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后唐战神终结者,耗费巨资联姻后晋皇家,晚年遭辽人羞辱自缢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2月发生的“贝州兵变”是五代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兵变之后不到两个月,后唐开基帝王、一代战神李存勖崩逝于洛阳宫城绛霄殿外,庄宗朝大幕遽然而落。

明宗李嗣源4月登极,5月即下特旨,擢升一名指挥使(旅团级干部)为天雄军节度使(节度使略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元帅)。

这位扶摇直上的新贵名叫赵在礼,涿州人,少年时就加入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军中。刘家败亡,转而投奔李存勖阵营。

他是后唐战神终结者,耗费巨资联姻后晋皇家,晚年遭辽人羞辱自缢

李存勖收降后梁的银枪效节军(银枪指该部所配发制式武器,效节是番号)后,赵在礼成为该部一名指挥使,长期服役于天雄战区。

此次他获得大幅越级提拔,是因为贝州兵变引发全国性的军队倒戈,将李嗣源幸运地推上了至尊宝座,而赵在礼是贝州乱兵的首领。

不过,贝州首义的第一枪并非赵在礼打响,当初他是逼不得已才加入“革命队伍”的。

为防契丹南侵,后唐规定各战区士兵轮流戍边。同光四年初,天雄战区的士兵戍守期满,自瓦桥关(河北雄县)前线返回原驻地邺都(后唐留都之一,河北大名)。行经贝州(河北清河)时,接到朝廷指令:就地驻扎。士兵们眼看家乡近在咫尺,竟无法与亲人团聚,不禁满腹怨愤。

无巧不巧,河北一带天灾频仍,洪灾、地震接踵而至,人心浮动。有人传言,朝廷征蜀大军内讧,魏王李继岌死于非命;刘皇后暗杀了皇帝李存勖,正在密谋推出新帝,所以禁止军队调动。

二月初三,大头兵皇甫晖等人入城参与赌博,大败亏输。半夜回营后,听到传言,便聚众鼓噪,要求还乡。其实是想乘乱到城中把赌资连本带利都抢回来。但群情汹汹,好比野火燎原,刹那间全军纷乱如麻。

乱兵们开始在贝州放火抢掠,一乱半宿,激情褪去,担心朝廷秋后算账,均想找人顶缸。

他是后唐战神终结者,耗费巨资联姻后晋皇家,晚年遭辽人羞辱自缢

最初皇甫晖敦请本军首长杨仁晸出面善后,杨仁晸严辞推却,狂躁的士兵将其乱刀砍死。接着找到另外一名军官,让他统带全军,仍遭拒绝,也为乱兵所杀。

有人提议,指挥使赵在礼在天雄军中十六年,为全军上下所熟悉,不如请他领头。

不明内情的赵在礼听说乱兵将至,裤带都没系好就逾墙而逃,被皇甫晖等人扯着腿从墙头拉了下来。

杨仁晸和另外那名军官的人头一掼到赵在礼面前,他麻溜地答应了弟兄们的要求,指天为誓,要同弟兄们祸福与共。

2月6日,他带乱兵杀入邺都,据城固守。

庄宗李存勖调骁将元行钦讨伐,苦战无功,只得派威望素著的老帅李嗣源出京平乱。

不料,李嗣源麾下平叛军反被叛军拉拢,临阵哗变,将李嗣源裹挟到邺都城中。

赵在礼提出推戴李嗣源为黄河以北的新天子,与庄宗划河而治。

李嗣源本无反心,奈何朝中奸人构陷,他只好起兵自保。李嗣源攻克汴梁时,李存勖在兴教门被另一股反叛的近卫骑兵射中殒命。李嗣源顺利成为后唐第二位皇帝。

他是后唐战神终结者,耗费巨资联姻后晋皇家,晚年遭辽人羞辱自缢

赵在礼自此平步青云,历任十余镇节度使。

长兴元年(公元930年),他跟随石敬瑭伐蜀,任西川行营步军都指挥使(西川军团步兵总司令),与石敬瑭结下同袍之谊。

石敬瑭建立后晋后,加封他为侍中(门下省长官,宰相)、卫国公,一年后又晋封为楚国公。

赵在礼虽是行伍出身,却十分擅长敛财。东西两京(洛阳和汴梁)有大量赵氏商号不题,但凡履任之处,他都会利用手中职权大肆搜刮,收获颇丰。

尤其他任归德军节度使时,恣意妄为,辖区百姓苦不堪言。以至于迁官调令下达时,百姓们额手称庆,相互道贺:“姓赵的这一走,简直就像拔去了眼中的钉子,何其快哉!”

赵在礼隐隐听到风声,他不细思百姓庆贺的原因,反而恼羞成怒地上呈奏折,请求留任一年。

五代时,朝廷对藩镇一贯颇为优容,很快,他的请求被批准。

他是后唐战神终结者,耗费巨资联姻后晋皇家,晚年遭辽人羞辱自缢

赵在礼遂任命酷吏严加征缴,辖区内每户限于年内上纳一千文铜钱的特别税。他恶毒地宣称,你们不是觉得我一走就拔去了眼中之钉吗,我现在要收“拔钉费”!

他厉行督责,违令者一律处以鞭刑。一年后,他带着一百多万拔钉费离任。

赵在礼的家财太过丰厚,连少帝石重贵都垂涎不止。为分一杯羹,石重贵为大皇子石延煦聘赵在礼的小女儿为妻,和赵在礼结为儿女亲家。

成亲时,赵在礼的小女儿果然携来十万贯嫁妆。赵在礼另献给石重贵百万官钱,名为“助礼”,作为皇家结婚典礼经费。

娶亲当天,整座京城被轰动,士民们都认为这是十年来少有的盛典。

大同元年,后晋灭亡。他于晋昌军节度使任上(驻节长安)赶赴汴梁,晋谒辽太宗耶律德光。

途径洛阳时,赵在礼非常恭谨地去拜见占领该城的奚王拽剌和渤海将领高谟翰等人。他以为他们会依照中原官场规矩,免去参拜之仪并降阶答礼。谁知拽剌等人倨傲地接受了他的跪拜,还毫不掩饰地勒索他,命他拿出钱财犒赏辽军。

他是后唐战神终结者,耗费巨资联姻后晋皇家,晚年遭辽人羞辱自缢

赵在礼不辞千里自取其辱,羞愤难当。

行抵郑州,他又得知,先期入朝的匡国节度使刘继勋被契丹人下狱,不由得大惊失色。半生养尊处优,赵在礼实在无力承受可能的牢狱之灾,当晚就在驿站的马厩中自缢身亡,亡年六十六岁。

赵在礼于鼎革之际因人成事,骤居高位。此后富贵逼人,却不度德量力,滥取民间膏血。暮年受辱,横死于途,终算天理昭彰,得其所哉!

参考书目: 薛居正等《旧五代史.晋书》 司马光等《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