。軍事上自綁手腳,文化上陰柔和保守,經濟上冒進。

兩宋這幾年被吹噓得上天了,然而不容迴避的事實是,亂宋差點讓華夏亡國滅種。很多人老是扯五胡亂華,其實五胡亂華沒那麼嚴重,至少今天中國人的基因反應出的不是那樣。而亂宋不同,自己孱弱也就罷了。他們為了點蠅頭小利引入大量阿拉伯、波斯商人。整個刺桐城以及沿海樞紐都處在外來者的控制之下,把主權都交給別人。等到蒙古人一來,木馬病毒立刻發作,活生生地給了宋室致命一擊。

與此同時,亂宋竟然聯合蒙古滅金國。最後蒙古人帶著他的"赤軍探馬"不可描述之群體深入華夏腹地。對漢人、南人展開了兇殘的統治。雖說高曉松說的高過車輪的漢族男性就被殺掉有點過,但足以見漢家的危難和命懸一線。據說漢族家庭還大量摔死頭胎嬰兒,今天基本都是迴避那段歷史,不為什麼,就是因為不堪回首。

元朝統治了97年就宣告倒臺,漢人再能忍也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八月十五殺韃子,打麻將叫殺家韃子。元朝可能是唯一一個被全民動員推翻的朝代。這也導致有明一朝有了復興漢家的心願。時隔近一百年朱元璋屠了刺桐城,終於為亂宋擦了屁股。所以朱元璋下令封關禁海很大程度就是因為亂宋帶來的惡果使得當時的人逆向反思得厲害,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應了,這些所謂的商人給漢人帶來的危害有多嚴重。朱元璋幾乎就是屠城加閹割兩個手段並用,然而今天在北方漢族裡還是存留了大量J基因。所以說亂宋差點導致漢家亡滅種不是戲言。


國病

燕雲十六州,這個地名對於熟知歷史的人來說並不陌生,它是一個地理的概念,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共十六州,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天津和山西、河北北部地區。

這十六州地勢較高,易守難攻,是歷代中原王朝防守北方遊牧民族的重要陣地,一旦失去燕雲十六州,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可以隨時入侵中原腹地,中原王朝的步兵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只要燕雲十六州一直都在漢族的手上,不管中原分裂還是統一,北方的遊牧民族只能時不時的來中原打個秋風,從來沒有全面征服中原。但是到了五代十國時期,情況出現了變化,燕雲十六州丟了。

燕雲十六州並不是被遊牧民族搶過去的,而是被送出去的。後唐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因受後唐末帝的猜忌,起兵造反,被後唐軍隊圍攻,最終頂不住了向北方的契丹求援。公元938年,他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以換取對方對自己的支援,最終在契丹的幫助下石敬瑭消滅了南唐,自己做了兒皇帝,被稱為晉高祖。

燕雲十六州的丟失,對於中原政權的影響十分巨大,從此中原王朝之間暴露在遊牧民族騎兵的攻擊之下,中原王朝只能以血肉之軀去防守遊牧民族的騎兵。此後的後周、宋朝一直想收復燕雲十六州,但是一直都沒有成功,宋朝就因為沒有燕雲十六州而一直處於被動地位,而且被金國和蒙古騎兵兩次滅亡,由此可見,燕雲十六州對於中原政權的重要性。

形勢到了元末明初才有了轉變,在燕雲十六州丟掉430年後,1368年(洪武元年)燕雲十六州終於完整的回到了漢族人的手裡。

1368年,平定了南方的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了明朝,稱帝之後北伐成了朱元璋的首要任務,他派徐達、常遇春北伐,目標直指元朝的首都——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歷史上的幽州(或稱燕州)。當時的大都是元朝的首都,城防十分堅固,而且周邊還有一支元朝大軍在拱衛,徐達和常遇春認為要想攻下大都必有一場惡戰,因此他們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等他們包圍了大都的時候發現,這裡居然沒有大軍駐守,原來元朝的皇帝元順帝早就帶著老婆孩子逃跑了,因為之前他早已耳聞徐達和常遇春的威名,他們在山東、河南擊潰了元朝的部隊,讓成吉思汗的後代聞風喪膽,所以在徐達大軍到達之前,元順帝和他的臣子們早就逃之夭夭了,徐達不費吹灰之力就收復了大都(幽州)。

之後,燕雲十六州沒有經過像樣的戰鬥就這樣被徐達、常遇春收復了。

燕雲十六州被異族統治了四百多年,在這四百多年中,中原的英雄豪傑如柴榮、趙匡胤、趙光義等無數次的想要收回燕雲十六州,都以失敗告終。在這四百年中,因為沒有燕雲十六州,中原的軍民保守北方異族的踐踏,終於在朱元璋的時代,被一代名將徐達和常遇春收復了,這是屬於他們的榮耀時刻,也是漢族的榮耀時刻,有了燕雲十六州,中原人民有享受了兩百餘年的太平,直到它再一次落入異族之手。


天涯看點歷史號

自公元938年後晉太祖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後,中國喪失了阻擋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據點和屏障,從此在遊牧民族的鐵蹄之下飽受300多年的侵擾。一直到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常遇春北伐攻入元朝大都(今北京),落於異族之手的燕雲十六州才算重新納入中國的版圖。

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自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後,便開始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努力,可一直到宋朝滅亡燕雲十六州也沒有收復。而明朝從北伐到攻入大都,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便收復了燕雲十六州。同樣是收復失地,為什麼宋朝300年都沒有收復,而明朝只用了一年時間呢?

在明朝之前,後周世宗柴榮是最有希望達成這個目標的人,水陸並進,連戰連捷,打的敵軍步步退讓,甚至在一個月之內收復三關三州。可惜在攻打幽州之時,不幸身患重病,不到一個月便病逝。天妒英才,同時中原也錯失了四百年來最大的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機會了。

太祖即位後,打算用錢將燕雲十六州買回來。於是設立“封樁庫”,將從各割據勢力所收集的金帛等物蒐集後存於此處,希望以此庫存錢財贖回燕雲十六州,可惜這種方法並不奏效。試想燕雲十六州對於中原如此重要,契丹又怎肯放棄這麼一塊兵家必爭之地?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使得國家失去了一大批能征善戰的武將,同時重文抑武,使得宋朝的武力直線下滑,要想憑藉武力收復燕雲十六州就更加難上加難了。這點從後面的宋太宗兩次北伐的狼狽慘敗,無功而返就可以證明。真宗時期,和遼又簽訂了屈辱的“檀淵之盟”,每年向遼納歲。可以說從此之後,宋朝再也沒有能夠和遼一決高下的能力了。

除此之外,燕雲十六州乃兵馬產出之地,中原失去了燕雲十六州,就失去了戰馬的重要來源。沒有馬匹,就無法組建有效的騎兵軍隊。僅憑步兵,在浩瀚的平原之上是無論如何打不過遊牧民族的騎兵部隊的。這也是宋遼四十多年戰爭一直勝少敗多的原因。

反觀明朝,之所以能夠僅用一年便收復了燕雲十六州,不僅在於朱元璋的英明神武,戰略眼光高遠。而且在他手下有一批能征善戰,出生入死的將領,如徐達,常遇春,藍玉等。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隨後開始北伐。而朱元璋不愧是雄才大略,意識到元大都城池牢固,而且兵多將廣,直接進攻不易拿下,只能先攻打山東和河南,剪除元朝的羽翼,切斷和大都的聯繫,分而治之。看似路線曲折,其實恰恰是最快的進攻路線。《明史紀事本末·北伐中原》中總結了朱元璋的北伐策略:

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後進攻元都,則彼勢孤援絕,不戰可克。

而等到徐達、常遇春打到大都時,才發現元順帝早已攜一家老小棄了城池,逃回了北方。原來在山東、河南之時,徐達和常遇春的威名就早已令敵人聞風喪膽,難以抵擋。所以可以說明軍收復燕雲十六州其實並沒有費多大的功夫。


奇點歷史

燕雲十六州,即幽州、薊州、瀛州、莫州、涿州、檀州、順州、雲州、儒州、媯州、武州、新州、蔚州、應州、寰州、朔州。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天津北部,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

雖然燕雲十六州的面積並不大,但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卻十分重要。因為燕雲十六州接壤於我國的北方與南方之間,同時是個易守難攻的險要之地。如果失去了燕雲十六州這個屏障, 那麼中原就完全赤裸裸地暴露在北方遊牧民族的鐵騎之下,對中原王朝的盛衰乃至滅亡,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公元936年,中國歷史上最為厚顏無恥的石敬瑭為了反唐自立,取得契丹人的援助,竟然認比自己少十歲之多的遼太宗為乾爹,並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

中原王朝大都以步兵為主,而北方遊牧民族盛產馬匹,喜歡遊獵,以騎兵為主,沒有燕雲十六州之後,中原步兵在千里平原上不得不用血肉之軀去抵抗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的橫衝直撞。如此一來,中原王朝在與遊牧民族的軍事鬥爭中完全處於無險可守的被動地位,從某種程度上說,整個宋朝就毀在了石敬瑭的手中。

宋太祖趙匡胤乃是中國古代少有“雄才偉略”的皇帝。他先後滅掉了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建立了北宋王朝,還未收復燕雲十六州,就在斧光燭影中意外去世了。後來宋太宗趙光義一心北伐,想要收回燕雲十六州,遺憾的是,在最為關鍵的高梁河戰役中,宋軍大敗,最後功敗垂成。趙光義自己也中箭受傷,乘一輛驢車逃走,後來因箭傷復發而去世。

燕雲十六州落入北方遊牧民族之後,一落就是四百多年。直到1356年,朱元璋在集慶登基稱帝,建立了大明王朝。他是一位中國古代罕見的雄主,深知燕雲十六州是中原王朝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重要屏障,於是命令大明第一功臣徐達為主帥、大明第一猛將常遇春為副帥,率領二十五萬大軍進行北伐,最後奪回了燕雲十六州。

宋朝三百年都做不到的事情,為什麼朱元璋只要一年就做到了呢?

第一,策略得當。當時朱元璋命令大明雙壁徐達與常遇春出征北伐,而且還提出了“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則彼勢孤援絕,不戰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雲中、九原以及關隴可席捲而下”的策略,北伐軍嚴格按照朱元璋的策略,穩紮穩打,漸次推進,取得大勝。

第二,元朝內訌。蒙古人入關之後,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再也沒有橫掃草原的往日雄風了,戰鬥力遠不如當年成吉思汗所率領的騎兵。另外,元朝統治時期,朝廷各種關係錯綜複雜,黨爭十分激烈,今日登臺唱戲,明日就被罷免,過一段時間又會復出,可以說是一片混亂。王保保(擴廓帖木兒)與李思齊、張良弼等軍閥混戰不斷,哪裡還有時間顧忌朱元璋。

第三,明初猛將太多。明初是個名將薈萃的時代,有神機妙算的劉伯溫,有運籌帷幄的徐達、有勇猛蓋世的常遇春,有能征善戰的李文忠。尤其常遇春是個不世出的猛將,尤其善於騎射。他特別善於率領騎兵長途奔襲敵人,就連當年不可一世,橫掃天下的蒙古鐵騎都不是他的對手,時常被常遇春打得滿地找牙。


清風明月話歷史

一句話:氣數盡了。

燕雲十六州是五代十國石敬瑭認乾爹的傑作,經過遼、金、蒙古,三百多年後,早就氣數盡了!

應該問:為什麼宋朝無法收復燕雲十六州


鍬揚春史

古代的幽雲十六州就是指的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邊和山西北邊的一部分領土。

這些地方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有綿延起伏的山脈。萬里長城有一部分就是從這些領土上修起來的。可以說這裡是史上各個朝代漢族阻擊少數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

可以說只要幽雲十六週握在漢人的手中,少數民眾即使能侵犯漢人的邊界,但是也不能長驅直入,深入到中原地帶的。

但是,這個幽雲十六州一丟,情況就不一樣了。這個地方恰恰就是在五代十國時期,中原最混亂的時候丟掉的。

當時的兒皇帝石敬瑭為了打敗競爭對手,他就允諾只要契丹人幫他把後唐給滅了,幽雲十六週就是他們契丹的了。

正好那時候強大的契丹一直都對中原的幽雲十六州虎視眈眈。石敬瑭提出來的這個條件簡直就是天生掉下來的大餡餅。

要知道契丹人都是馬上民族,強悍的很,他們對付中原的步兵,簡直是如同入無人之境。最終契丹人幫助石敬瑭打敗了所有對手,幽雲十六州也就是落入了他們的手中。

到了周世宗柴榮統治中原的時候,他是很想把幽雲十六州給收復過來的,但是,很遺憾,周世宗柴榮四十多歲就死了,他僅僅拿下了幽雲十六州里的幾個縣而已。當然能從契丹人嘴裡奪下一塊肉來,這也是很了不起的。敢從虎嘴裡拔牙,無疑周世宗是個英雄。

緊接著就是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兩人掌控中原。尤其是趙光義想在建功立業上超過哥哥趙匡胤,所以,他就率領士兵去收復幽雲十六州去了,這一去可好,小命差點丟在哪裡。從此之後,宋太宗趙光義再也不說收復幽雲十六州的事情了。這在他看來如同天方夜譚,沒戲。

連大宋的開國皇帝兄弟二人都收復不過來的土地,他們的兒孫們想去收復這些地方就更難了。

直到北宋的最後一位皇帝宋欽宗執政時,這種局勢終於打破了。但是,不是宋朝打破的,而是北方崛起的女真族把契丹族給滅了。

比契丹更強大的女真族掌控了幽雲十六州後,就開始大舉進攻中原了,他們一直打到黃河邊上,順便就把北宋給滅了,至此,黃河以北的土地就落入金人的手中。

當然後來金又被更牛叉的成吉思汗建立的元朝所滅亡。幽雲十六州就落到了元朝的手中。整個中國被元朝所統治。


明朝朱元璋時期,他最大的心思就是拿下幽雲十六州,否則,中原腹地終究是得不到安寧的。

要知道元朝是明朝推翻的,元朝手中的土地是朱元璋一點一點打下來的。整個中原腹地都被朱元璋打下來了,朱元璋的大名,元朝的皇帝肯定是聽說過的,成吉思汗的這些子孫,遠沒有成吉思汗的英勇與魄力。等到朱元璋派人去收復幽雲十六週的時候,元朝的皇帝和大臣根本就沒有抵抗,早就逃到大漠裡去了。

就這樣失去幾百年的幽雲十六州又重新回到了漢人的手中。

可以說宋三百年拿不下幽雲十六州和明一年拿下幽雲十六週都是當時的時事造就的。正如同瓜熟蒂落一般。


史學達人

因為,明軍和宋軍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的軍隊;所面對的對手不是一個等級;而且朱元璋和趙光義也不是一個等級的皇帝。



明朝軍隊擁有“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這個崇高的主體思想武裝,又有徐達、藍玉的名將統帥,戰鬥意志不是一般的強。此外,在長年與蒙古軍隊的作戰,明軍已經掌握了敵人的戰術特點,加上明軍善用火器,軍事體制也比宋軍要靈活,整體戰鬥力是宋軍所不能比的。

蒙元雖然曾經不可一世,建立了一個幾乎將整個亞歐大陸涵蓋在內的元帝國。但是,到明朝北伐時,他們已經光輝不再了。因此,在如日中天的明軍面前就變得不堪一擊。再說,當年徐達拿下大都其實並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




而宋軍的情況就不同了,當時的遼國和宋朝一樣,也是如日中天,兩軍基本上是勢均力敵的。在這種情況下還想拿下燕雲故地,談何容易?

最後就是領導人的差距。其實宋軍一開始是佔有優勢的,開局良好。不過,趙二不是什麼雄主,打仗也不怎麼厲害,白白葬送了宋軍精銳。


而朱元璋是什麼人,大家都清楚吧。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布衣,消滅群雄,驅逐蒙元,開創大明,這樣的皇帝,千年難得一遇。在這樣的雄主領導下,明軍的戰鬥力顯然就不同凡響。


這些歷史要讀

燕雲十六州就是今天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燕雲十六州所處的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歷來是北方的重要屏障,在這裡修築了長城的要塞。地緣戰略價值巨大。



自從公元936年,臭名昭著的後晉“兒皇帝”石敬塘為了抵禦後唐軍隊的進攻,

割讓燕雲十六州,換取契丹遼國的支持。一直到四百多年後的1368年才由徐達、常遇春帶領的明軍攻克大都。這時燕雲十六州才重新迴歸中原王朝。這一別400餘年



我們先看看宋朝對燕雲十六州的動作前期宋太祖趙匡胤時期最有希望,準備了兩套方案,一個是準備籌集銀兩,想通過用贖買的方式收回失地;還有一個方案就是武力奪取,於是開始了招兵買馬,但是突然去世,留下了千古之謎“斧聲燭影”。於是這件事就又到了繼任的趙光義身上。公元979年,在迫降北漢政權後,與契丹遼國鏖戰於幽州城下,歷時一月卻始終無法攻克。遼軍在援軍趕來後於高粱河於宋軍激戰,最後大敗已經疲憊之宋軍,趙光義也在混戰中腿部中箭,二年後也因此傷發作而去世。之後宋遼之間多次戰爭,基本上勢均力敵,互有勝負,誰也沒有討到便宜,最後簽訂了澶淵之盟,自此之後宋遼之間百餘年沒有戰爭。從此不修武備,不重邊關。直到金國崛起,先後滅亡了遼國和北宋。南宋更是沒有辦法北進。雙方以秦嶺淮河為界後。自此沒有任何進取的慾望。

宋朝沒有拿回燕雲十六州的原因




第一:宋朝沒有拿回燕雲十六州和趙匡胤、趙光義的去世有直接關係,本來大宋剛建立的時候,是可以有希望拿下燕雲十六州的,但是因為兩個人死亡而終止。新皇繼位又要做想辦法做計劃,耽擱了時間。

第二:宋朝政體的改變,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以後,宋朝開始了以文制武的策略,導致了宋朝軍力孱弱。根本就無法進取。

第三:從石敬瑭獻出十六州開始,到趙光義進兵。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古代人壽命很短,基本上是換了接近兩代人,所以這一地區民心不附。

第四:宋代繼任皇帝沒有進取之心,自從澶淵之盟過後,不僅僅是遼國不修武備,而宋朝也不修武備,宋遼百餘年之間沒有戰爭。宋朝也就不想拿燕雲十六州了。

明朝能夠拿下燕雲十六州的原因



第一:元朝暴政不得人心,當時天下都盼著朱元璋可以打到自己的地方來,然後趕跑元朝軍隊,所以當時朱元璋可以說是民心所向。

第二:明朝軍隊身經百戰,元朝統治者被打怕了,元軍多次被徐達常遇春打敗,所以一聽說是他倆帶兵,打都沒打。元朝統治者迅速逃回了北疆。


越關換視界

如果不是趙二暗殺了趙匡胤,以太祖的能力,收復燕雲十六州只是只是時間的問題,別看太祖杯酒釋兵權解除了一些名將的權利,可他也培養了潘美,曹彬,楊繼業等新的名將,而且宋初的軍隊戰鬥力之強,絕不是後來宋朝軍隊可以比擬的!趙二這個白痴,一手好牌,徹底打爛了,又因為自己不懂軍事,怕控制不了軍隊,所以一再的降低軍人的地位,揚文抑武,這才導致了後來宋朝的軟弱,如果宋太祖沒被趙二暗殺,這一切都會改變。


Diego45333634

從戰略層面分析一下宋的問題,我軍曾有一個著名的戰略原則,不爭一城一地之得失,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宋對金遼之戰略都沒有按照這個戰略,在騎兵不足機動性不夠的條件下仍然被動防禦分兵把守焉能不敗!本朝太祖對趙宋的點評就是放敵人在本土消滅敵人有生力量,遼當時不過十幾萬精銳,消滅了,遼都不存在了,燕雲十六州根本不是問題!滅遼最好的時機就是檀淵之戰,從圖中看到,禁軍主力在檀州頂住了遼的十萬大軍,背後是我定州主力邊防軍的主力,遼境內空虛,遼軍已經征戰多時的疲憊之軍,這時候就應該集中全部國力消滅之,遼的人口少,幾乎全民皆兵,消滅這十幾萬精壯基本就是滅國,步兵圍住騎兵這可是不可多得的良機!



本朝太祖點評戰略最有眼光的兩位皇帝是朱元璋和李世民,兩位從弱到強一步步打出來的天下,趙氏兄弟都是搶了別人的天下,說白了就是篡位,豈能和朱元璋這種開國皇帝相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