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为什么能哭倒长城?

游览世情

呵呵,这个故事我很小的时候,我娘给我讲过,而且让我很不开心了一阵子,所以印象非常深刻,也被感动了。也佐证了这个传说妇乳皆知,流传甚广。

话说秦始皇修长城时,征集了好多男丁,在距我家不远的李村,有个叫万喜良的小伙子,新婚不久,就被征去到山西修长城了。我们这离山西路途遥远,隔山跨河,不下千里之距。小万每天鸡叫就得上路,半夜才能到家,因为他放心不下小娘子,很是辛苦,却心里很滋润甜蜜。有一天夜里,夫妻俩很高兴,开着玩笑戏闹着。妻子心疼地问丈夫:“良郎啊,咱家离工地那么远,你怎么赶去又赶回的呀?莫非有神相助?”小万说:“哪里有什么神啊,是你老公勤快才对,想你心切,走路快罢了。”说着伸出左脚勾逗娘子。妻子猛然发现,小万的脚心长着一根很长的黑毛,便说:“这么长了,你怎不剪啊,多难看。”说着顺手一剪便剪掉了,小万想拦都来不及。

小万心里很清楚,这下他得住工地去了,为了不让妻子伤心,他没说实情。其实,这是一根飞毛,他天生就有,有了它,他犹如腾云驾雾,电闪风驰般像飞人一样,飞去飞来,从不耽误工期,准时上下班,这下完了。

第二天,小万早早就出门了,但这下只能靠双脚赶路,结果可想而知,别说一天赶不到,10天也赶不到啊,最终因误时被打埋在长城城墙里了。

妻子等不到丈夫归来,思夫心切,眼睛也被泪水流瞎了,她毅然决定去山西长城工地现场找丈夫。历经千辛万苦,最于来到了长城脚下,摸着城墙大哭一声“良啊,你在哪里?”只见结实的城墙舜间垮塌了一大片,出现在她眼前的是几根人骨。

她却不知,只一个劲地摸寻着……

这就是人性……


无枝没芽


古时候有个传说:在秦朝代,孟家与姜家是相隔着一土墙的邻居。有一天,孟家发现掉在院子里的一粒葫芦籽正在发出嫩嫩的绿芽,看着心里乐滋滋的/而且还告诉邻居姜家,过一段时间姜家老爷又过来看,也喜上眉梢;再过一段时间瓜秧沿着这土墙爬到姜家,两家共同烧水、施肥,很快就开花结果,结的瓜还裂开了/里面住着个小人(女孩),两家正在争吵归谁呢?闹得不可开交,乡亲们评评理说:都有份,干脆共同抚养这个女孩,就这么定了,然后起名叫做孟姜女,经过两家培育才到3年多,孟姜女即然就长得婷婷玉立已经成年了,两家还在纳闷呢?可是先不管这个问题/看着聪明、伶俐、样样精通等就早已知足了。

在当代的秦朝初始总是受到外敌的侵犯,所以秦始皇开始命令下去到处抓壮丁修座万里长城。因此到处的马啼声、惊恐声、逃跑声、乱七八糟的闹成一片;孟姜女在后院逛花园,无意中发现瓜架藏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逃亡中的范喜良,钻出来是个白面书生,急忙向前鞠了一个躬施礼并哀求道:小姐,是远乡逃难来的,现在是到处抓壮丁;暂时避一避……

兵荒马乱时代,两家发现范喜良人不错,又加上他们有好感。于是赶时间给他们拜堂成亲,还未入洞房就被一群衙役硬生生的抓走了;这一走,孟姜女想起凶多吉少,然后茶饭不思的告别了二老,也就开始起程了,不停的颠倒黑白的赶在寻夫路上——天寒了,北风呼呼的刮着,孟姜女又赶路又赶着做棉衣和每日不停的打听长城的方向、还有范喜良的行踪。





万里迢迢来到长城,好不容易打听到范喜良的消息,却是死亡的噩耗(当年修长城的壮丁都是饥饿交迫,粮食根本不够吃,不是饿死就是累死要么就是病死)————她的美色被秦始皇惊诧的发现,想要纳她妃~~~她压住心中的仇恨和满腔怒火、将计就计。于是开出三个条件:①厚丧范喜良;②秦始皇能够给丈夫披麻戴孝;③孟姜女要与秦始皇逛大海。##秦始皇一一都答应了。


于是孟姜女想起长期奔波劳累寻夫却得到这个结果,越想越想不甘心,突然痛失的丈夫怎能叫人不心寒,越想悲感也就越交集……不停的在范喜良的坟前放声大哭,越哭越伤心,连续哭了几天几夜未停……震撼了上天,老天爷都为她伤心不止,然后打开天窗不停的闪电雷鸣,倾盆大雨涮涮涮的往下倒~~长城倒下了,范喜良的尸体也裸露出来。抱着他失声痛哭,跟着就随着秦始皇一起逛大海时就石沉大海之中。


游览世情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专家刘波和林世田将敦煌遗书《孟姜女变文》残卷缀合后,惊奇地发现:传说中“孟姜女哭倒的长城”竟然是包头境内的秦长城。其观点论述依据为:
一,残片提到相关地名在包头一带。《孟姜女变文》中的范杞梁修长城的地点金河、诺真山与塞北相连,以此说明范杞梁筑长城在今包头地域。二,《孟姜女变文》的记述是符合当时历史事实的。秦朝时,因为匈奴世居阴山,其政治中心头曼城就在艾不盖河,包头的古稒阳道南通秦直道,北通头曼城,为防匈奴攻击,范杞梁筑长城 在包头故地,亦在情理之中。三,包头一带流传大量关于“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民间传说。如,在西口外广为流传的民歌《珍珠倒卷帘》:“孟姜女本是范郎妻,范郎死在长城里,孟姜女哭倒长城千万里……”
中国长城学会会员、民间长城文化研究者李亚忠认为,孟姜女哭的应该是今山海关秦长城。大量历史记载与他20多年来的实地考察,足以证明中国东部的秦长城确实是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扶苏给蒙恬当监军后,经今山海关一线向辽东修筑的。他在八达岭水关北山和延庆县永宁镇至大庄科之间都找到了秦长城遗址。另外,他也向笔者提供了大量相关历史记载。除了山海关秦长城实证之外,专家们还从三个方面反驳“包头说”。


证据一
敦煌残片中“杞梁”的“杞”为残字,缺少说服力李亚忠查看唐宋时期的《孟姜女变文》,其中并无“孟姜女”字样,只有唯一一处认为是“杞梁 ”的“杞”字还是个残字,并不清楚,只是认为“似即‘杞’字”。李亚忠称,即使文里说到的确是范杞梁,也跟孟姜女完全没有关系,因为据他从《秦孟姜碑》记载中考证,孟姜女的丈夫其实另有其人。范杞梁与孟姜女并非同一时代,将两人传成夫妻,纯属“关公战秦琼”式的闹剧。
证据二
李亚忠为笔者列举了足足有20多种史书记载来证明山海关与孟姜女的关系。如清光绪《永平府志》收录的莆中黄世康《秦孟姜碑》记载,秦太子扶苏和将军蒙恬“拥武帐于卢龙……就而询之,以观其怨”。扶苏、蒙恬以“左军将军”和“贞烈夫人”礼仪为姜女“创庙于石”,即在山海关望夫石建庙。明嘉靖《山海关志》也记载山海关东南海中姜女坟说:“相传孟姜女哭夫而死 ,葬于此”。民国十八年《临榆县志》也记载山海关东孟姜女庙即贞女祠:“此祠创始在宋以前。文天祥有楹联云:‘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以后祠虽荒废联尚流传,至明万历间主事张栋重建”。

郑一民称,除去历史文字记载,位于山海关的孟姜女庙是一个历史实证。它是全国保存最完整 、年代最悠久,并且是唯一被官方及学界认可的孟姜女庙宇,在其附近还有以孟姜女名字命名的“姜女村”,这为证明孟姜女哭长城起源于山海关提供实证。此外,有县志记载,孟姜女是山东人,其丈夫被抓壮丁也应该依据秦代就近服役修长城的制度,而距离山东最近的秦长城就位于山海关一带,以当时的交通状况,不可能千里迢迢走到包头去修长城。
证据三
李亚忠称,“我们找到了证明扶苏、蒙恬所修筑的秦长城在山海关一带的客观实证,还有《秦孟姜碑》、《山海关志》、《临榆县志》、《贞女祠记》等多种典籍明确的历史记载。这足以证明孟姜女与山海关的关系了。”有关“杞梁妻哭城”、“秦皇逼嫁”等情节只是唐、明以来一些文人墨客的移植、附会和讹传而已,“包头说”以此为据不足以为证。郑一民也指出,如果用文学故事来作为佐证的话,山海关已于2006年12月被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孟姜女文化之乡”,当地民间流传着200多个关于孟姜女的传说,相比于其他地方其内容是全国最丰富、最完整的。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流布最广的民间传说之一,两千多年来,它口耳相授、著之典籍、被之管弦、演于戏剧,直至今天搬上屏幕,以多种样式的媒体传布,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那孟姜女的故事是怎样产生、流传与演变的呢?   
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齐国。齐为姜太公的封国,读过《东周列国志》的人都会知道,书中出现的“孟姜”,总是齐国人。孟姜者,姜氏之长女也。她的故事最早见之于《左传》。孟姜为齐将杞梁之妻,梁于公元前549年在莒战死,齐庄公在效外见到孟姜,对她表示吊慰。孟姜认为郊野不是吊丧之处,拒绝接受,于是庄公接受她的意见专门到她家里进行了吊唁。孟姜除了知礼外还有善哭的记载,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在齐地产生了孟姜哭调。   
西汉时已有了孟姜女“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的记载(刘向《说苑》及《列女传》)。至于哭崩的城墙在何处,虽然有莒城说、杞梁说和梁山说不一,但均在齐地,而非秦之万里长城。郦道元《水经注》认为孟姜女哭崩的是莒城。大约到了唐代,这一题材演变成了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崩万里长城的故事,具备了今天的刍形。《周贤记》把故事搬到了燕国

,孟姜名孟仲姿,杞梁变成杞良。杞良为逃筑城之役,误入孟超后园。孟女仲姿正在洗澡,古人贞操观念极重,信守女儿之体只能为丈夫所见,故二人乃结为夫妻。后来杞良回到长城工地后被处死,埋尸长城之下,于是仲姿千里寻夫,哭崩长城,又于累累白骨中滴血验骨,终得丈夫遗骸云。   
古代战争频仍,徭役繁重,征夫离妇之怨,乃为传统主题。汉末陈琳即有《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君独不见长城下 孟姜女,死人骸骨相撑拄?”其后历代诗人皆有咏其事者。唐代诗僧贯休,则有《杞梁妻》,竟咏孟姜女哭长城之事。其后这一题材乃进入许多诗人笔下,为这一故事的广为流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元代起,孟姜女的故事开始搬上舞台。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钟嗣成《录鬼簿》等对此均有记载。在这些戏曲中,孟姜转化成孟姜女,杞梁衍生出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万喜良等名。

随着孟姜女故事的流传,各地兴起了建庙热。现知孟姜女最早的庙建于北宋,河北徐水和陕西铜川都发现北宋祥符和嘉?年间重修姜女庙的碑刻。许多方志都把孟姜女说成是本地人,临淄、同官(铜川)、安肃(徐水)、山海关和潼关都有孟姜女的墓冢。清末上海拓建马路时曾于老北门城脚掘出一石棺,中卧一石像,胸有“万杞梁”三字,乃明嘉靖年间上海建城时所埋。据《孟姜仙女宝卷》,始皇筑长城,太白星降童谣:“姑苏有个万喜良,一人能抵万民亡。后封长城做大王,万里长城永坚刚。”秦皇固城捉喜良,引发出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秦皇允许孟姜三件事,修桥、造坟、哭祭,孟姜痛斥暴君后投水而死。在这一故事中,孟姜女成了苏州人。
“哭夫”情节的增加,是在《礼记》“檀弓”里曾子的话。曾子说杞梁妻“哭之哀”;到了战国时期的《孟子》,又引淳于髡的话说“华周杞梁之妻哭其夫而变了国俗”;使《左传》中的史实“杞梁妻拒齐庄公郊外吊唁”变成了“杞梁妻哭夫”,故事的重心发生偏移。   
“崩城”情节的增加,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在《列女传》中

,又平添了“投淄水”的情节。杞梁妻的故事到了汉代,哭夫、崩城、投水已成系列。


从开始的杞梁妻故事到最后的孟姜女传说,其间有两千余年。一个故事能长时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并不断的被改造、加工,并不是偶然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故事代表了整个人类的共同愿望,抒发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心声。那就是:向往和平,追求稳定,渴望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安宁。


hero77484072潘伟平

这个问题问的很有水平,因为凭借一个弱女子,是无法将长城哭倒的。


所以需要开一下脑洞。

先说一下孟姜女哭长城的简单经过

我的老家就在长城附近,很小就知道了孟姜女的故事。当初范喜良秦朝抓到北方去修筑长城。艰苦的劳作让范喜良劳累而死,然后和其他死去的工人一起被埋在了城墙中。当长城修好后,范喜良没有回到家乡,于是孟姜女只身一人来到了北方。

看着绵延万里的长城,她不知道老公在什么地方,情急之下放声大哭。在哭声中,长达八百里的城墙轰然倒塌,范喜良的尸骨露了出来。

这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简单过程。

那么孟姜女是这么将长城哭倒的呢?

据说孟姜女哭的时候,天下大雨,电闪雷鸣。所以我认为,孟姜女很有可能是龙王的女儿转世。龙女的大哭导致周边形成了巨大的积雨云,然后天降大雨把刚修好的长城冲塌了。

另外,这八百里长长的强度也不够。如果强度够也不会出现这一现象。倒不是因为秦人偷工减料,而是因为累死的工人被埋在长城里,导致这一段城墙比完全砖石夯土结构的城墙强度低,所以很容易被大雨冲垮。


后续

因为这800里长城被孟姜女哭倒,恰好又赶上了秦末农民战争,致使长城的修复工作没办法进行。所以在汉朝初年的时候,匈奴人能够轻松从这里向汉朝境内发起攻击。刘邦只能率领汉军北上抵抗,结果在白登被围。

可以说,孟姜女哭长城,是刘邦白登被围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史风暴

  孟姜女原是无名氏,最早记载的孟姜女是没有名字的。她是齐国武将记梁的老婆,称为记梁妻。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她如何哭倒了长城?



  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在被人们代代讲述了上千年以后,在不久前有了一个新的名分。她的传说和其它30项民间文学一起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6月7日,新华网刊发了一篇名为《专家考证:孟姜女哭倒的是齐长城不是秦长城》的文章。

  

在历史上,莫非真有孟姜女此人?这个貌美如花的小女子难道确有“哭长城”一事?她哭的所谓的“长城”又是在哪里?一个娇弱女子究竟采取了怎样的“哭”法,终于连长城也哭“倒”了?

  


在《左传》中,最早记载了有关记梁妻的故事。“记梁出战莒国,后来死了。尸体被运回齐国,齐庄公要求在城门外就进行吊唁。但是,记梁妻坚决不同意。她说:“记梁是怎么死的?如果他有错误,就干脆不要把他的尸体运回。如果没有错误,记梁就是为国捐躯,那么应该能够到宗庙里面进行祭奠。”于是,齐庄公就按照规矩很正式地进行了仪式。”

  

故事到此结束了,没有关于“长城”、也没有关于“哭”。据顾颉刚先生在1927发表《孟姜女故事研究》一文中对此故事起源也有说明。顾老撰文描述:“在这一段记载里,只见得孟姜女是一个知礼的妇人。”



  那么,孟姜女究竟是怎么哭起来的?“根据顾颉刚先生的考证,孟子说齐人善哭,因为孟姜女哭,从而改变了齐国的风俗,导致了一个国家善于唱哭调。但是顾老推测,很可能齐国本来就善于唱一种哭腔,有这种风俗,所以才有了记梁妻的哭。


金嘴

回答这个问题,要明白孟姜女何许人也?孟姜女乃孟婆与地藏王的女儿,不是平常人,孟姜女要哭到长城,没有外力作用是达不到的。

孟姜女不管什么原因,去了长城工地,且哭到了辛苦筑起的长城。秦始皇从此心惊胆战,修长城何用?别说安全保障,连几滴女人泪都能搞垮。于是撤了修长城的命令。秦始皇立刻命人带来孟姜女,问她为何毁我长城。孟姜女看着秦始皇,并不放在眼里说:你能统一六国,能统一我算你有种。秦始皇看到孟姜女是有来头的,就问孟姜女有什么要求?孟姜女说:我要做皇后。秦始皇看看孟姜女,和她亲娘孟婆一个德行,说:你要做谁的皇后?孟姜女道:就是你赢政的。秦始皇差点气死,命人把孟姜女带出去,说道:让她哭,有本事把秦国也哭倒。

孟姜女是怎么哭倒长城的?孟姜女的哭声,惊动了她的爹娘孟婆和地藏王,地藏王就带了十万恶鬼,把长城推倒,当时长城工地阴风阵阵,鬼哭狼嚎,根本听不到孟姜女哭。能摧毁长城的,都是有后台的,地藏王回到地府,趁秦始皇外出视察,在半路要了他的命。秦国也很快亡国。

孟姜女不但哭倒长城,也哭亡了秦国。如果秦始皇答应让孟姜女做自己的皇后,秦始皇也不会死,至少秦国多统治五百年。历史上有为了让贵妃笑亡国的,秦始皇是让人给哭亡国的。

后来孟姜女和东郭先生结婚,生下个儿子,东郭先生被狼咬死,也没人给起名字,时间久了,都叫孟子。


白这个颜色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

说起中国历史,就不得不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

而说起秦朝,就要说一说那个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号称“皇帝”,也是因“暴虐”而知名的秦始皇。

最终,说起大秦帝国速兴速亡的原因,就要说到那条横旦北方的长城。

孟姜女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流传的。

关于孟姜女的最早的故事原型源于《春秋》一书。

襄公二十三年,齐候(庄公)袭莒……杞梁,华还载甲夜入旦于之隧,宿于莒郊。明日,先遇莒子于蒲候氏……,莒子亲鼓,从而伐之获杞梁,齐候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杞梁之妻)辞曰:“殖(杞梁)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

就是说齐国的将领杞梁为国捐躯,齐侯归国途中遇到杞梁的妻子,就想当场便宜吊唁亡士,而杞梁之妻认为应该在家里吊唁,于是齐侯就去了杞梁家里。

这是春秋时期的历史记载。

到了战国秦汉之际,这个故事就逐渐发生了变化,说杞梁的妻子为丈夫的死而痛哭甚哀。

时至东汉时期,就有故事流传说,杞梁的妻子因恸哭而“杞都城感之而颓”,可以说是一哭而倾人城。

三国时期,就有说法:“杞妻哭梁,山为之崩”。这下可好,不仅能哭塌城墙,还连山都能哭崩了。

魏晋时期,这个故事发生了一个大的转变。杞粱由春秋时期的齐人转变为秦朝的燕人;杞粱妻的名字也出现在传说中,她姓孟名仲姿,或姓孟名姜女;杞粱的死因也不再是战死疆场,而是因避役而被捉后杀死筑于城墙之内。所以其妻孟姜女要向城而哭,哭声悲凄,听着无不动容,十天后,最终哭塌了城墙,但是城墙之内的尸骨太多,只有通过滴血认骨的办法才能辨别。

唐代这个故事继续演绎,增加了很多孟姜女和丈夫生前的往来故事。

宋代的时候人们已经相信这个孟姜女确有其人,并且还建了孟姜女庙。

元明清时期,随着话本,小说,戏曲的流传,孟姜女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并在流传中产生越来越多的变种版本,然而最广被人知的就是如今“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了(见附文)。

从孟姜女故事的发源演变也可以大概知道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故事的由来。中国知名史学家顾颉刚通过孟姜女故事的研究,提出了“古史层累说”,就是说越往后代,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更为丰满充实,而传说的古史的时期就越长。这种“层垒构成说”不仅对中国古代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我们还原认识历史真实情况也是大有裨益。


附文:

《孟姜女哭长城》(来源自中国历史故事网)

相传秦朝时有个老汉和姜老汉一墙之隔互为邻居,孟老汉一年春天在院子的墙边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细心浇水、施肥培育,后来结了一个几十斤重的葫芦瓜,姜老汉眼看葫芦瓜成熟,一刀切开了后,却看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娃娃躺在里面。于是孟、姜两老汉为争夺女娃娃吵闹不休,最后只好协商两家共同养育这个女娃娃,取名“孟姜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各地征集数十万民夫,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修筑万里长城。有个叫万喜良的书生公子,因为逃避衙役的追拿,翻墙逃进孟家院子,躲在丝瓜架下,正好被游园的孟姜女发现,万喜良连忙起身作揖哀告。孟姜女一看是个俊俏书生,便回报给孟老汉,孟老汉见万喜良一表人才,又知书达礼,于是提出把孟姜女许配给他。

良辰吉日时,正当二人即将拜堂成亲,不料闯进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把新郎万喜良抓了去做民夫。孟姜女日日哭、夜夜哭,转眼已是一载,万喜良一去后杳无音信,眼看天寒地冻,孟姜女万分不放心,夜赶寒衣,辞别二老,风餐露宿、饥寒交迫,一路打探着万里跋涉寻到长城脚底,却听得修长城的民夫说丈夫早已累死,尸体不知埋于何处。孟姜女顿时痛哭失声,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风悲号,海水荡波,长城一段段倒塌,足有八百里,一堆堆死人骨露出来。孟姜女为了辨认出丈夫的骨骸,咬破中指,把血滴在一堆堆白骨上,滴到万喜良的骨头之上时,血珠凝住不动。

正在这时,秦始皇巡察长城而来,看见眉清目秀、如花似玉的孟姜女,隧起心霸占。

孟姜女将计就计,要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一要秦始皇搭起三十里长的孝棚;二要秦始皇披麻戴孝,领文武百官到祭台上吊祀万喜良;三要在成亲之前,与秦始皇游海为万喜良举行葬礼。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宁死不从。秦始皇此时色心难耐,为了讨得孟姜女欢心,竟然一一答应。 但在祭祀那天,孟姜女哭完丈夫,哭得血泪模糊时,一纵跳入了海里。秦始皇大发雷霆,命令士兵赶忙打捞,即时大海咆哮,狂风四起,秦始皇不得而归。原来是海龙王和公主可怜孟姜女的遭遇,命令了蟹兵蟹将前去把孟姜女接进了龙宫。


熊二History

孟姜女哭长城是民间的传说,以哭倒长城这么夸张的情节传达了人们渴望和平、结束劳役的心声。

孟姜女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发生在河北北部的万里长城脚下。相传秦始皇时,范喜良、孟姜女是一对郎才女貌,幸福美满的新人儿,但是,婚后才三天,上边传来严令:每个家庭的男丁都必须去服劳役,修万里长城!新郎范喜良一步一回头,离开了新婚的妻子孟姜女。孟姜女从此日日夜夜盼望丈夫的消息,可是音讯全无。天寒地冻,想到丈夫连棉衣也没带,就急忙赶活,背上棉衣收拾下就去寻夫。一个弱女子路上历尽辛苦,尝尽白眼,赶到长城脚下已经是衣衫褴褛、满身疲惫。她四下寻找丈夫身影,却怎么也找不到。

孟姜女哭长城壁画


谁知,她的丈夫范喜良不久前因饥寒劳累已经埋骨于长城下呢……万里寻夫,得到的却是如此噩耗。她呼喊痛哭,三日三夜不止,天地为之动容,长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见状,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可怜而可敬的孟姜女常让人忍不住洒下同情心痛的眼泪。她深深感动了人们,千百年来,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一直在民间流传着,可谓家喻户晓。

孟姜女庙的孟姜女雕像


这则传说虽是传说,但是秦始皇统治时期,苛政堪比猛虎,民不聊生,民怨沸腾。范喜良和孟姜女只是千千万万对旷男怨女的代表。


老照片


民间传说:是姜女哭长城是在六月天,天气炎热。而且在她哭君之时竞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她的郎君被理在长城内,冬天尸体末化,到了夏天就开始慢慢腐化,血水浸透了城墙。孟姜女哭郎君日日不见君回,她的哭君之悲声感动了上天,六月天下起了鹅毛大雪。长城倒塌,她见到了丈夫。《民间传说》


刘彦魁

孟姜女哭长城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挂红灯,别家夫妻得团聚,孟姜女丈夫守长城

二月里来暖洋洋,燕子双双飞画梁,紫燕筑窝成双对,孟姜女独自守空房

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夫妻扫祖坟,孟姜女独自泪淋淋

四月里来养蚕忙,孤孀凄凄去採桑,桑蓝挂在桑枝上,揩把眼泪采把桑

五月里来做黄梅,黄梅雨多好耘田,别家田畈插秧苗,孟姜女田里草一片

六月里来热难当,蚊虫飞来叮胸膛,宁可叮我千口血,切莫叮我枉梁郎

七月里来是秋凉,孟姜女窗前绣花棚,红绿丝线都配齐,绣不出我夫万枉梁

八月桂花喷喷香,孟姜女烧香进庙堂,双膝跪在大殿上,只见金刚不见郎

九月里来九重阳,重阳美酒菊花香,别家饮酒成双对,孟姜女捧杯泪汪汪

十月芙蓉小阳春,花好月圆是良辰,别家闺房闹盈盈,孟姜女房中冷清清

冬月里来北风紧,孟姜女思郎做寒衣,一针线儿一串泪,针针线线是情意

腊月里来雪花飞,孟姜女寻夫哭长城,白骨遍野夫不见,枉梁啊,我三更梦中把你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