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往事:隆武帝是南明最想有作为、能力最强的皇帝,竟难免灭亡

南明往事:隆武帝是南明最想有作为、能力最强的皇帝,竟难免灭亡

隆武帝剧照

1645 年六月,唐王朱聿键见潞王朱常淓已经决定投降满清,不胜愤慨,在一批文武官员(首先拥立朱聿键的是郑芝龙的兄弟郑鸿逵)的支持下,离开杭州前往福州筹办监国。按照正常来说,血统的亲疏对于封建时代帝位的继承非常重要。而唐藩朱聿键是朱元璋第二十二子的八代孙,在谱系上同崇祯相距很远。大臣们拥戴的原因主要是:一是当时崇祯的叔父、兄弟、子侄中活着的没有投降满清的只剩下在广西的桂王,当时的南明政治中心却在东南,决定抗清拥明的官绅们不得不就近从疏藩中推选。二是明朝唐藩封地为南阳,这是大汉中兴皇帝刘秀的故乡,封建官绅相信迷信认为这是“起南阳者即复汉家之业”,“以今揆古,易世同符”了(隆武时任督师阁部的杨廷麟也在诗中写道:“中兴自古旧南阳”)。三是朱聿键在明朝藩王中确实是位鹤立鸡群的人物,他虽出生于王府,却从小就饱经患难,大部分时间是在逆境中度过的,这些经历使他受到了其他藩王所没有的磨炼,当国家处于危难时期正是充当最高统治者的有利条件。为此朱聿键先是监国,后即位帝,也就是南明史唯一有积极进取心的皇帝-----隆武帝。

隆武朱聿键确实想有作为,他想重建大明江山,他也身体力行,于是乎提出了一些比较积极的政策和策略:

1,在总体战略上,隆武朝廷为“御虏”(即抗清)为主。这自然是形势造成的,因为奉行“联虏平寇”方针的弘光朝廷从来不去惹满清甚至还刻意巴结满清送去粮饷结果反而被灭了,拥明势力终于认识到主要威胁是满清。朱聿键能够洞察变化,总结弘光覆亡的教训,不失时机地树立起抗清大旗,符合广大老百姓反对满清强制推行的剃发改制等民族压迫政策的愿望,毕竟是难能可贵的。他即位十天后,就诛杀清朝派来招降的使者马得厂,敕谕文武臣民誓死抗清,并决定统率六师,御驾亲征(当然遭到了郑芝龙兄弟的阻挠,没有实现,这些海盗立朱聿键的目的是为了把其放在自己身边当个旗帜,怎么可能会让他真正掌兵而出走呢)。朱聿键在基本政策上的转变,仍然值得称道。联合农民军共同抗清是从隆武时期开始的。后来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大顺、大西等农民军的联明抗清,南明政权绝对延续不了近二十年之久。

2,朱聿键提出了消除党争,“用舍公明”的方针。就任监国时,他亲自撰写了“缙绅”、“戎政”、“儒林”三篇《便览》。其中说:“盖国家之治,必文武和于上,始民兵和于下。不然,立败之道也。。。。。。。”并说:“朕今志在荡平,尽去诸党之名,惟在廷严说谎之条,在外正贪婪之罚。迩日在廷,似犹有不醒之迷,欲启水火之战,朕甚惧焉。。。。。”而隆武在用人取舍上力戒门户之见,不咎既往,只要参与抗清就量才录用。在这一点上,隆武的见识比那些以正人君子自命的东林—复社骨干人士要高超得多。

3,隆武在南明诸统治者中是比较关心百姓的。为了减轻民间疾苦,他施政的一个重点是整顿吏治,严惩贪污。规定“小贪必杖,大贪必杀”。当他得知邵武通判陈主谟、古田知县吴士燿、汀州知府王国冕贪污虐民。当即下旨:“各官赃私可恨,皆纱帽下虎狼也。若不严惩,民生何赖?都着革了职,该抚速解来京,究问追赃充饷。”当他听说被清朝逼勒剃头的军民往往遭到南明官军诛杀时,特别下诏“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严禁不分青红皂白地滥施屠戮。隆武元年七月,敕谕总兵何成吾曰:“兵行所至,不可妄杀。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此十字可切记也。”(这些在邵廷寀《东南纪事》都有记载)。这个政策同清廷的“留发不留头”形成鲜明的对照,显然是更得人心的。

南明往事:隆武帝是南明最想有作为、能力最强的皇帝,竟难免灭亡

朱聿键的个人品德在南明诸君中也是很罕见的。黄道周在一封信里曾经描述了隆武帝的为人:“今上不饮酒,精吏事,洞达古今,想亦高、光而下之所未见也。”不少史籍中都说他喜欢读书,无声色犬马之好。做了皇帝之后,仍然自奉甚俭。他身穿土布黄袍,安贫若素。事实上,朱聿键无论能力还是个人品质或者其政治方针都好的,为何就最后失败了呢?显然有其他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隆武既缺乏自己的班底。虽然颁诏各地,得到了两广、赣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残明政权的承认。这些地方都不过是表面上承认而已,其实还是自行其事。如在福建他受制于郑芝龙、郑鸿逵兄弟,这两个海盗兄弟根本就是把隆武当作自己手里的旗帜而已,完全没有什么民族复兴的大义;在外的湖广等地总督何腾蛟只知利用隆武帝的信任把湖南和贵州东部视作自己的禁脔,威福自操;广西巡抚瞿式耜意在拥立桂藩,同隆武朝廷貌合神离。用一句话来说,就是隆武基本上没有真心帮助他进行复兴的实力派人物,这一点跟后来有了李定国全心服务的永历有很大区别。在1645-1646之一段时间里面满清的多铎、阿济格相继撤兵北去后,南方空虚的大好时机,而大顺军余部同何腾蛟、堵胤锡达成联明抗清协议、湖广兵力正盛的时候,隆武帝就看到了这个大好时机,积极北伐占据南京,认为浙东、福建有鲁监国、郑芝龙的兵力抗击清军,自己移驻赣州或湖南,可以就近节制赣南、湖广、广东和云南、贵州调来的军队同清方较量,收复失地。然而,他的这一计划既遭到郑芝龙、何腾蛟等反对,终于化为泡影。隆武帝多次请郑芝龙利用时机,用水师出兵乘着满清南京驻兵援助湖北之际攻打南京,结果都被拒绝。

其次是隆武虽然表面上得到很多人承认,但这些人不过是利用隆武这面旗帜来为自己壮大声势而已,对于隆武的战术战略要求都不去执行,甚至鲁王监国政权不仅不承认隆武政权,还杀了隆武派去联络共同抗清的使者。隆武决定亲征江西的战略就由于手下的不听从调度而失败,隆武的目的是第一步移到江西赣州,然后视情况而定,如果江西用兵得手,局势稳定,可以西连湖南何腾蛟部,东接福建郑芝龙部,南靠广东,收就近指挥之效。即便江西作战不利,还可以西移湖南,南下广东。朱聿键决策移跸明清双方激烈争夺的江西,而不是迁往比较安全的广东,说明他确实是有恢复之志的,和后来的永历帝不可同日而语。朱聿键和忠于他的臣僚作的这种战略署,连当时任清朝江西提督的金声桓也看出来而且觉得对满清非常不利,可见明清双方都非常重视江西。问题是,南明方面隆武帝既调不动郑芝龙的军队由福建入江西,他寄于厚望的何腾蛟派精兵强将由湖南入江西迎驾也全盘落空;而清方洪承畴却抽调了柯永盛、高进库等部赴江西协同金声桓部作战,先后攻陷吉安、赣州、南安等府。江西战局的逆转,归因于郑芝龙、何腾蛟的私心自用,直接导致了隆武朝廷的覆亡。

南明往事:隆武帝是南明最想有作为、能力最强的皇帝,竟难免灭亡

南明形势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