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為何再現“排隊搶房”

近一段時期,成都、杭州、深圳、上海等地都出現了排隊搖號“搶房”的盛況。不明原因的百姓心裡直打鼓,難道房價又要漲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多地“排隊搶房”

5月25日,杭州郊區的兩大熱門樓盤“華夏四季”和“融信瀾天”進行搖號登記,排隊盛況再次出現。據報道:“過去幾天,在杭州西北部郊區的很多銀行出現了這樣的場景:有人暈倒,有人打架,辦理業務的長隊排出1公里;他們都是去凍結銀行存款、登記搖號買房;而其中大部分人的目標是華夏四季和融信瀾天這兩個樓盤。”

此外,光有時間排隊還不行,還要有真金白銀。5月26日,招商地產在深圳發佈了“海上世界雙璽花園三期2、3棟銷售方案”,該樓盤將採取“政府主管部門+公證處監督抽籤”的形式開盤,是深圳首個政府監管公開搖號的項目。讓買房人震驚的是,要取得搖號資格,需要先繳納500萬元的誠意金。更牛的是,選房時間不得超過2分鐘,過時視為放棄。

天啊,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下,開發商的日子不應該是“門前冷落鞍馬稀”嗎?怎麼突然變得“車如流水馬如龍”了呢?

還是要從調控說起,本輪調控最大的殺手鐧是“限價”,即限制新盤的銷售價格。但是,二手房的價格是市場自由決定的,新盤限價造成明顯的一二手房“價格倒掛”。

以上述杭州兩大樓盤為例,這兩個項目位於杭州熱門板塊,周邊地鐵等交通設施完備。“融信瀾天”最新備案均價為18460元/平方米,而周邊最近的“萬科未來城”二手房掛牌價超過3萬元/平方米;“華夏四季”樓盤精裝修均價為26105元/平方米,而旁邊的二手毛坯房單價已衝上3萬元/平方米。

如此市場扭曲,難怪有購房者喊出“買到就是賺到”。

除了這個價格扭曲的主因外,還有一個次要的因素。最近多地放寬人才落戶政策,甚至競相以優惠的房產政策來吸引人才。中原地產首席經濟學家張大偉就認為,過低門檻以及與樓市直接掛鉤的人才引進政策,吸引的可能僅是限購政策下的購房者,甚至是炒房者。

“排隊搶房”似乎是一場鬧劇,表面的原因就是“短期的房價扭曲”,而深層原因更值得思考。

要想搞清楚深層次原因,就要思考下面3個問題。

房價為何會漲

第一個問題是——房價為何會漲?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城鄉建設經濟系主任陳淮曾著有《房地產經濟學 ABC》一書,他在書中指出:“買房確實有抵禦通脹的作用。”他認為:“不論從理論分析還是從國際經驗看,在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中,抵禦通脹和保值功能最強的,確實就是不動產。除非房子所在的城市發生了持續的經濟衰退,在長達2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段內,房子的保值功能是最穩定、風險最小、可靠程度最高的。”

“那從長期看,買房子究竟划算不划算呢?還是划算的。簡單說,這個‘划算’主要來自於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地價上漲。當人們抱怨大城市房價過高時,很少認真想過,你所買的並非僅僅是房子,而且還包括這個城市的基礎設施、人文環境、教育資源、就業條件、工資水平等。城市越發展,附屬於房子的居住環境和居住質量就越得到改善,從而房價就會越上漲。買房子,實際上具有把城市中這些方面的未來改善預先納入囊中的意義。”

陳淮的觀點,實際在說——在一個經濟高速飛躍的發展中國家,房價上漲具有一定的客觀現實性。

房子夠不夠住

第二個問題——房子夠不夠住?

面對“搶房”再次來臨,不少網友留言稱,自己所在地看到空房到處都是,但房價還在漲!許多人都說房子太多了,更有專家表示目前全國沒人住的房子夠3億人住了!但一直唱多房地產的任志強,近日在接受採訪時稱:“我沒覺得空置房有多少,因為總量就不足。”

之所以有如此的看法,任志強擺出的證據就是——“獨居家庭”正在成為趨勢。據統計,中國現在大概有7500萬的獨居戶,其中4000萬左右是老人,有3500多萬是年輕人。任志強指出:“就算單獨居住的,北歐現在是40%,中國現在是6%左右,如果未來要漲到40%的話,會有多少獨居戶——大概是2.5億獨居戶,或者更多;2015至2017三年,每年獨居戶增長30%多,而且還在繼續增長,估計中國獨居家庭很快會超過2億;可知我們現在的房子是不夠用的。”

此外,任志強還強調,美國房地產發展了一百多年,還在不斷蓋房子,而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遠遠沒有結束,加上房產自身的折舊,所以未來房地產業在中國依然是最重要的產業之一。

不妨按照任志強的思路做一測算:按照全國現在的住宅面積(大概240億平方米)以及3%(新建住宅70年產權,1.4%折舊率,而大量陳舊的非商品住宅折舊率會比較高,綜合考慮取3%)的年綜合折舊率測算,每年產生7.2億平方米的住宅需求;如果我們要滿足70%的城市化率,至少需要440億平方米左右的建築面積才能夠住;如果再按3%折舊的話,就是每年13.2億平方米的需求量。

2017年,全年商品住宅成交量創歷史新高,共計成交14.4億平方米。對比13.2億平方米、14.4億平方米這兩個數字,就可以對“中國房子夠不夠住”這個問題有個明確的預期。

也就是說,在未來中國城市化進程基本結束階段,每年新建住宅的需求量也依然是巨大的,儘管這個數字會逐年回落,但一個很明顯的結論是——目前談房子已經夠住了還尚早。

“限價”管不管用

第三個疑問——限制性政策管不管用?

上一輪房地產調控(2010年至2015年年初)的殺手鐧是“限購”,2016年以來的這一輪強勢調控的最大利器則是“限價”。

不妨先回顧一下歷史,看看在上一輪強力調控中,“限購”是否有效。

國家統計局2015年2月發佈的數據顯示:上海的二手房定基指數為114.9。該“定基指數”是以2010年為對比時點(100)的指數。

粗略計算:2010年年初到2015年年初這5年間,房價累計漲了約15%。也就是說,在上海一套2010年市值100萬元的二手房,到2015年年初漲到了115萬元。按照複利的算法,相當於每年房價的漲幅在2.8%左右。這5年間房價漲幅僅僅是跑贏通脹,可以說“在這5年內”調控的效果非常顯著。

但是,2015年三、四季度開始,房價大漲(因為在2014年年底調控政策已經放鬆,並轉向鼓勵購房)。再以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為例:2015年12月份上海的二手房定基指數猛升為141.1。

2016年全年房價持續大漲,並延續到2017年年初。兩年多的時間,上海很多區域的房價漲了一倍,北京、深圳等地的房價漲幅也類似。

為何漲幅如此之猛?就是因為之前的5年壓制了需求,政策轉變為鼓勵購房後,需求噴湧而出,房價豈能不大漲?如果將市場的表現連續起來觀察,則2010至2015年的限購政策沒有起到穩定房價的作用。

目前的“限價”政策也執行了兩年多,涉及國內多個熱門的城市。

由於新房備案價受到限制,開發商不能自主定價,但周邊的二手房是業主定價買賣,是無法被監管限制的,二手房價隨市場行情上漲,新房則被緊緊壓制住。因此,多個城市一、二手房都出現倒掛現象。這種新房與二手房嚴重倒掛現象將催生投資需求,很多人抱著“搖中就賺到”的目的去參與搖號。

這種市場扭曲對未來樓市的影響還有待觀察,但在財經專欄作家馬光遠眼中,其前景並不美妙。馬光遠發文指出:“不斷上演的搶房鬧劇讓大家對市場的真實溫度失去了基本的判斷,在不明真相的人看來,市場依舊火爆,新房一開盤基本秒光,加劇了市場的焦慮;搖號這類辦法會導致各種尋租和套利現象;一些開發商面對嚴格限價,只能選擇減少開工面積,這樣又使得新房的庫存嚴重短缺,導致新的恐慌。”

他還表示:“從房地產市場的實際情況看,這些限制性的措施有些短期起到了作用,有些表面上起了作用(比如限價措施),但帶來了更多副作用,使整個市場扭曲、面目皆非,因此需要不停地為這樣的政策繼續打補丁。”

本文源自理財週刊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