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紀曉嵐是什麼樣的人?

皓月7152934

由於《鐵齒銅牙紀曉嵐》的熱播,人們幾乎已經把張國立和紀曉嵐等同。而劇中乾隆帝、和珅、紀曉嵐三人互相談笑風生的場面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歷史上三人真實的關係就是這樣的,實際上與歷史事實是不符合的。

但是有一點,紀曉嵐有才華確實真實的。紀曉嵐生於1724年,死於1805年,在那個平均壽命不過40歲左右的年代,他已經是非常高壽了。紀曉嵐祖上本是江南大族,也是書香門第,明代初年,紀曉嵐的先祖從江南遷移到了河北獻縣。紀曉嵐在小的時候就已經展現出過人的才華,不僅《三字經》、《千字文》等蒙童讀物能夠倒背如流,而且《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也是爛熟於心。

根據史書記載,紀曉嵐“貌寢短視”,所謂貌寢指的是他長得不好看,短視是指他有近視眼,而且根據一些野史記載,紀曉嵐還有口吃的毛病,這些先天條件都決定了他不能應付官場上的正常禮節,所以乾隆帝安排他去編纂四庫全書也是有道理的,畢竟只需要做一些幕後工作就可以。不過紀曉嵐也沒有辜負乾隆帝的期望,先後主持編纂完成了《四庫全書》、《熱河志》等,他還有一本自己閒暇時候完成的《閱微草堂筆記》。

真實的紀曉嵐不僅不敢和乾隆帝“打情罵俏”,連正常的交流實際上都是不可能的,紀曉嵐只是乾隆帝豢養的御用文人而已。舉個例子,一次在圓明園,紀曉嵐在抽菸,突然聽到皇帝駕到,嚇得立馬把菸袋放到了腳後跟燙得他不行。


青年史學家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真的沒有張國立在鐵齒銅牙紀曉嵐裡演的那麼光鮮。

他這一生用顛沛流離來說一點都不過,紀曉嵐先是在全國當了十年的監考官,好不容易被乾隆帝召回到身邊,又因為牽涉到了貪汙案裡,被乾隆發配到了新疆,就是在新疆那裡,他開闊眼界,寫了大量的文學記時。

他本以為這一生,也就這麼樣了,死在新疆,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可是,又是因為他的才學,被乾隆帝想起,乾隆帝要修[四庫全書]了,紀曉嵐有幸回到了北京,他就把那些昔日在新疆的見聞,整理成了書,就是我們熟知[閱微草堂筆記]。

對了,紀曉嵐在新疆的時日長達兩年八個月。

大凡帝王,或者名人,出生的時候都不一般。這個我們在其它文章裡經常提到,這個紀曉嵐出生的時候也很不一般,他出生的時候,據說是一道火光落到了他們的屋子裡,然後就是一陣啼哭聲劃破了寧靜的夜空,紀曉嵐就此出生了。

他也被世人傳為火神下凡,當然重要的是他就認為自己是火神。

到了紀曉嵐四、五歲的時候,他具有一樣特殊的本領,那就是夜裡看東西,和白天一樣清晰。

但是這種特殊的能力隨著他年齡的增長,就消失了。

這個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紀曉嵐的聰明,是十里八村鄉親們有目共睹的。

話說,在紀曉嵐兒時的時候,他和幾個要好的夥伴在踢球。很不巧的是,這個球正好踢到了路過的縣知府大人的轎子下。

這時候很多紀曉嵐的夥伴,以為自己惹了大事,趕緊都嚇跑了。只有紀曉嵐不為所動,他跑到了縣知府大人哪裡去要球。

知府大人告訴他,要球可以。前提是你能對出我寫的對子。

知府大人寫的上聯是:兒童六七人,唯汝狡。

紀曉嵐有神童之稱,並非浪得虛名,他張口就來:太守兩千石,唯汝...。

說道這裡紀曉嵐不說了,他留了一個字。

知府大人很納悶,他就問紀曉嵐,最後一個字,你為什麼不說了。

紀曉嵐告訴他,您若是給我球,我就說唯汝賢,若是您不給我,我就說唯您貪。

這麼機智的紀曉嵐,知府大人當然是不敢得罪了,他就把球給了紀曉嵐。

按道理說,這麼聰明的紀曉嵐,他的仕途是不是也很順利的呀。其實真是的情況,並不是太樂觀,不過還說的過去。

在紀曉嵐十六歲的時候,他的父母給他定了一門親事,他娶了一個姓馬的女子為妻。

娶妻之後,他就開始考取功名了。

童試這一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考取秀才,紀曉嵐發揮的還不錯,得了第一名。

這次主持秀才考試的主考官有必要說一下,他就是劉墉的父親,劉統勳。也就是說,紀曉嵐是劉統勳的門生。

得了秀才之名,對於紀曉嵐來說,只是剛邁入了仕途之門的一把鑰匙。也就是說,紀曉嵐終於可以參加國家舉行的正是考試了。

只要他能通過鄉試、會試、殿試,他才能真正的到達乾隆帝面前,為乾隆帝效力。

為了過順利的通過這三觀,紀曉嵐又苦學了十幾年,到了他三十歲的這一年。他終於考中了進士,而且名次還比較靠前,全國第二十二名。

那時候只要能考入全國二十四名的,就有機會參加殿試。由皇帝直接出題,當面考試。

紀曉嵐在皇帝的殿試中,表現出眾,他被皇帝點為了二甲第四名,也就是全國的第七名。

而立之年,取得功名的紀曉嵐,終於有了實現政治抱負的舞臺。

可惜的是,紀曉嵐這個人長的很討厭,乾隆帝很不喜歡他,不管是他的長相還是他的作為,乾隆帝一律看不慣。

我們來說說,這麼優秀的紀曉嵐為什麼會招人煩?

有一年的冬天,紀曉嵐在南書房門前給皇帝看大門。皇帝應該是在裡面開重要的會議,紀曉嵐是沒有資格參與的,他只能為其看大門。

這時候有一個皇宮裡的老太監,就看到了紀曉嵐,關鍵是,大冬天裡紀曉嵐,還拿著一把扇子,挺威風的。

於是這個太監就靈機一動,出了一個對子給紀曉嵐。

太監出的上聯就是:小翰林,穿冬衣,拿夏扇,一部春秋可讀否?

要注意這個太監的上聯中包含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很難對的。

紀曉嵐想了想,說出了下聯:老太監,生南方,來北地,那個東西還在嗎?

你看,他的對子裡對的是東西南北。不過這個對子是很損人的,對不對?

還有一次,御史和尚書來紀曉嵐家玩,當時紀曉嵐官職侍郎。

御史和尚書都是他的上級,兩人到了紀曉嵐家,先看到的是紀曉嵐家的狗。

尚書想捉弄紀曉嵐一番,他就指著這個狗說道:是狼(侍郎)是狗?

紀曉嵐當然聽出尚書是在罵他,可是那個御史還沒明白過來,他心裡還在嘀咕,這明明是狗嗎?

紀曉嵐把尚書的話接了過去,他說道,以我多年行走江湖的經驗,辨別狼和狗有很多種方法。

比如說,尾巴上豎[尚書]是狗,下垂是狼。

紀曉嵐這麼一說,御史才明白原來這兩人是在對罵。

沒想到紀曉嵐又來了一句,遇肉吃肉的是狼,遇屎[御史]吃屎的是狗。你看連御史都給罵了,人家御史又沒得罪你,你罵人家幹嘛。

因為紀曉嵐實在是不討乾隆皇帝的喜歡,所以他就被調去主持全國的考試去了。

這個工作可是一個肥差呀,要知道作為主考官的紀曉嵐,在那一段時間學生可是遍佈天下。這些學生可都是國家未來的棟樑,所謂的這些天子門生,都是紀曉嵐發掘出來的。這些牛人可都是他紀曉嵐的學生呀。

到了乾隆皇帝過五十歲大壽的時候,乾隆帝讓朝中的大臣為他祝壽寫對子。

紀曉嵐寫的對子,乾隆最喜歡,我們看一下,他到底寫了什麼?

上聯:四萬裡皇圖, 伊古以來, 從無一朝一統四萬裡

下聯:五十年聖壽, 自前茲往, 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在這個對子裡紀曉嵐有誇大的嫌疑,但是,作為皇帝肯定是喜好臣子誇獎自己的。於是乾隆帝又給紀曉嵐升了官。

要知道乾隆是個皇帝,更是一個文人。這種別出心裁的對子,紀曉嵐沒有少給乾隆帝寫。

這樣的人才,乾隆帝肯定是很欣賞他的,但是也僅僅是欣賞他的才華。

乾隆帝在想,這麼有才的人,天天讓他在外面跑也不是辦法,那還是把他調到身邊來吧。

可惜,紀曉嵐的命不好,他僅在乾隆帝身邊待了一年,就捲入了一個貪汙答案當中去。

這個案子就是兩淮鹽運使的貪汙案,乾隆帝要辦的這個貪汙犯就是盧見曾,這個盧見增是清朝治河專家,對治理河患有一套獨創的辦法。

因為他治河有功,被乾隆重用,曾擔任過兩淮鹽運使的重職。這個職位很不得了是個最肥的差事,也正是在這個職位上來錢快,所以各任鹽運使都有貪汙的嫌疑。

到了乾隆新任命的官員來做這個職位的時候,他發現賬目對不上。

所以,他就給乾隆寫了一個信,內容就是歷代鹽運使都有貪汙過。

乾隆帝大怒要嚴查,其中盧見增就在被查之列。

其實說到現在你發現沒有,這個案子和紀曉嵐沒有關係呀。

我告訴你,有的,紀曉嵐的大女兒嫁給了盧見增的孫子。紀曉嵐在得到這個消息後,他就開始想拯救盧見增的辦法了。

要說紀曉嵐就是有辦法,他找了一個信封,放了一把鹽,一把茶然後就寄去給盧見增了。

盧見增何等的聰明呀,一看茶和鹽在一起,那肯定就是查鹽案了。

得到消息的盧見增趕緊把家裡的財產給轉移了。到了皇帝派人去抄家的時候,並沒有超出多餘的錢財來。

乾隆想了想不對,這個盧見增家,我曾經去過,很有排場。這次沒查到什麼,肯定是走漏了風聲,被這個老傢伙把錢財給提前轉移了。

果然一查,就查到了紀曉嵐的身上。

紀曉嵐的黴運開始了,他被髮配到了新疆,那個盧見增被判了死刑,秋後問斬。可惜的是,他在九月份就老死了,沒等到問斬的那一天。

可以說這個案件最倒黴的就是這個紀曉嵐了,發配邊疆呀。

新疆那個地方,在清朝的時候經常打仗。那邊的生活肯定不怎麼樣,紀曉嵐來到這裡以為自己肯定就會老死在這裡了。

不過既來之,則安之,那就在這裡遊歷一番,沒事時采采風,寫寫生,看看風景其實也是很不錯的。

這段時間對於紀曉嵐來說是美好的,也是最令他痛苦難忘的。

美好的是終於遠離了朝中的是非之地,悲痛的是,他最愛的妾,他的三女兒,還有的一個兒子先後死去了。

紀曉嵐在新疆一待就是兩年多的時間,這裡的一花一草一木,他基本上都熟悉了。

這時候他很想念在北京的生活,他每天都在考慮,若是有一天皇帝能把我調回去該有多好。

紀曉嵐在想乾隆的時候,乾隆在幹什麼呢?

乾隆想要做一件大事,那就是修書,修四庫全書。

乾隆帝把當時的文武大臣召集在一起,和他們討論如何來修這一部史無前例的大書。

紀曉嵐的恩師劉統勳一看,營救紀曉嵐的機會來了。

當然也只有紀曉嵐能擔當這個修書的大任,畢竟他的才識當世無雙。

劉統勳就告訴乾隆帝我那個發配到新疆的門生,紀曉嵐可以擔當此任。他什麼書都看,才高八斗,學富五車。

紀曉嵐的才學,乾隆帝可是見識過的。好像除了他之外,還真沒有別人能擔任。

就這樣紀曉嵐重新來到了都城,皇帝把他劃到了和珅的部下,開始參與修書了。

為了修這部書,可以說紀曉嵐是嘔心瀝血,專心致志的這一工作就是十多年的時間。期間為了修書,死去的學子,多到不勝舉的地步。

還好,最終在他的有生之年,總算完成了這一部史無前例的書籍。


史學達人

提起紀曉嵐,所有人腦子裡立刻浮現的一定是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張國立先生在劇中所扮演的紀曉嵐非常出彩,也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了這部電視劇能夠迅速紅遍大江南北。但是,電視劇中所表現的紀曉嵐真的是歷史上的那個紀曉嵐嗎?恐怕真不太一樣。

人物簡介

紀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人,獻縣在今天的河北滄州。紀昀的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而且應該算得上是一個富足之家了,因為他的父親紀容舒曾經擔任雲南姚安知府,在任上頗有政績,當地百姓對他父親的評價也很高。知府在今天大概相當於一個地級市的市長,古代更是早就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說法,另外他父親也是一個著名學者,尤長擅長考據,著有《唐韻考》、《杜律疏》、《玉臺新詠考異》等書。作為一個市長兼學者的兒子,紀昀的成長環境應該也造就了他的文化底蘊。

紀曉嵐雖然是“鐵齒銅牙”,但是他卻有點結巴,不過雖然結巴,但是他反應機敏,腦子轉得快,話雖然說得不利落,但是句句都能說在點子上。尤其是對對子的速度很快,乾隆本身就是個超級文藝愛好者,所以身邊自然是缺不了紀昀這樣的人。另外就是史書上說他“貌寢短視”,意思就是他長得比較難看,據說還又黑又矮,短視大概就是今天的近視眼,紀曉嵐非常好學,古代燈光又不好,估計年紀輕輕就給自己弄了個近視眼。

需要說明的一點,乾隆比紀曉嵐大13歲,紀曉嵐比和珅大26歲,所以三個人雖然是同時期的人,但是真不是像電視劇裡演的那樣。

四大愛好

紀先生一生有四大愛好,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第一大愛好,好書。這個愛好很好理解,如果沒有日以繼夜的讀書,怎麼可能成為一代文豪。據說紀曉嵐手不釋卷,就算是吃飯和上廁所的時候手裡也要攥著本書,可謂是愛書成痴,難怪會早早的成為了近視眼。

第二大愛好,好煙。這個愛好在電視劇裡就已經表現的淋漓盡致了,而真實的紀曉嵐對於煙的熱愛絲毫不遜於書。基本上就是吃飯和上廁所的時候也得吸菸,尤其喜歡一邊看書一邊吸菸,甚至在翰林院編書的時候也得吸菸。而他的綽號紀大煙袋也確實名不虛傳,他的菸袋是特製的,把長2米、煙鍋口徑5釐米、一次可裝2兩旱菸絲,普通人是根本使用不了如此巨大的菸袋的。據清朝野史記載,他抽的煙也很講究,往往會在菸絲里加上冰糖、花瓣,甚至還要加上一些蜂蜜,這麼精緻的菸絲恐怕比起古巴雪茄也差不了多少。

第三大愛好,好肉。這裡的好肉說的是喜歡吃肉,估計很多吃貨肯定不服,不久喜歡吃肉嗎?能比我還能吃?紀曉嵐喜歡吃肉喜歡到什麼程度呢?《清朝野史大觀》中說:“紀文達公平生只偶食谷面,米則未曾上口也。飲時只豬肉十盤,熬茶一壺耳。”採蘅之的《蟲鳴漫錄》卷2說:“紀文達公自言乃野怪轉身,以肉為飯,無粒米入口。 禮親王代善之後昭槤有一段評價:“曉嵐宗伯今年八十猶好色不衰,日食肉數斤,終日不啖一粒谷,真奇人也。”也就是說紀昀平生幾乎只吃肉,拿肉當飯,一粒米都不吃,說實話,正常人恐怕真的受不了。

第四大愛好,好色。好色這事兒估計又得有好多人不忿了,好色算什麼,男的都好色,但是紀曉嵐的好色還真不是一般人比得了的。還是採蘅之的《蟲鳴漫錄》,此書記載:“紀文達公日御數女。五鼓如朝一次,歸寓一次,午間一次,薄暮一次,臨臥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興而幸者,亦往往而有。”據孫靜庵的《棲霞閣野乘》講述:“河間紀文達公,一日不御女,則膚欲裂,筋欲抽。”還有一則故事,說的是紀曉嵐編纂四庫全書的時候,因為需要加班,所以一連在單位住了好幾天,有一天乾隆碰見了他,發現他兩眼快要爆出來,滿臉火紅,以為他生了病,趕忙上前詢問是不是得病了,紀曉嵐說不是得病了,就是好幾天沒有女人了。乾隆皇帝聽了哈哈大笑,趕快送給了紀曉嵐兩個宮女,後來當了紀曉嵐的侍妾。由此可見紀曉嵐的好色程度有多強,不過也可以理解,長期吃肉的人確實會性慾持續增強,更何況像紀曉嵐這種嗜肉成瘋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紀曉嵐一生娶了7個老婆,一個正妻加上六個侍妾,趕上韋小寶了,也不枉了風流才子的名號。

與乾隆、和珅的關係

電視劇裡的紀曉嵐看起來好像在乾隆眼中的地位不遜於和珅,但是實際上他和和珅的地位相比還是不能比。就拿紀昀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四庫全書》來說吧,在編纂《四庫全書》的時候,和珅是紀曉嵐的頂頭上司,也就是說和珅才是編修《四庫全書》的老大,紀曉嵐所謂的“總纂官”只不過是一個實際幹活的頭頭兒,他們之間的關係有點類似於今天某些企業中的總裁和執行總裁。

從職務來說,和珅可以說是一把抓,論爵位是一等忠襄公,一等公可以說是除宗室以外的最高爵位(清初那幾個異姓王不算),另外還擔任文華殿大學士、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而紀曉嵐直到70多歲才當上了兵部尚書,後來又遷吏部尚書,榮譽的成分居多,掌握的實際權力跟和珅相比差的太遠。

而且,電視劇裡面所展現的乾隆和紀曉嵐的關係似乎非常要好,但是實際上乾隆皇帝雖然比較離不開他,但也不是對他十分尊敬。乾隆曾經這樣評價紀曉嵐:“紀昀本系無用腐儒,原不足具數,況伊於刑名事件素非諳悉,且目系短視,於檢驗時未能詳悉閱看。”話說的有點重,大概意思就是這個人的文學素養確實不錯,但是搞搞文化方面的工作還行,擔當不了大任。有一次,紀曉嵐一個好友的兒子任內閣學士,他得罪了乾隆皇帝,紀曉嵐前去求情,才剛剛說了兩句,乾隆皇帝大罵:“我看你文學上有點造詣,才給你一個四庫全書的總纂官做,其實不過當作娼妓、演員一樣豢養罷了,你怎敢隨便談論國家大事?”可見,對於紀曉嵐,乾隆皇帝看重的只是他的文才。紀曉嵐不可能與乾隆皇帝有著電視劇中那樣的融洽關係,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甚至和和珅相差甚遠,因此,歷史上的他沒有也不敢與和珅對著幹。

紀昀於嘉慶十年病逝於北京,享年82歲,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故卒後諡號“文達”,因此後世也稱其為紀文達公,作為一個好煙好肉又好色的人還能享此高壽也稱得上是一件奇事。鄙人曾經讀過紀昀晚年的著名作品《閱微草堂筆記》,這部書和《聊齋志異》的內容相近,但是絲毫不遜於《聊齋》,感興趣的朋友應該讀一讀這篇著作,雖不如《聊齋》驚豔細膩,但在樸實無華間同樣展現了一代文豪的大家風範。


睡覺摸摸肚皮

風流才子紀曉嵐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和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紀曉嵐不太一樣,真正的紀曉嵐大致有以下幾個身份:

大才子 紀曉嵐不是一般的才子,是當時國內數一數二的才子,還有一種說法是紀曉嵐是一代文壇領袖,與南方的袁枚並稱為“南袁北紀”。紀曉嵐還有一個重大貢獻是主持編撰《四庫全書》。除了《四庫全書》之外,紀曉嵐還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著作——《閱微草堂筆記》,記錄了自己所見所謂的逸聞趣事。

大官員 紀曉嵐是乾隆皇帝的寵臣,做過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死後諡號哦”文達“,可以說是一位位極人臣的政治家,享年八十一歲,死後哀榮動天,嘉慶皇帝御賜碑文。

大吃貨 紀曉嵐特別能吃,而且只吃肉,據史料記載“日食肉數十斤,終日不啖一粒谷”,這個數十斤可能誇張,也可能是計量單位不同,但是能被這樣記載下來也足以證明紀曉嵐確實有吃葷不吃素的習慣。

大色鬼 清人採蘅之的《蟲鳴漫錄》中有這樣的記載:

紀文達公自言乃野怪轉身,以肉為飯,無粒米入口。日御數女,五鼓如朝一次,歸寓一次,午間一次,薄暮一次,臨臥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興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紀曉嵐妻妾成群,而且都沒讓閒著,一天要臨幸數人,清晨、上午、中午、黃昏、睡前都要來一次,突發的急活兒不算。如果哪天沒來,就“膚欲裂,筋欲抽”,精力充沛,火氣很大。有人說紀曉嵐是縱慾狂魔,可是如此縱慾並沒有影響他80多歲的高壽,身體一直很好。另外在紀曉嵐的代表作《閱微草堂筆記》中也有很多描述這方面的段子。

大書法家 既然是才子,書法上肯定沒落下,紀曉嵐書法學二王,得趙孟頫筆意,丰神秀美,氣韻貫通。


書法雅集

說起紀曉嵐,我們第一反應八成是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伴隨一代人的青春記憶,曾一度紅遍大江南北。張國立老師扮演的紀曉嵐,深入人心。那麼,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是什麼樣的?

紀曉嵐,名紀昀,雍正二年,出生於今河北獻縣的一個書香門第家庭。

4歲讀書,24歲在順天鄉試中一舉奪魁,30歲京城會試得中甲戌科進士。之後,紀昀曾多次主持各種考試,門生極多。他從鄉試主考官、同考官到侍讀、侍讀學士,一直做到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成為朝廷的文學重臣。

紀曉嵐一生所做的最偉大的一件事,就是參與纂修了《四庫全書》。才華橫溢,自不必說。

紀曉嵐的真實長相,是什麼樣的?


據書記載:“貌寢短視”。意思是說紀曉嵐長相醜,還是個近視眼。另外,紀曉嵐的好友朱珪曾對其做了這樣一首詩:

河間宗伯奼,口吃善著書。

沉浸四庫間,提要萬卷錄。

這首詩,好友朱珪其實是誇紀曉嵐的,贊其有才,紀曉嵐也確實有才,不過卻透漏了一個信息:紀曉嵐有口吃,也就是結巴。話雖然說得不利落,但紀曉嵐反應機敏,腦子轉得快,句句都能說在點子上。

紀曉嵐的真實家境,是什麼樣的?



紀曉嵐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一個頗為富足之家。紀曉嵐的父親紀容舒,曾經擔任雲南姚安知府,頗有政績,口碑很好。


知府,在今天大概相當於一個地級市的市長,另外紀曉嵐父親也是有名氣的學者,著有《唐韻考》、《杜律疏》、《玉臺新詠考異》等書。作為一個市長兼學者家的兒子,紀曉嵐的成長環境,也造就了他的文化底蘊。

紀曉嵐與乾隆帝、和珅,年齡相仿?



真實的紀曉嵐,並非像電視劇裡演的那樣,給人感覺三人年齡差別不大,實則年齡相差懸殊!


根據三人出生年份:乾隆1711年生,紀曉嵐1724年生,和珅1750年生。乾隆帝比紀曉嵐大13歲,紀曉嵐比和珅大26歲。也就是說三人中,乾隆帝最老,紀曉嵐次之,和珅最小,屬於小弟弟了。


電視劇裡說紀曉嵐和珅二人互相鬥嘴、調侃、慪氣,搞得像過家家,年齡大和珅26歲的紀曉嵐,會跟小年青鬥嘴鬥個沒完?所以三個人雖然是同時期的人,卻有比較大的年齡落差。

紀曉嵐一生奇特,都有哪些癖好?


紀先生一生有四大愛好,有些愛好絕對能讓人驚豔到!



第一大愛好:好書。這個愛好,好理解,但是紀曉嵐好書,幾乎達到了“著魔”的境界。據說,紀曉嵐手不釋卷,就算是吃飯和上廁所,手裡也要攥著本書,簡直是愛書成痴,也難怪成為了近視眼。其實,若沒有日以繼夜的讀書,哪來的滿腹才華?

第二大愛好:好煙。紀曉嵐是個“老煙槍”,愛煙如命,綽號“紀大煙袋”,確實名不虛傳。對於煙的熱愛,激發了他的思維靈感。基本上也是連吃飯和上廁所的時候,都是煙不離手。尤其喜歡一邊看書一邊吸菸,甚至在翰林院編書的時候也得吸菸。



第三大愛好:好肉。

紀曉嵐,酷愛吃肉,且無肉不歡。紀曉嵐愛吃肉愛到什麼程度呢?幾乎可以拿肉當飯。《蟲鳴漫錄》載:“紀文達公自言乃野怪轉身,以肉為飯,無粒米入口。”另有載:“飲時只豬肉十盤,熬茶一壺耳。”還有載:“曉嵐宗伯....日食肉數斤,終日不啖一粒谷,真奇人也。”

第四大愛好,好色。男人好色,很正常,但紀曉嵐的每個愛好,似乎都比常人更深。紀曉嵐一生娶7個老婆,一個正妻加上六個侍妾,不枉“風流才子”名號。《蟲鳴漫錄》載:“紀文達公日御數女....不可缺者。此外乘興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紀曉嵐直到70多歲才當上兵部尚書,後來又遷吏部尚書。紀曉嵐晚年的著名作品《閱微草堂筆記》,與《聊齋志異》大致性質相近。紀曉嵐晚年自作輓聯,對自己一生總評價:浮沉宦海同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嘉慶十年,紀曉嵐病逝於北京,享年82歲,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故卒後諡號“文達”,因此後世也稱其為“紀文達公”。


作為一個好煙好肉又好色的風流才子,紀曉嵐堪稱奇人!


【撰文:峰子哥;點關注 趣史趣事隨時看!】


峰子奇觀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紀曉嵐的標籤就是鐵齒銅牙,但實際上,紀曉嵐有口吃,連說話都說不利索。《知足齋詩集》中說紀曉嵐“伯河間奼,口吃善著”,他雖然口吃,但口才了得,而且很毒舌,罵人都不帶髒字,常常把和珅說得啞口無言。

紀曉嵐平生有三大嗜好,一是食肉,二是抽菸,三是女色。

影視劇的片尾曲唱道“吃的是下鍋的米”,但據史書記載,紀曉嵐是個肉食者,一粒米都不願意吃,“以肉為飯,無粒米入口”、“平生不穀食,面或偶爾食之,米則未曾上口也。飲時,只豬肉十盤,熬茶一壺耳。”一頓飯要吃十盤豬肉,可見紀曉嵐對肉類的喜愛,而且他的食量也真是不小。

紀曉嵐愛抽菸,這一點是眾所周知的,因此還得了個“紀大煙袋”的名號,他煙癮非常大,一天都離不了煙,皇帝知道他嗜煙如命之後,便下令“賜鬥一枚,準其在館吸食”,因此紀曉嵐也可以說是奉旨抽菸了。

紀大煙袋

紀曉嵐最不為人知的嗜好便是好女色,據說他到了八十歲還經常上妓院尋花問柳,實乃十足的“性癮者”。紀曉嵐一生娶了一妻六妾,堪比韋小寶,但七房太太仍然滿足不了他的性慾,野史《蟲鳴漫錄》記載,“紀文達公自言乃野怪轉身,以肉為飯,無粒米入口,日御數女。五鼓如朝一次,歸寓一次,午間一次,薄暮一次,臨臥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興而幸者,亦往往而有”。紀曉嵐一天要和多個女子行房事,一天至少要五次,若是興致來了,便再去尋花問柳。民間傳說紀曉嵐在編撰《四庫全書》時是居住在宮中的,沒有機會接近女色,幾天下來後,竟然“兩睛暴赤,顴紅如火”,皇帝見而大驚,紀曉嵐將實情告知,皇帝大笑,並賜給他兩名宮女,紀曉嵐才能安心地繼續編書。從這些資料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紀曉嵐的性癮之大,以及體力之好,儘管他縱慾過度,但還是活到了八十多歲高齡,令人稱奇。

好女色

紀曉嵐作為清代的大才子,他能名留青史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他的學問和才華。紀曉嵐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他常常與皇帝對對子,吟詩作賦,皇帝也對他的才學讚歎不已。乾隆帝一生愛好舞文弄墨,他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但詩作的質量卻被貶斥為連秀才都不如,無一句成風流。傳說乾隆帝寫得最好的一首詩是詠雪詩,一天,乾隆帝看到下雪,詩興大發,於是吟出了三句詩“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千十片千萬片......”只吟到第三句,乾隆帝就卡住了,這時紀曉嵐走過來,接了最後一句“飛入蘆花尋不見”,一下子把詩的意境擴大了,得到乾隆的大力讚賞。紀曉嵐主持編寫《四庫全書》,還撰寫了《閱微草堂筆記》,筆記中寫的多是狐仙鬼怪和鄉野怪談,紀曉嵐學問很大,因此他用語十分凝練,喜歡“掉書袋”,導致他寫的內容晦澀難懂。而同樣寫狐仙鬼怪題材的《聊齋志異》卻因語言通俗、情節豐富而廣受歡迎。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紀曉嵐確實是清代堂堂的大才子,大學問家。

閱微草堂筆記

四庫全書

鐵齒銅牙、紀大煙袋、性癮者、大學士,這四個都是紀曉嵐,是他形象中的一個方面,它們組合成一個立體的、多層次的紀曉嵐。


我本楚狂人

紀(ji三聲)曉嵐,乾隆時期的著名文學家,才思敏捷,睿智豁達,主纂《四庫全書》,寫有小說《閱微草堂筆記》。

他是我們滄州當地的歷史名人,你不妨來參觀一下。他是今滄州市崔爾莊鎮景城村人,在崔爾莊鎮建有“文宗故里”的大牌坊,他的墓在崔爾莊鎮北村,有御賜神道碑和紀文敏公碑。當地建有紀曉嵐文化園,滄州市圖書館專門有紀曉嵐文化館,陳列一些其用過的御賜文房,字畫,書藉,文獻等,名人植物園有銅製雕像,市內建有閱微食府,他已成為當地文化名片。



紀園外景

紀園內的超大煙鬥

曉嵐故里的石馬
紀曉嵐墓,當地人晾曬紅棗 紀曉嵐,不是影視劇中形象,我去他故居看到過一幅清代畫像,遺憾沒拍照,據記載,他體態肥胖,每日吃飯無肉不歡,身體強壯,有一妻六妾,喜抽旱菸。如想全面瞭解紀曉嵐,請來滄州吧!


肆工齋

鐵齒銅牙是真的,不畏權貴是假的。

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這是紀昀生前為自己寫的輓聯。

可以看得出他的為官之路十分不易,他隨時做好了準備,被喜怒無常的官海所吞噬。

1.才思敏捷,幽默感十足

紀曉嵐為做戶部侍郎的時候,某天刑部尚書和御使拜訪紀曉嵐,紀曉嵐養了一隻狗,尚書看到後,就想戲弄紀曉嵐。 尚書指著狗說:“是-狼-是-狗?(侍郎是-gou)?”, 紀曉嵐聽到了,知道他在戲弄自已,於是說:“我被髮配新疆的時候,當地人告訴我,尾巴下垂是狼,上豎是-狗(尚書是-gou)。” 最後還接著說:“狼,遇肉吃肉,狗,遇-屎-吃-屎”(御使吃~~shi)!

這個著名的橋段被拍進入《鐵齒銅牙紀曉嵐》中。

2.文采蜚然,才華橫溢

紀曉嵐20歲那年,八月參加科試,獲第一名,24歲,參加正科鄉試,獲第一即解元。31歲,二甲第四,授翰林院庶吉士。他參加工作的時候,和珅才4歲!所以兩個人沒有那麼多交集!

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代表作品《閱微草堂筆記》,死後,嘉慶帝御賜碑文“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

3.孤寂淒涼,心中苦悶

晚年的紀曉嵐,官拜從一品,官職很高,但是他無法進入核心領導層。

有一次,內閣學士尹壯圖直言覲見,惹怒了乾隆,於是決定斬首尹壯圖,紀昀便出面為尹壯圖求情,乾隆罵道:朕以你文學優長,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畜之,爾何妄談國事!而且乾隆曾經多次斥他為“無用腐儒”。

也就是說,乾隆眼裡,紀曉嵐的地位和唱曲的伶人沒什麼區別,取樂而已!毫無尊嚴可談。

4.明哲保身,如履薄冰

紀曉嵐好友曹錫寶想彈劾和珅,紀曉嵐用一首詩勸說他,“水清詎免雙鰲黑,秋老難逃一背紅。” 意思是時機未到,先別這麼幹。

然而曹錫寶沒聽勸,果然被治罪,即使如此,乾隆皇帝仍然懷疑紀曉嵐,認為他暗中唆使好友彈劾和珅。紀昀年青的時候,十分高傲血氣方剛,然而晚年卻十分小心,與乾隆對他的態度不無關係。

和珅位高權重,紀曉嵐不敢招惹他,平時二人也會交往,二人表面上關係還是不錯的。朝鮮使臣徐有聞說,和珅專權數十年,內外諸臣無不投靠,只有劉墉、紀曉嵐、朱珪等人始終不依附。

不肯依附已經是他做的最大讓步了。他不會像電視劇中那樣,與和珅作對

更多歷史故事,請關注歷史紅顏說。


歷史紅顏說

紀曉嵐與和珅的年齡  

乾隆(愛新覺羅·弘曆)、劉墉、紀昀(紀曉嵐,曉嵐是他的字)與鈕鈷祿·和珅(他是滿人,滿洲鑲藍旗,鈕鈷祿是他的姓)四個人當中,乾隆1711年出生,年紀最大,劉墉1719年出生,比乾隆小8歲,紀昀1724年出生,比乾隆小13歲,和珅哪一年出生的?與電視劇中所說的完全相反,和珅完全是一個後生晚輩,他是1750年出生的,比乾隆小整整三十九歲,完全是乾隆的孫子輩。所以說,電視劇中演乾隆、紀曉嵐、和珅三個演員年紀都差不多,搞得好像乾隆、紀曉嵐和和珅竟然是一代人似的,而且似乎和珅還比乾隆大點,簡直是荒誕絕倫的鬧劇。  

紀曉嵐跟和珅的關係  

你別看出身於滿洲鈕鈷祿氏的和珅年紀比紀昀小了一代人還多,但人家是滿人啊,是皇親國戚,出道晚升的快,就像做火箭一樣蹭蹭的就上了九天,升官的速度遠遠不是紀曉嵐這種漢人能比的!和珅19歲時(1769年)以文生員身份承襲三等輕車都尉,沒三年就升成了三等侍衛,又沒過三年就升成了御前侍衛,授正藍旗滿洲副都統,接著不過只過了一年,也就是1776年,僅僅二十六歲(年輕的令人髮指)的和珅就已經成為了戶部侍郎、在軍機大臣上行走、總管內務府大臣、鑲藍旗滿洲副都統、國史館副總裁、總管內務府三旗官兵事務,二十六歲的和珅就坐火箭似的升成了中央一級官員,成為了乾隆身邊大熱的紅人!這時候紀曉嵐不過是文淵閣大學士和《四庫全書》總編修官,紀昀白白的比和珅大了二十六歲,但在官職和實際權力上卻根本沒法跟這後生晚輩比!紀曉嵐為了將來仕途順利,立即動身拍馬屁,主動的跟和珅接近,跟和珅結成“忘年交”。


飯搞搞

人所孰知的紀昀(紀曉嵐)是一位博恰多聞的大學者,擁有機智敏捷的名士,是一位善於目錄學編纂的編纂學家,一個喜歡以狐鬼為討論載體諷刺時政的文言文筆記小說家,又是著名的文論家,、史評家和著名詩人,但是卻很少有人注意他又是一位足以代表整個時代的思想家!

以此詩為例:

九折東瀉自太古,蕩潏為患從商周。

漢唐而下日聚訟,捍禦至竟無良策。

書生每喜談水利,尸祝欲代庖人謀。

世間萬事須閱歷,百不一效空貽羞。

這是乾隆二十七年冬,紀昀從北京赴福建任學政,東渡黃河時,千里一瀉、盤渦十丈的激流激起他萬千思緒,反省千百年來治河的種種教訓,在船工的號子聲中,不禁吟下的詩句。

如果你仔細讀後一會發現:“閱歷之言,切實有據”。他尤其強調“學術致用的關鍵,不僅在於貼近現實與實務,而且必須對事物的規律和本質有切實把握。”

這也就是我們對他本人經常忽略的一點:思想的開放。

他注重對理論經驗性予以高度重視,成為實學思潮的重要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