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为什么定都大都

忽必烈是拖雷的第二个儿子,他的母亲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经常征召儒士到漠北给孩子讲学,因此忽必烈从小就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忽必烈为什么定都大都​1260年,蒙哥率军进攻南宋四川钓鱼城时,意外死亡。这时忽必烈正要攻打鄂州,刚接到消息时,许多人都建议他立即撤兵北上,夺取大汗位。忽必烈认为不能无功而返,继续向前进军攻打鄂州。

忽必烈为什么定都大都​​

​不久,忽必烈又接到妻子的密报,阿里不哥正在谋求即位。这时忽必烈感到事情的严重,立即派人去南宋,接受南宋的请和要求,随后率兵北归,在年底回到燕京。如果继续向北走,等赶到和林,阿里不哥恐怕已经登上大汗的宝座,自己无疑陷入被动的局面,不如先采取主动。
忽必烈为什么定都大都​1260年,忽必烈不顾蒙古传统的惯例,在开平自行召开忽里台选汗大会,在一部分王族的支持下,登上了大汗宝座。忽必烈的登基,仅有自己的亲信诸王,没有给其他有选举权的诸王们选举的机会,因此这些蒙古的贵族认为不合法,拒绝承认忽必烈为大汗。与此同时,阿里不哥在和林也召开了大会,在一些贵族的拥护下,宣布继承大汗位。于是蒙古帝国就出现了两个大汗。双方势不两立。阿里不哥拥有更多的蒙古贵族的支持,还有成吉思汗亲自组建的护卫军,兵力更强一些。他的弱点就是后勤,粮食和物质靠战争掠夺,兵源补充困难。而忽必烈有丰富的物质来源,有大量的汉人补充军队。


忽必烈为什么定都大都​刚开始忽必烈征讨和林失败,他及时调整战略部署,控制川陕地区,封锁了运输线,使阿里不哥无法获得汉地的粮食和物质。逐渐陷入财力物力缺乏的困境,致使众叛亲离。
忽必烈为什么定都大都​最终阿里不哥支撑不住,只得向忽必烈投降。击败阿里不哥,忽必烈并没有消除隐患,北方的诸王叛乱从未停止,阿里不哥虽然失败,但要时刻防止他东山再起。在这种政治背景下,忽必烈觉得定都和林危险很大,不如把它作为一个屏障,充当抵御北方的叛乱的缓冲地。于是发布诏令定都大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