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不“懂事”的诗人,为武则天的儿子写斗鸡文,下场悲惨!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有家学渊源,并且早已红遍大江南北的王勃被朝廷破格提拔为朝散郎,从七品,而这一年,他才十四岁。

没多久,王勃又被调到王府陪沛王李贤读书。沛王李贤是什么地位呢?是高宗皇帝的皇后武则天的二儿子。

唐朝最不“懂事”的诗人,为武则天的儿子写斗鸡文,下场悲惨!

这是什么概念呢?一方面,那时候皇子的封国、王位什么的虽然是虚的,沛王不一定能做得到沛县的主,但是唐朝的皇子是可以当官的,怎么的也是个封疆大吏!就算当不了什么大官,随便来个政绩,封赏一万个户口的农民帮皇子种田小意思。

另一方面,李贤是高宗皇帝正室的二儿子,太子李弘万一那什么了,太子不就是李贤了吗?实际上,李贤后来还当真当了太子,不过因为跟母亲武则天关系不好被废了。不管怎么说,有这么一个土豪朋友,王勃的生命几乎要怒放了,前途就像探照灯一样,发出了一道直上云霄的光明。

唐朝的皇子都是土豪,标准的上流社会,皇子之间会有些比较高档的游戏和竞技。唐朝最流行的无非这么几样,走狗(比赛哪个狗先抓到兔子)、马球和斗鸡,都和动物有关。其中,斗鸡是最为血腥,同时也是最具竞技性的项目。李贤和英王李显,一对亲兄弟,特别喜欢斗鸡,王府里的斗鸡都有专门的人照顾。

一天,李贤在与李显组织斗鸡比赛的时候,李贤队的鸡明显气势上不行。为了振奋队员的士气和斗志,李贤拿出了撒手锏——王勃。王勃那时候已经是全国闻名的青年文豪。

王勃不会斗鸡,只会写文章。李贤就让王勃给他写一篇讨伐英王斗鸡的檄文,以求让己方队员受到鼓舞,拥有昂扬的斗志。古代不仅有对牛弹琴,还有为鸡属文。而且,檄文,就是过去战场上讨伐敌人时的宣战书兼作战条令,这为王勃的未来埋下了伏笔。

唐朝最不“懂事”的诗人,为武则天的儿子写斗鸡文,下场悲惨!

李贤怎么说也是土豪,还是自己的上司,那就写呗。王勃拿出纸笔,文不加点,一篇《檄英王鸡》就写好了。我们今天从这篇文章中,还能看出古时斗鸡的场景和规则,从文学上看,这也是一篇初唐时期难得的骈文精品。

但令王勃没有想到的是,还没等李贤嘉奖他,就被高宗皇帝下令逐出了王府,解除了一切职务。

王勃毕竟太年轻,他触碰了唐帝国最不能碰的东西。唐朝的太宗皇帝李世民杀了哥哥弟弟,逼走了自己的老爹才走上了皇位。唐高宗当太子那会儿,皇子间的争夺不敢说腥风血雨,至少是惊心动魄。简直是有皇子的地方就是江湖。

高宗当天就看到了这篇《檄英王鸡》,接连吐槽道:聪明不用在正道上,两个王斗鸡,身为知识分子不去劝阻,还去煽风点火,搞得斗鸡跟打仗一样,还写檄文,不挑拨我家庭关系心里难受是吧?

我估计是李显去告状的,英王李显又是什么人呢?就是后来的唐中宗。

当年的神童,堂堂七品朝廷命官,就这一下成了无业游民。与此同时,王勃的好友杜某人(具体名字不详)就要离开长安去往蜀川当个县尉。因为唐朝人喜欢称县尉为少府,所以王勃就称之为杜少府,写了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唐朝最不“懂事”的诗人,为武则天的儿子写斗鸡文,下场悲惨!

能够保卫整个秦地的城阙,却留不下朋友的脚步,几乎已经可以看到蜀川五个渡口的风烟弥漫。当初即将飞黄腾达、名噪一时的小神童,现年十八岁,与杜少府一样,只是个在仕途上默默打拼的小青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对我们现代人来说不过是一句口头禅,而在那个寄封信都得小半年的时代,则可说是一句深深的安慰。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任何一场离别,都可能是永别。

说好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但是这个十八岁的青年才子已经哭得不成样子,舍不得故人,忘不了过去,更找不到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