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仁君,为何却被唾弃了一千多年

说到刘禅,大家可能想到的都是"此间乐,不思蜀也!","扶不起的阿斗"的昏庸形象,但是今天我们要聊一聊正史中的刘禅,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君王?

刘禅,蜀汉皇帝刘备的长子(刘备还有两个孩子,鲁王刘永,梁王刘理)
他本是仁君,为何却被唾弃了一千多年

刘禅从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称帝在位共41年,是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

在那个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战乱年头,能执政这么久,没有一定的才智肯定不行。有人把刘禅安稳地做皇帝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其实,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他死后,刘禅还做了29年的皇帝,很难说成是全凭诸葛亮的辅佐之功的。诸葛亮死后,蒋琬,姜维先后辅助。

当年刘禅与诸葛亮君臣之间也存在着些许不谐音调,但刘禅却一直保持克制的态度,顾全大局。诸葛亮街亭用人失误,后主安慰说:“胜负兵家常事。”

等诸葛亮打了胜仗,后主刘禅适时恢复诸葛亮的职务。诸葛亮死的消息传来,刘禅连日伤感,不能上朝,竟哭倒于龙床之上。当灵柩运回时,刘禅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

北伐问题上,刘禅的头脑非常清醒,诸葛亮每次急于北伐,他都会规劝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尽管诸葛亮置自己的规劝与不顾,但北伐决议一旦形成,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在后方努力筹集粮草。诸葛亮死后,刘禅马上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

司马懿征伐辽东公孙渊的时候。刘禅害怕蒋琬犯诸葛亮老毛病,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

诸葛亮死时,杨仪为争夺权利上书刘禅说魏延造反。但刘禅听完表奏,马上提出疑问,说:“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魏延被杀后,刘禅也没有对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

诸葛亮死后,为了防止权臣权力太重问题,刘禅又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官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死后,刘禅“乃自摄国事”,大权独揽,彻底解决了蜀国多年“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的政局。
他本是仁君,为何却被唾弃了一千多年

后期的刘禅虽然宠信宦官黄皓,但也不缺理智。比如当年黄皓受宠,朝廷大臣多畏惧其权威,但是后主刘禅的弟弟鲁王刘永却不畏黄皓,多次讥讽他。后来黄皓诬告刘永造反,但是刘禅仅仅把刘永降为甘陵王。在对比一下东吴和曹魏的国本之争,就知道刘禅有多包容了。

后来大将军姜维虽然和黄皓闹翻,也只是被贬到沓中屯田,但是别忘了姜维去沓中屯田的时候还是大将军。名义上姜维是去避祸,但是历史上的这样避祸的将军恐怕只有姜维一人了。不降级,不处罚,而且还是一样有兵权。

景耀六年(263年)魏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大举伐蜀,刘禅于是派遣张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敌。姜维率众将钟会十余万大军挡在剑阁,但邓艾却偷渡阴平直奔成都,最后刘禅开门投降,蜀汉亡。
他本是仁君,为何却被唾弃了一千多年

刘禅,性情温和,对属下多以宽容,体贴民意,即使犯了错误仅仅是贬官或者罢官。

对比一下曹魏的曹睿,曹丕以及后期的傀儡皇帝,或者东吴的孙亮,孙休。他不像曹家的皇帝,喜欢扩建宫殿,广纳后宫。也不像东吴孙亮,孙休那般残暴不堪。

刘禅虽不完美,但绝对不是昏庸不堪之人,后来十六国前赵高祖皇帝刘渊更是追封刘禅为汉孝怀仁皇帝。

仅仅是因为投降就被嘲笑千年,难道历史上投降的君主少了吗?曹家被权臣篡位,为何不被骂无能?东吴皇帝残暴不堪,杀人如麻。东吴境内人人自危,为何没有人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