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小人書”情懷


童年“小人書”情懷

閒暇之餘翻看舊報,看到一則過了時的消息卻勾起了一段兒時的記憶:2007年8月18日,在北京潘家園舉辦的“2007年全國首次連環畫專場拍賣會”上,僅2本一套的1957年由朝花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瓦崗寨》拍出了2萬元的高價。
所謂連環畫就是兒時常看的“小人書”,之所以稱為“小人書”,我想大概是因為只有64開本大小之故吧。根據各種小說、電影改編,由美術工作者畫出一幅幅精美的連環畫,下面配上一段簡短精煉的文字描述故事情節,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很高的欣賞價值,現在早已經看不到了,只偶爾還會從記憶深處翻出來看上一看。
記憶中,兒時可接觸到的讀物實在是少得可憐。當時幾乎每家的收入都不高,對普通工人家庭來說,大多數家庭都只靠父親一人四、五十元的工資養活一家老少三代七、八口人,除去柴米油鹽的日常開銷,所剩也就無幾了。有時甚至連吃飯都成問題,更不要說會有額外的結餘去買“小人書”,儘管價格僅有幾分錢,稍貴一點的也不過1、2毛錢。同學之間誰要是帶到學校一本“小人書”,那他就會成為我們大家心目中的核心人物,為了能借來看看幾乎會滿足他的任何要求。
從家到學校,上學放學都要經過一家電影院,因為可供放映的電影很少,只是隔幾天在晚上才有,白天在電影院的門口就會聚集一群一夥的閒散人員,圍在一起打撲克,每次從那路過都會駐足觀看一會兒。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旁邊多了一個擺地攤租“小人書”的男人,於是注意力就被吸引了過去。地上鋪著一塊塑料布,上面鋪開放著幾十本“小人書”,旁邊放著幾個小板凳,挑選一本自己看中的,給他2分錢坐到小板凳上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有一次因為看得入了迷,忘記了時間,直到天色已晚,那人要收攤回家,我才戀戀不捨地把“小人書”還給他,回到家自然免不了挨一頓訓斥。從此以後,自己就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喜歡的“小人書”買回來。
那時母親為了照顧我們,沒有出去工作,每天都是做好了早飯才叫我們起床。自從有了買“小人書”的想法,就會隔三差五地賴在被窩裡不起,等到爬起來已經沒有在家吃早飯的時間了。於是向母親要上一毛錢,背起書包就走,要麼不吃早點,要麼就花上9分錢買一個“油旋兒”(一種烤制的油餅,有點類似於千層餅),從而節省下錢買“小人書”。
買的“小人書”漸漸多了起來,還專門自己動手釘了一個木頭箱子,每一本“小人書”都用牛皮紙包上封面,小心地放到箱子裡保存起來。偶爾遇到哪一天心情好,便會帶到學校一兩本,向同學炫耀一番,滿足一下那點可憐的虛榮心。
“小人書”陪伴我走完了從小學到初中的路程,給了我瞭解、窺視文學名著的機會,為我的童年留下了一段美好的記憶,中間經歷的酸甜苦辣也為自己的生活增添了一抹絢麗的色彩。

後來搬了幾次家,最後也不知道那隻木箱丟到了何處,自從“小人書”絕版以後,這件事也成為心裡留下的一種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