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銷售明白一句話:客戶不是要得到便宜,而是要覺得佔了便宜

在銷售員的群體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客戶不是要得到便宜,而是要覺得佔了便宜。銷售中一旦客戶有了佔便宜的感覺,那麼很容易就會接受你銷售的商品。


很多商家就是配合客戶的這種渴望佔便宜的心理,成功地使自己的商品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

比如一些女士在購買物品時,常常要求賣家降價才願意購買。很多賣家遇到這種情況後,會告訴女士“就快下班了,我不賺錢賣你就是了”、“我這是清倉的價錢給你的,你可不要和朋友說是這個價錢買的”、“今天你是第一單生意,算是我圖個吉利吧”,然後在價格上做些小的讓步,然後成交。這些女士自以為獨享低廉的價格滿載而歸,其實那些賣家早就在慶祝自己的又一筆生意了。

做銷售明白一句話:客戶不是要得到便宜,而是要覺得佔了便宜

喬布斯也這麼說過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精明的商家總能找出理由賣出東西並讓客戶覺得佔了便宜。由此可見,大多數客戶不喜歡對商品的真實價格進行深入研究,在他們的心中,更希望買些更便宜的物品。

佔便宜對客戶很重要,如果能在佔便宜的同時再得到一件有價值感的東西,就更好了。下面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

美國的服裝商克里兄弟開了一家服裝店,他們的生意十分紅火。每天,弟弟都會站在服裝店的門口向過往的客人進行銷售。但是,這兄弟倆的耳朵都有些“聾”,他們經常聽錯彼此的談話。

弟弟常常是熱情地把顧客拉到店中,並向顧客反覆介紹某件衣服是如何的物美價廉,穿上後是如何舒適美觀。大多數顧客經他這麼勸說一番之後,總會有意無意地問:“這套衣服多少錢?”

做銷售明白一句話:客戶不是要得到便宜,而是要覺得佔了便宜

銷售嘛,就是要靈活

“耳聾”的弟弟把手放在耳朵上大聲問客戶:“您說什麼?”

顧客誤以為他耳聾,便又提高聲音問一遍:“這衣服多少錢?”

“噢,您是問多少錢呀,十分抱歉,我的聽力不好,您稍等一下,我問一下老闆。”小克裡轉過身去向那邊的哥哥大聲喊道:“這套某某牌的衣服賣多少錢呀?”

大克里從座位上站起來,看了一眼那邊的顧客,又看了看那套衣服,然後說:“那套呀,70美元。”

“多少?”

“70美元。”哥哥再次高聲喊道。

小克裡回過身來,微笑著對顧客說:“先生,40美元一套。”

顧客一聽,趕緊掏錢買下了這套物美價廉的衣服,而後就溜之大吉了。

做銷售明白一句話:客戶不是要得到便宜,而是要覺得佔了便宜

時刻關注客戶所想

為什麼顧客會作出這樣的反應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認為值,沒花多少錢就穿上了名牌衣服,不僅佔了便宜,他的自尊感與身份感也油然而生。

其實,克里兄弟倆的耳朵一點也不聾。他們深知,行銷不光是銷售的藝術,不是僅僅說服客戶來買就夠了,而是要為客戶營造一種心理迎合的條件,這是極其關鍵的一點。

做銷售明白一句話:客戶不是要得到便宜,而是要覺得佔了便宜

佔了便宜的感覺

事實上,克里兄弟店裡的客戶的確從銷售中獲得了佔便宜的感覺,也得到了商品的價值感,心中自然感到十分得意。當然了,兩兄弟採用這種方法經營得非常成功,賺了不少錢。

雖然每個客戶都有佔便宜的心理,但是又都有一種“無功不受祿”的心理,那麼銷售人員要怎麼做才能讓客戶覺得佔了便宜呢?最直接的方式有下面三種:

週週變。

天天有。

時時新。

你可以去看看商場中最暢銷的商品,它們是不是經常如此呢?

做銷售明白一句話:客戶不是要得到便宜,而是要覺得佔了便宜

運用好促銷這個方式

從本質上看,促銷的目的就是讓客戶有一種佔便宜的心理。這也是為什麼一旦某種以前很貴的商品開始促銷,人們就覺得很實惠的原因。所以精明的銷售人員總是能運用心理學的觀點來觀察客戶的這種心理,在介紹商品或者剛剛開始溝通商品的時候拉攏一下客戶,送客戶一些精緻的禮物或請客戶吃頓飯,以此來提高雙方合作的可能性。贈送禮物等方式也可以參照上面三種方法來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