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自傳》告訴我們:大師的童年只吃過這些……

老舍,是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

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

巴金稱他為“中國知識分子最好的典型”;

曹禺說他“是中國當代的‘人傑’”;

朱光潛認為他的小說屈指可數。

《老舍自傳》告訴我們:大師的童年只吃過這些……

老舍曾說過,

世界上“最偉大的字——飯——給我時間與飯我能夠寫出較好的。”

老舍的一生都不富裕,

而他的童年更是格外悲慘,

在《老舍自傳》中,

開篇就用五個字寫了自己的童年——“童年習凍餓”。

《老舍自傳》告訴我們:大師的童年只吃過這些……

老舍出生於一個貧困的滿族家庭,

出生的第二天是立春,

家人為他取名為舒慶春。

用老舍自己的話來說是:

“灶王爺上了天,我卻落了地。”

由於家裡窮,

大舅媽為了使老舍的洗三辦得既經濟又不失體面,

和老舍母親商議:“明天洗三,七姥姥八姨的總得來十口八口兒的,

這兒二妹妹管裝煙倒茶,我當廚子,

兩杯水酒,一碟炒蠶豆,

然後是羊肉酸菜熱湯兒面,

有味兒沒味兒,吃個熱乎勁兒。”

剛生下來,沒有奶吃,

“母親和小姐姐只去用個小砂鍋熬一點漿糊

加上些糕乾面

填在我的小紅嘴裡。”

已有四十一歲的母親,

比誰都關心著急,

可是她想不出好的方法來。

她只能含著淚說:

“你不會投生到個好地方去嗎?”

當時老舍還是個嬰兒,

這些應該都是以後聽家人或知情人說起才知道的。

《老舍自傳》告訴我們:大師的童年只吃過這些……

老舍一歲半時,

父親舒永壽作為皇城護軍在與八國聯軍的巷戰中受重傷,

死在北長街的一家糧店裡。

此時“兄不到十歲,

三姐十二、三歲,

全仗母親獨力撫養了。”

“從那以後,

我們一家人怎麼活了過來,

連我們自己也難以說清楚”。

“我們都每日只進兩餐

每餐只有一樣菜——

冬天主要的是白菜、蘿蔔;

夏天是茄子、扁豆。

餃子和打滷麵是節日的飯食

。”

“至於貧苦的人家,像我家,

夏天佐飯的“菜”,往往是鹽拌小蔥,

冬天是醃白菜幫子,放點辣椒油。

為了能在除夕與元旦吃得上包餃子,一家人必須都忙碌起來,

母親給人家漿洗大堆大堆的衣服,或代人趕作新大衫等;

三姐幫助母親洗、作;

老舍在一旁打下手兒——遞烙鐵、添火,送熱水與涼水等等,也兼管餵狗、掃地,給灶王爺上香,以便母親和姐姐多趕出點活計來,增加收入。

雖然小孩子會眼紅別人家,

告訴母親“當鋪劉家宰了兩口大豬,

或放債的孫家請來三堂供佛的、像些小塔似的頭號蜜供”,

母親總會說:“

咱們的餃子裡菜多肉少,可是最好吃!

劉家和孫家的餃子必是油多肉滿,非常可口,

但是我們的餃子會使我們的胃裡和心裡一齊舒服。”

當勞動換來了成果,母親用事實告訴兒女:

只要手腳不閒著,便不會走到絕路,而且會走得噔噔的響。

《老舍自傳》告訴我們:大師的童年只吃過這些……

老舍9歲時,靠劉大叔(即宗月大師)資助進了小學,

劉大叔對老舍很好,

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飯,

或給我一些我沒有看見過的點心

他絕不以我為一個苦孩子而冷淡我,

他是闊大爺,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劉大叔後來又幫忙把老舍從私塾轉到公立學校。

後來,老舍考入北京初級師範學校,

畢業後,19歲做了方家衚衕市立小學的校長,

至此,老舍可以對母親說:

“以後,您可以歇一歇了!”

而母親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淚……

《老舍自傳》告訴我們:大師的童年只吃過這些……

貧窮有時能限制人的想象力,

童年的貧窮在老舍身上卻促成了他樸素本色的現實主義創作風格。

童年的經歷成了老舍創作的源泉,

為我們留下了800餘萬字作品的寶貴文學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