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時代早期:商朝

青銅時代早期:商朝​中國傳統史料記載了三個上古王朝:

公元前2205—前1766年夏

公元前1766—前1050年商

公元前1050—前256年周

直到20世紀早期,現代歷史學家都認為其中前兩個王朝的存在僅僅是傳說。20世紀20年代,在今天安陽附近“殷墟”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一座古城遺址,這座古城有城牆,是商代晚期的一座都城。此後又有其他商代城市遺址被陸續發現。古城遺址中包括商王庭卜筮部門的檔案(商王朝負責檔案典籍管理的官員稱為“作冊”),其中出土了大量刻有中國古文字的“甲骨”。甲骨上記載的諸王名字與傳統史料所載基本吻合。商王朝實際存在的證據令歷史學家相信夏王朝很可能也存在,或許夏是存在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個王國或部落聯盟,其文化屬於紅陶文化。有學者提出假設,認為位於黃河南岸的二里頭可能就是夏王朝的都城所在地。也許夏王朝時就已產生了黑陶工藝、青銅工藝,以及今人所未知的最早的中國文字體系?

商代甲骨文是中國現今所能見到的最早文字,具有一定的體系,刻、劃精湛,內容豐富,為中國的古文字和歷史研究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材料。學者王國維曾利用甲骨文系統考證了殷墟卜辭中先公先王的名號,證明《史記》所記載商代歷史為信史,並糾正了文獻記載的錯誤。

青銅時代中國典型的政治機構是以城市為中心的邦國。其中最大的是商朝都城,但由於遷都頻繁,很少有像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那樣的宏偉的建築遺存。城中有公共建築、祭壇和貴族的居所,周圍環繞著新石器時代的部落村莊。到商代晚期,中國北部平原上出現了幾座這樣的城市,由王庭宗族或貴族統治。商王享有政治、經濟、社會及宗教權威,去世後由弟弟或兒子繼承王位,其他城邦的統治者承認繼任者的合法性。

戰爭爆發時,軍事貴族駕駛戰車上陣,指揮從民間徵召的步兵作戰。軍隊使用的武器包括長矛和殺傷力強大的複合弓。據記載,一支軍隊通常由3000到4000人組成,在某次戰鬥中甚至達到13000人。商主要與蠻夷部落作戰,偶爾也鎮壓反對王庭統治的城邦。戰爭中的俘虜會淪為奴隸。

商代文明的三個顯著特徵是文字、青銅器和社會階層的分化。商朝宮廷史官可能使用竹簡做記錄,但這些竹簡沒能留存下來。留存至今的有青銅器和甲骨上的文字記錄。一些甲骨上的文字記載了向神提出的問題、回答和事件的結果。有代表性的問題包括:哪位祖先導致王耳痛?如果王到齊地狩獵,是否會有災難發生?王要出生的孩子會是兒子嗎?如果王派兵征伐敵人,上帝是否會幫助他?祖先會接受供奉的祭品嗎?

我們對商代宗教信仰的瞭解建立在甲骨文的基礎上。商代的中國人相信一種超自然的“上帝”,具有統治人間的力量。在上帝之下,還有各種次要的自然界的神——日、月、土地、雨、風和六雲。商王祭祀祖先而非上帝,因為祖先會代表後代向上帝祈願。在世的國王並非神明,而是國家的最高神職人員。

在商代,中國的宗教和宇宙論常常緊密相關,這一傳統延續到後世。商代人觀察星辰運動,記錄日食月食,將天象視作上帝的諭示。天官也記載宮廷中的事件。商代的歷法每月30天,每年360天,通過定期增加閏月來調整。曆法由商王頒佈,用來指導農時,百姓據此按時播種和收穫。

青銅器在約公元前2000年時在中國出現,比在美索不達米亞晚約1000年,比在印度晚約500年。關於其起源存在爭議。在從中東到中亞的肥沃新月地帶的大量考古發現表明,青銅器可能在公元前3千紀內傳到了東方,但商代人很可能獨立發展出了青銅技藝:商的鑄銅技藝比美索不達米亞的更為先進,青銅器上的花紋則繼承了此前的黑陶文化。青銅用於製造武器、盔甲、戰車部件和各種精美的禮器。

在商代,和許多其他河谷文明一樣,農業和冶金技術的進步增強了人們對自然的掌控能力,社會分層開始出現,大多數人被迫服務於少數人。擁有青銅武器的貴族能憑藉武力剝削其他群體。等級制度決定了商代城邦中的生活方式。國王和官員居住在城內,房屋寬大,建造在地面上,用石頭作為柱基,屋頂搭在成排的木柱上。他們的生活在古代堪稱豪華:衣著華貴,宴飲作樂,用青銅器飲酒。相反,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廣大農民居住在城外狹小的地穴裡,生活貧困艱難。在對這種地下棲身之所的考古發掘中,僅發現了一些陶罐。

中國的文字體系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公元前1766—前1050年),人們為了占卜在獸骨或龜甲上刻字。現存的商代文字有約3000個,其中約一半已經得到辨認。這些文字經過演化,構成了如今收錄漢字最多的大字典中5萬餘個漢字的一部分。不過,現在常用的字也只有3000到4000個,學者掌握的字數大約是這一數目的兩倍。

漢字從圖形演化而來,需要注意字形風格的逐步演化。字形在公元前200年基本固定下來,接近現代印刷體。

當今東亞語言的兩大語系是漢語語系和烏拉爾—阿爾泰語系,兩者的差異與它們和歐洲語言的差異一樣大。漢語語系包括現代漢語及其多種變體、藏語和緬甸語,越南語和泰語儘管受到了漢語的巨大影響,可能來自漢語語系,但也可能來自其他語系。漢語內部有多種方言,難以相互理解。在北京方言基礎上形成的普通話與粵語(廣東話)的差別比西班牙語和法語的差別更大。烏拉爾—阿爾泰語系的使用範圍分佈在中國以東、以北及以西地區。該語系的語言包括日語、韓語、滿語、蒙古語、突厥語以及遠在歐洲的芬蘭語和匈牙利語。

——摘自《哈佛極簡中國史》

[美] 阿爾伯特·克雷格 著 李陽 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