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十全老人的千古一帝:死后尸骨却被人拖出棺材,身首异处

满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帝,其中,自视甚高的皇帝,是清兵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乾隆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所谓乾隆,就是“天道昌隆”。乾隆帝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自称十全老人的千古一帝:死后尸骨却被人拖出棺材,身首异处

乾隆帝的一生,对工作是勤勉的: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重视文化事业,在他统治期间,各种官修书籍达100余种,其中最大成就是亲自倡导并编成了大型文献丛书《四库全书》;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乾隆时期的文化、经济、手工业确实进入了一极盛时代,算得上是一代有为之君。

自称十全老人的千古一帝:死后尸骨却被人拖出棺材,身首异处

但是,他在位期间,也干了不少好大喜功之事:六下江南,劳民伤财;大兴土木,修建皇帝园林——圆明园。乾隆在位后期,变得奢靡昏聩,大兴文字狱,吏治渐趋败坏,招至天怒人怨,多地爆发起义。尤其是强力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让满清在康乾盛世之后,国力急转直下。有人说,大清之亡,始于乾隆,这话虽有夸大其词之嫌,但是,也并非全无道理。

自称十全老人的千古一帝:死后尸骨却被人拖出棺材,身首异处

乾隆是个自我感觉非常好的人,他自号“十全老人”,并作《御制十全记》,令写满、汉、蒙、藏四种文体,建碑勒文。

自称十全老人的千古一帝:死后尸骨却被人拖出棺材,身首异处

再者就是康乾盛世,多是清人的自我宣传,而在第三者的眼中,却是另一番景象。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夏天,英国派出使团访华。使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自称十全老人的千古一帝:死后尸骨却被人拖出棺材,身首异处

通俗地说,乾隆就是个表演帝、段子手,他的辉煌,是建立在他老爹为他打下的基础上的。雍正皇帝呕心沥血十三年,雍正去世后,国库存银有五千多万两,为乾隆盛世的开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康熙末年,国库只剩下了三百多万两银子,这点银子根本应付不了任何一场大的灾难,可以说是到经济崩溃的边缘。这样的成绩,也好意思拿来吹,这就是乾隆!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大清之亡,亡于乾隆,这话还是大有道理的。

自称十全老人的千古一帝:死后尸骨却被人拖出棺材,身首异处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乾隆生前享尽了荣华富贵,饱受表扬与自我表扬,但是,令他老人家生前没能想到的是,在他死后一百多年,“十全老人”却难保全尸。

自称十全老人的千古一帝:死后尸骨却被人拖出棺材,身首异处

1928然后7月上旬,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之名,驱走全部守陵人员,封锁关隘,实行戒严,大肆洗劫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当年,孙殿英部打开乾隆皇帝的墓室之后,将其尸骨从棺椁中扯着花白辫子生生拽了出来,扔在了泥水之中。其陪葬的三位妃子更是没能幸免,全部被抛尸毁墓,乾隆脖子上挂的朝珠也被抢走。

自称十全老人的千古一帝:死后尸骨却被人拖出棺材,身首异处

后来,清朝遗老们组成的善后委员会到乾隆陵墓收尸,发现乾隆的头颅已经被压的粉碎,而其花白的辫子则被展览,其尸骨与其他人的尸骨散落在一起,谁也分不清楚,只好将其聚拢在一起,草草收葬。可怜这位活了89岁的十全老人,死后却落得如此下场,实在令人叹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