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穩理智多縝密—談薛寶釵

一:異於常人的敏銳

“他因不喜‘紅香綠玉’四字,改了‘怡紅快綠’”,先不說寶釵知不知道為什麼元春不喜歡,至少寶釵能第一時間感覺到元春不喜歡,這一點作為弟弟的寶玉都沒做到。現實中快速的瞭解一個人的喜好,會避免很多事情,關係到人與人之間是否能和睦相處,日常生活中能否減少摩擦衝突,或者處理事物能否順暢等等,這就是寶釵為什麼會左右逢源的一個原因。

當然黛玉也非常聰慧,為什麼黛玉就不太招人喜歡呢?因為能否瞭解一個人的喜好要看對對方瞭解的深淺程度,而如何能利用瞭解到的喜好,那就是體現整個人的性格的時候了,這也就是釵黛二人的區別點。同樣是透一個人的喜好,寶釵是會順著對方,避免“有意和他爭馳了”,比如“滴翠亭”事件,知道小紅“眼空心大,刁鑽古怪”所以儘快脫身;而黛玉呢,會根據自己的態度再來決定是否“和他爭馳”,就如“送宮花時”的不屑一顧;要是能看透一個人的目的,如果自己不喜歡,黛玉會嘲諷甚至是會抵制,而寶釵只是會裝傻充愣就當沒看到;

沉穩理智多縝密—談薛寶釵

所以當寶釵看懂元春的意思,還會特意的幫寶玉點出來,這還是那個“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的寶姐姐麼?寶釵對寶玉打心底是什麼態度也就一目瞭然了,也難怪黛玉更會做一整首詩來替寶玉解圍,算是吃醋了吧。

二:縝密的現實主義者

很多讀者不喜歡寶釵,感覺這種更換一個對方可以接收的方式來避免不必要的“爭馳”,是因為她太懂功利之名,就如寶玉說的:“好好的一個清淨潔白女兒,也學的釣名沽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這分明是禁錮一個少女本來有的爛漫本性。

但是要知道在現實和理想中做一個選擇,有時候不是沽名釣譽這麼簡單,而是理性和非理性的選擇。最近在看“我的前半生”,對於凌玲這個角色很多觀眾說她太有心機,但說到恨對她卻又恨不起來,為什麼?因為凌玲往往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是把現實的情況一條一條羅列出來再加以分析,然後讓對方在眾多現實情況下做一個選擇,因為這個選擇是對方自己做的,所以手段是沒有任何問題。那麼為什麼還要去恨她,因為凌玲羅列現實情況的目的是要往自己私慾的方向引導,而寶釵在往哪個方向引導寶玉,是往寶二奶奶方向引導嗎?至少前80回裡還看不出來。只能說寶釵是個現實主義者,太理性了。

沉穩理智多縝密—談薛寶釵

三、溫柔的刻薄

寶釵確實是懂的太多了,懂得用“唐錢珝詠芭蕉詩頭一句‘冷燭無煙綠蠟幹’”來修改寶玉的失當之處,但是更有深意的是前一句:“虧你今夜不過如此”,為什麼呢?我們來看看錢珝的這首詠芭蕉,原名是“未展芭蕉”:此詩細緻地描繪了一幅生動的芭蕉畫面,聯想到了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與氣質。注意後面這句“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與氣質”,詩人想描繪一副“內心蘊藏了多少心事的”少女畫。寶釵知道寶玉的性格,是專門只會“雜學旁搜”在女兒身上花心思的人,而這首詩正好也是一首表達一位懷思少女,寶玉此時卻沒想起來,那麼我們再來品讀下這句:“虧你今夜不過如此”,寶釵的“尖酸刻薄”其實不比黛玉來的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