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是不是真的有孟姜女哭长城一事?

Shuai為愛停留


“孟姜女哭长城,千古绝唱有谁知。梁山伯祝英台,千古绝唱唱到今……”

一直很喜欢这首《千古绝唱》。

孟姜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小时候我妈就经常给我们讲这段故事:

有一对恩爱小夫妻范喜良和孟姜女,刚结完婚就遇到秦始皇征民兵修万里长城。夫妻二人依依惜别,不想范喜良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孟姜女千里寻夫,去给范喜良送冬天穿的衣服,结果没找到人。原来范喜良劳累过度已经倒在了工地上,尸体被砌进了城墙。

孟姜女知道后,沿着长城开始哭,哭了三天三夜,哭到埋范喜良的那片城墙,结果城墙瞬间倒塌了,范喜良的尸体露了出来。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事让监工很震惊,遂将她抓起来带到了秦始皇面前,本来很生气的秦始皇一见孟姜女清丽的面容,竟想占为己有。

孟姜女提出了三个条件,只要满足这三个条件,她就会嫁给秦始皇:一、给范喜良立碑、修坟;二、秦始皇亲自披麻戴孝给范喜良送葬;三、大海三日游。秦始皇一一做完,满心等着和孟姜女成婚,结果孟姜女跳了海。这个故事歌颂了孟姜女和范喜良忠贞不渝的爱情,发泄了对当权者劳民伤财修长城的不满。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有原型的,记载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齐庄公攻打莒国,第一战失败了,第二天又战,齐国让杞梁、华周担任先锋,本来莒人想贿赂两人休战,不听,莒人进攻,杞梁战死了。然后齐莒握手言和,齐庄公让人把杞梁尸体回临淄,在郊外遇见前来迎接杞梁尸体的杞梁妻,齐庄公便向她吊唁。杞梁妻不卑不亢的说:

“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

意思就是:我丈夫若有罪,国君不必吊唁,若无罪,家里尚有破地方,不应该在郊外吊唁。齐庄公自认考虑不周,就亲自到杞梁家里吊唁。故事到这里本来就讲完了,然而,它又一次次被演义,孟子在《礼记·檀弓》中将其演变为“杞梁妻哭夫”。

到了刘向的《列女传》中,进一步添加了“投淄水”的情节:

杞梁死后,杞梁妻成了无依无靠,抱着杞梁的尸体在城下哭了十天,城倒了,等葬了杞梁,杞梁妻投了淄水而死。

就这样一步步演化,故事从春秋时期到了秦朝时期,从临淄到了长城下,更是把秦始皇强行扯了进来,越来越夸张。等到明朝,征民兵修长城,百姓苦不堪言。杞梁妻的故事彻底变成了孟姜女哭长城。

而杞梁妻的故事逐渐不被人熟知,取而代之的是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


尚宫女史


我和我前女友是初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分手了,6年没联系了,,现在都各自成家了。一次我在我家附近遛弯,我突然发现一个溜娃的女的背影很像她,心一下子跳的很厉害,于是上前看看,当时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们互相对视了几秒,眼角都流出了眼泪,真的是她!蒙了一会我们聊了几句,我才知道她家就在我家对面的万科买了房子。不知道这是不是上天的安排让我们相遇,我们现在偶尔还聊几句,但再也回不到从前了[流泪]


范江东201949570


孟姜女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小时候,妈妈总是给我们讲这个故事。一对恩爱小夫的范喜良和孟姜女,刚结婚就秦始皇征民兵修复了万里长城的夫妇二人都依依不舍,范喜良再也没有回来了。孟姜女千里向范喜良送来了冬装的结果,没有找到人的原来的范喜良太累了到工地,尸体被城墙建造的孟姜女知道之后,沿着长城哭泣,三天三夜,哭了,我哭了到范喜良那城墙。结果,城墙瞬间倒塌,出现范喜良的尸体的孟姜女让万里的长城哭泣,捕获她在秦始皇前被带走,原来非常生气的秦始皇看到孟姜女的清丽的脸,居然有自己有。孟姜女提出了三个条件,只要满足这三个条件,她就嫁到秦始皇:一、范喜良碑、修墓;二、秦始皇自行包裹,范喜良;三、海秦始皇一完成后,与孟姜女结婚,飞出了成为孟姜女的大海。这个故事演唱了孟姜女和范喜良的忠节不变的爱情,伤害了权力者的工人,修复了长城


爱阅读的人类


故事是有原型的,那段长城确实也是孟姜女哭倒的。

蝴蝶效应你应该听说过的,细想孟姜女哭长城也应该是属于那类。事情经过大概是这样的:相传秦朝时,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范喜良和女子孟姜女刚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左盼右等孟姜女等来了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出发寻夫,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可去哪找啊!到了长城脚下,她发现根本不可能找到尸骨,她伤心啊💔!从哭到呻吟。快晕倒时,有人推了推她,说你快看,原来和她丈夫一起修长城的人偷偷在帮她挖找范喜良,好好的晴天突然雷声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在长城上哭了三天三夜的她,长跪在地,哭喊到“苍天啊还我丈夫”这时长城下面被挖掘的部分突然坍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长城坍塌是因为一起修筑长城的人对孟姜女的同情而共同挖掘其丈夫尸骨,再加上暴雨的原因造成的。

所以说是孟姜女哭倒了长城也不为过。




洗不白的猪


《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听过了。

小时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时常有一两个拉着二胡的盲人说评书,有时也会讲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这个历史传说故事,从他们口中讲出来的时候,年幼的我很是不解和痴迷。

觉得孟姜女好可怜呀!还有,城墙该是多么不结实呀,怎么一哭就塌了呢?

年少不更事,读懂已非少年。

故事来自生活,又浓缩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也不例外。面对现实的残酷,劳苦大众无力反抗统治阶级。只好借故事抒发心中苦闷的情感,以及对残酷的封建统治者压迫的痛恨。

故事很精彩,写的是孟家有位美貌善良的姑娘叫孟姜女。她在后花园偶遇了一位青年范喜良。

当时正值秦朝时期,秦始皇修筑长城动用了大批的劳役。 由于劳役繁重,很多人饥寒交迫而死。范喜良正是为了逃避抓捕而躲入了孟家的后花园中。

二人一见倾心,孟佳的父母见范喜良老实醇厚,便把女儿嫁与他。不料,刚刚新婚三日,范喜良便被抓走去修筑长城。

苦等丈夫,不见其归来的孟姜女,看到已至寒冬,想起丈夫单衣出行,心痛不已,于是缝制了御寒的衣服给丈夫送到长城去。

一路上受尽苦难,当她终于赶到长城脚下时,听说她的丈夫已经劳累而死,被砌入了长城里。

万里迢迢赶到长城,却连丈夫的尸骨都见不到的孟姜女,悲愤交加之下,嚎啕痛哭,直哭了三天三夜。

哭声惊天地而泣鬼神,八百里长城竟在她的哭声中轰然倒塌,露出了她丈夫范喜良的尸骨。

孟姜女安葬了丈夫之后,跳海而亡。

故事怆然悲壮。


飞燕说吧


孟姜女的故事原型来自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的“杞梁妻”的故事:

齐侯带兵攻打莒国,令杞梁(或叫杞殖)和华周做先锋,但是被莒国打败了,杞梁也被莒国人杀死了。齐侯回国以后,在郊外遇上了杞梁的妻子,就派人在原地悼唁杞梁。杞梁的妻子却觉得她夫君为国战死沙场,齐侯这样悼唁实在太随便了,就说:“我丈夫杞梁有罪吗?如果有罪的话,就不配得到悼唁;如果无罪的话,他还有家宅在,臣妾不能接受在野外悼唁他。”得知这番话后,齐侯就乖乖的到杞梁家里,恭恭敬敬的再悼唁他一次。

杞梁妻为了维护丈夫的尊严,出言顶撞齐侯,成为了古代贞节烈女的典范。她的事迹屡屡被后世的许多大名人引用。《礼记·檀弓下》讲道:

蒉尚的亲人出殡,鲁哀公派使者来悼唁,双方在路上相遇了,蒉尚就在地上画了一个殡宫的图案,然后让使者在里面悼唁。曾子便引用杞梁妻的事例来批评蒉尚甚至比杞梁妻还不懂礼仪。

但是杞梁妻的故事和孟姜女的故事仍然相差非常远。《左传》中记载的故事没有出现最重要的哭夫的情节。最早将哭夫和杞梁妻联系在一起的文献是《孟子·告子下》,其中记载:“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后来,西汉文学家刘向在《列女传·齐杞梁妻》将哭夫描写得更具体,并出现了哭塌城墙的情节:

齐杞梁殖之妻也。庄公袭莒,殖战而死。……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遂赴淄水而死。

《烈女传》中虽然还保留杞梁妻斥责使者的行为,但故事的重心已经转移到哭夫上面了。最后还讲到杞梁妻投淄水而死,这也与孟姜女自沉鸭绿江的说法相去不远。

这里哭塌的还不是秦长城,是无特指的城墙。西晋崔豹在《古今注》卷中说,杞梁妻哭倒的是杞都城城墙。而南北朝时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卷二十六“莒子之国”条中说杞梁妻哭倒的是莒国的城墙。杞梁是攻打莒国时死的,杞梁妻哭倒莒国城墙在逻辑上讲得通,但实际上一个女人如何抱着丈夫的尸体跑到敌国城墙下去哭呢? 这些都只是后人附会上去的想法。

孟姜女的故事大致完备是在唐代,唐末贯休在《杂曲歌辞·杞梁妻》写道: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
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在这首歌辞中,被哭倒的城墙正式定型为秦长城,杞梁的死因也从战死变成了修筑长城而死,尸体被埋进长城里,这些都与孟姜女的故事完全吻合了。

“孟姜女”的名字取代“杞梁妻”也差不多是此时。唐五代时期敦煌曲子词中有一首《捣练子》写道:

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

但究其根源,“孟姜”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当中,是美女的代名词。如:《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古代中国女性地位极低,没有名字。杞梁妻虽然是故事的主角,但从《左传》开始一直都从夫,被叫做“杞梁妻”,而没有名字。这样对讲故事者始终很不方便,到了唐五代人们大概再也忍受不了“杞梁妻”这种叫法,所以创造出了“孟姜女”这个名字。

而民间传说又对孟姜女这个名字做了一番解释,说:

古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在自己家里种了一棵冬瓜。后来冬瓜藤长到了隔壁姓姜的人家家里去了,并结出了瓜。两家人为了争夺这只瓜而争吵不休,后来决定劈开,一家拿一半。结果劈开一看,里面竟然有个女娃娃。两家人便决定共同抚养她,并给她取名叫做孟姜女。

而孟姜女的丈夫的名字,也从“杞梁”演变成了“杞良”“喜良”“万喜良”。


妖怪博士潘神


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民间故事,讲述的是秦始皇嬴政为修长城大量征用民工做苦力。孟姜女的丈夫就是被征用者之一。

由于长时间见不到丈夫,离家去见丈夫。到了长城边没见到丈夫,得知丈夫以死,被浇驻在长城里面。悲从心生,在长城边大哭七天七夜。长城都被她的悲伤和吼声震倒。

其实孟姜女这个故事是千千万万个跟孟姜女一样的家庭的真实写照


莫倾晨


《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

从和它并列的这三个故事大概也就能猜到,《孟姜女哭长城》这事儿多半是假的。但是,猜测并不能当做证据,没有强说服力。

那文献中到底有没有和“孟姜女哭长城”相似或者相关的记载呢?有的,如果一步步追溯上去,找到“孟姜女”的原型,对比这一故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

这样才能更有说服力的证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假的。

“孟姜女哭长城”的完整故事出现在何时,有何重要线索

这个故事最初的完整体在唐朝时期,是说孟姜女因为丈夫杞梁修长城而死,所以对着长城哭,崩掉了已经修好的长城,找到了丈夫的尸骨。并且明确表示,故事就发生在秦代。

这一故事讲述最早出现在贯休的诗歌《杞梁妻》里: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贯休的用意很明显,就是抨击“秦之无道”,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将这一故事的背景放在了秦代。

除此之外,隋唐时期也是第一次出现了孟姜女曾经给丈夫送过“寒衣”的情节,之前的故事里没有发现这一桥段。

此时的丈夫还是叫做“杞梁”的,之后在戏曲演绎中出现了不同的说法,比如:

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万喜良

但是,戏曲很多都是方言演唱,发音本来就不太准,这些名字读起来都是和“杞梁”差不多,所以可以认定,就是从“杞梁”转化来的。

根据这一线索,就知道,“孟姜女”的故事原型其实是“杞梁妻”。

那么,“杞梁妻”的故事又是什么样的呢?

汉代文献里,对于“杞梁妻”故事的讲述,以及添加的情节

“杞梁妻”的故事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植曾经在《黄初六年令》里提到过:

杞妻哭梁,山为之崩。

是讲,传说杞梁之妻痛哭杞梁的时候,精诚所至,感动上天,山都为其崩毁了。这是三国时期的一种说法。不是崩长城,而是崩山。

“崩城”的记载见于西汉刘向的《说苑》之中:

昔华周、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厄。

这一条应该是刘向自己的创作,汉代“谶纬”盛行,经常会出现这些奇异景象。这也是第一次出现“崩城”的内容。

除此之外,刘向在《列女传》里也创造了“杞梁妻”投淄水自尽的内容,但后来也出现了“望夫石”的传说,结局太多,比较混乱,所以“孟姜女”的结局一般都不再讲述了。

不过可以发现一个现象,起码在汉代的时候,“崩山”还是“崩城”还没有定型,但肯定不是“崩长城”,也没有出现以此来讽刺“秦之无道”的内涵。

先秦典籍中的“杞梁妻”,故事内容与时间节点迥异

继续向前追溯,“杞梁妻”的故事就到了其发生的年代。

《孟子》当中,对这一故事有过一句很有趣的话:

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是说,杞梁妻的哭声其实不是在其夫战死之后才出名的,而是这种“哭”本来就是齐国的一种习俗,只不过杞梁妻的“哭功”比较深厚而已,在当时很有名气。

这种说法比较特殊,其他与故事的本体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但它对“哭”的解释也可作为一种参考。

《礼记》当中同样有对“哭”的另一种解释:

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

这里可以很明确地看到,“哭之哀”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形容而已,是说杞梁妻看到齐侯运来她丈夫的灵柩之后,哭得很伤心。而这个伤心的程度,就被后世生发为“崩城”、“崩山”、“崩长城”了。这些效果与“余音绕梁”、“响遏行云”等等描述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夸张一下而已。


同时,《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对这一故事的解释更为生动:

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

这里的故事只是在强调,杞梁妻不愿在郊野之地祭奠其丈夫,因为这不合礼制。这一番拒绝的说辞,彰显的是“礼制”的作用。

这个时候,秦始皇还没有开始修建长城,自然也就不会有“崩长城”的情节,甚至此时连“哭”的情节都还没有呢。

所以说,“孟姜女哭长城”这一故事,一层层向上追溯,理清其发展脉络,就能发现,原故事与后来的流行版无论是人物、情节还是内涵寓意都是大为不同的。

那自然就能知道,如今流传的故事其实是假的。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待晓儿


孟姜女的原型应该出自于《左传》中“杞梁妻”的故事。话说齐公带兵攻打莒国,杞梁为先锋,结果战败,杞梁被砍。齐公回国,在半路遇到了杞梁的妻子,齐公有点尴尬,于是就派人在原地吊唁杞梁。杞梁妻见状,就有点火,我男人为国捐躯,战死沙场,你堂堂一国之君,这么对待自己的部下,是不是有点太随便太过分了。于是她便说到,我老公犯什么事可吗?齐公讲没有。那没有为什么不能回老家正儿八经的吊唁呢?这几句话怼的齐公没话讲,只好回老家恭恭敬敬的吊唁。这个也就反映了烈女的铮铮铁骨,不光跟长城没搭边,甚至跟哭都没搭边!

其实最早将哭和杞梁妻联系在一起的应该是《孟子》。杞梁之妻,欲哭其夫,而变国俗。到后来刘向的《列女传》描写哭塌城墙的事。杞梁战死后,杞梁妻无牵无挂,抱着自己的丈夫在城墙边哭了十天十夜,城墙都塌了,她也跳河自尽了。发展到这,其实跟大家传唱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相当贴近了。

孟姜女的故事完备的阶段其实是在唐代,贯休写道: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到这里,正儿八经的长城才出现,之前的版本最多也只是城墙,跟秦长城不搭边。杞梁的死也从战死变成了修长城时死去,被埋在长城里。这时候杞梁妻的故事才跟孟姜女的故事完全吻合!

孟姜女这个名字真正取代杞梁妻是在唐五代,那时的人再也忍受不了被人传唱的铮铮烈女居然没名字这个事实。于是就变成了孟姜女,也就是美女的意思。

对于这个名字,民间还有一段传说:古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在自己家里种了一棵冬瓜。后来冬瓜藤长到了隔壁姓姜的人家家里去了,并结出了瓜。两家人为了争夺这只瓜而争吵不休,后来决定劈开,一家拿一半。结果劈开一看,里面竟然有个女娃娃。两家人便决定共同抚养她,并给她取名叫做孟姜女。而孟姜女的丈夫的名字,也从“杞梁”演变成了“杞良”“喜良”“万喜良”。





M豆


这个故事没听说过但小时后看过电影版的。电影中说有一对老夫妇年近半百却无子女,忽有一天,老翁在自家葫芦藤架下听到有婴儿的哭声从一葫芦内传出,于是夫妇两用刀把葫芦切开,却见一女婴置于其中,说来也怪,那女婴也不同一般人,转眼没几年便出落得亭亭玉立,夫妇给她取名孟姜女。夫妇两给孟姜女择有一夫婿明曰范启良,范启良婚后与孟姜女十分恩爱,如胶似漆。没过多久,秦始皇统一六国,到处抓捕壮丁修筑长城,当然也包括范启良。而后寒冬将至,孟姜女亲自缝制衣裳并孤身前往长城看望心上人,可到了长城却得知心上人死亡的消息痛哭流泪,谁知前面的城墙坍塌露出了心上人的尸骨。看见城墙倒塌的官员当即把这事情告知于秦始皇,秦始皇让官员把孟姜女带到他面前,当秦始皇看到年轻貌美的孟姜女,当即就对孟姜女说“你夫婿既已死,你不如从了我罢”,孟姜女本就是刚烈之女,当然不会答应屈于强权,于是跳河自尽,至于故事真假,我现在都不得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