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仁君,為何卻被唾棄了一千多年

說到劉禪,大家可能想到的都是"此間樂,不思蜀也!","扶不起的阿斗"的昏庸形象,但是今天我們要聊一聊正史中的劉禪,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君王?

劉禪,蜀漢皇帝劉備的長子(劉備還有兩個孩子,魯王劉永,梁王劉理)
他本是仁君,為何卻被唾棄了一千多年

劉禪從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稱帝在位共41年,是三國時期所有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

在那個群雄割據、兵連禍結的戰亂年頭,能執政這麼久,沒有一定的才智肯定不行。有人把劉禪安穩地做皇帝歸因於諸葛亮的輔佐。其實,諸葛亮死於公元234年,他死後,劉禪還做了29年的皇帝,很難說成是全憑諸葛亮的輔佐之功的。諸葛亮死後,蔣琬,姜維先後輔助。

當年劉禪與諸葛亮君臣之間也存在著些許不諧音調,但劉禪卻一直保持克制的態度,顧全大局。諸葛亮街亭用人失誤,後主安慰說:“勝負兵家常事。”

等諸葛亮打了勝仗,後主劉禪適時恢復諸葛亮的職務。諸葛亮死的消息傳來,劉禪連日傷感,不能上朝,竟哭倒於龍床之上。當靈柩運回時,劉禪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

北伐問題上,劉禪的頭腦非常清醒,諸葛亮每次急於北伐,他都會規勸說:“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儘管諸葛亮置自己的規勸與不顧,但北伐決議一旦形成,劉禪還是全力支持諸葛亮的北伐,在後方努力籌集糧草。諸葛亮死後,劉禪馬上停止了空耗國力、勞民傷財的北伐。

司馬懿征伐遼東公孫淵的時候。劉禪害怕蔣琬犯諸葛亮老毛病,專門下詔告誡蔣琬不要輕舉妄行,“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

諸葛亮死時,楊儀為爭奪權利上書劉禪說魏延造反。但劉禪聽完表奏,馬上提出疑問,說:“魏延乃勇將,足可拒楊儀等眾,何故燒絕棧道?”魏延被殺後,劉禪也沒有對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

諸葛亮死後,為了防止權臣權力太重問題,劉禪又以費禕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主官政務,以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軍事,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但又各有側重。蔣琬死後,劉禪“乃自攝國事”,大權獨攬,徹底解決了蜀國多年“事無鉅細,鹹決於丞相”的政局。
他本是仁君,為何卻被唾棄了一千多年

後期的劉禪雖然寵信宦官黃皓,但也不缺理智。比如當年黃皓受寵,朝廷大臣多畏懼其權威,但是後主劉禪的弟弟魯王劉永卻不畏黃皓,多次譏諷他。後來黃皓誣告劉永造反,但是劉禪僅僅把劉永降為甘陵王。在對比一下東吳和曹魏的國本之爭,就知道劉禪有多包容了。

後來大將軍姜維雖然和黃皓鬧翻,也只是被貶到沓中屯田,但是別忘了姜維去沓中屯田的時候還是大將軍。名義上姜維是去避禍,但是歷史上的這樣避禍的將軍恐怕只有姜維一人了。不降級,不處罰,而且還是一樣有兵權。

景耀六年(263年)魏司馬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等大舉伐蜀,劉禪於是派遣張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敵。姜維率眾將鍾會十餘萬大軍擋在劍閣,但鄧艾卻偷渡陰平直奔成都,最後劉禪開門投降,蜀漢亡。
他本是仁君,為何卻被唾棄了一千多年

劉禪,性情溫和,對屬下多以寬容,體貼民意,即使犯了錯誤僅僅是貶官或者罷官。

對比一下曹魏的曹睿,曹丕以及後期的傀儡皇帝,或者東吳的孫亮,孫休。他不像曹家的皇帝,喜歡擴建宮殿,廣納後宮。也不像東吳孫亮,孫休那般殘暴不堪。

劉禪雖不完美,但絕對不是昏庸不堪之人,後來十六國前趙高祖皇帝劉淵更是追封劉禪為漢孝懷仁皇帝。

僅僅是因為投降就被嘲笑千年,難道歷史上投降的君主少了嗎?曹家被權臣篡位,為何不被罵無能?東吳皇帝殘暴不堪,殺人如麻。東吳境內人人自危,為何沒有人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