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九次起義、為推翻滿清立下汗馬功勞的廣東幫會-天地會

眾所周知, 清朝末年的辛亥革命時期、由於革命黨人主要是由青年知識分子和留學生構成,他們缺少和廣大工人、農民的聯繫,為了彌補了革命黨人在基層的不足,孫中山在廣東地區廣泛聯絡天地會、三合會等幫會,由幫會幫助革命黨人聯繫、發動廣大下層群眾,並引導他們積極參加了武裝反清起義,在武昌起義之前的10次革命起義當中,有9次都是以廣東地區天地會幫會成員為基本骨幹而發起的,可以說廣東地區的天地會等幫會為結束中國數千年君主專制的統治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在廣東最早聯絡幫會、成果最大的就是孫中山。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到1900年惠州起義期間,興中會骨幹中有大量天地會成員,除鄭士良、鄧萌南等16人之外,還有李雲彪、楊鴻鈞等40人。後來又有黃三德、馬福益等48位幫會重要首領加入了興中會。1895年從香港開赴廣州參加起義的20名幫會分子,全數加人興中會。當時與洪門接觸的,除孫中山外,革命黨人中還有陳少白、楊鶴齡、陸浩東等。

革命黨人聯絡天地會的另一種辦法是把天地會的首領吸收到興中會中來。如歸善的三點會首領曾捷夫被吸收加入興中會後,曾幫助鄭士良聯絡幫會;曾捷夫的族侄曾儀卿,手下擁有大量幫會分子,在庚子三洲田起義中,曾帶領當地三點會會眾策應革命黨人博羅三合會首領林海山,在庚子之役中幫助鄭士良甚為得力。此外,加入了興中會並且參加了惠州七女湖起義和三洲田起義的天地會成員還有蔡牛、陳福、黃楊、劉運榮等多人。

辛亥革命時期,革命黨人在兩廣舉行的武裝起義,其基本群眾都是天地會的成員。

1、乙未(光緒二十一年,1895)廣州起義,使是興中會成員兼天地會首領宋貴金、邱四等幫會首領作為起義的領導和骨幹參加策劃,以天地會和綠林成員為基本隊伍而實施的。

2、庚子(光緒二十六年,1900)惠州三洲田起義,也是以三合會為基本群眾。惠州府歸善縣的三洲田、稔山等處向為為三合會活躍地區,幫會在這裡有雄厚的群眾基礎。光緒二十六年(1900)六月二十日(7月17日),孫中山與楊衢雲,鄭士良、陳少白、謝瓚泰等商議,決定由鄭士良率三合會首黃福等北上惠州發動起義。鄭士良是歸善本地客家人,又是都會首領,快在在三洲田聚集了600多人。鄭士良聯絡潮州、惠州、嘉應州等地的三合會與綠林首領,把隊伍集中在惠州歸普縣與新安縣交界的三洲田。起義軍一發動,清軍望風而逃。起義軍從三洲田向東經淡水來到三多祝地方。不久。清方調集了4000餘人,向該處逼近,另有兩路清軍分駐新安縣的沙灣與淡水以對起義軍進行堵截。鄭士良見情況緊急,決意先發制人,遂於九月十五日(11月6日)晚,派合會首領黃福領敢死隊80餘人,夜襲沙灣的清軍,初戰告捷。起義軍乘勝向深圳推進,欲先攻新寧,再奪廣州。起義軍在鎮隆大敗清軍,二十一日(11月11日)達到三多祝,四處前來投軍者兩萬會人,其中大多為三合會成員。

3、壬寅(光緒二十八,1902)洪全福起義,其首領洪全福就是洪門中人,而起義的經費則由海外洪門成員謝瓚泰動員香港富商之子李紀堂承擔的。光緒二十七年(1901)九月十日(11月3日) 謝瓚泰與李紀堂商量,決定把組織革命軍隊的任務交給洪全福。洪全福遂召集洪門弟兄剋期大舉,並擬定國號為大明順天國。

4、丁未(光緒三十三年,1907)潮州黃岡起義,是由革命黨人許雪秋,餘醜(餘既成)、陳湧波、餘通等,利用當地洪門勢力舉行的。潮州黃岡洪門的勢力較大,入會者數百人。革命黨人餘醜、陳湧波為了聯絡洪門,皆加入其中。光緒三十三年(1907)四月十一日(5月22口)晚,起義軍攻佔黃岡,建立軍政府.出示安民,洪門中人份紛加人起義隊伍。

5、丁未(光緒三十三年,1907)惠州七女起義,也是以幫會分子為基本群眾。革命黨人鄧子瑜以洪門為基本群眾,派歸善、博羅兩地洪門首領陳純等集合洪門分子,在歸善、博羅和龍門分路起義。陳純等潛入惠州後,在歸善縣七女湖集中了百餘人,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四月二十二日起義,一舉獲得清軍的槍械,並擊斃清軍多人。後乘勝進攻泰尾,該處守軍望風而逃。幫會起義軍連克楊村、三達、柏塘,各處幫會紛紛來會,聲勢大振。

7、丁未(光緒三十三年,1907)廉州防城起義中,三合會也起了重要作用。光緒三十三年(1907)春,欽、廉州兩地農民抗捐,兩廣總督周馥前往鎮壓,抗捐首領被殺。孫中山便派黃興、胡毅生冒險進入清營,勸說清軍統領郭人障、標統趙聲參加起義。又派王和順深入到飲、廉兩州的腹地,聯絡當地的三合會。王和順到達後,收集抗捐武裝,分派幹部由南寧至桂林各及防城、欽州各地聯絡洪門成員,編練成隊伍。三合會首額梁建葵、梁少庭、劉顯明等亦率眾來會。王和順得知清軍防城守軍劉輝延等有反正之意,於同年七月二十七、二十八兩日,率洪門會眾200餘人,在防城北部的王崗山起義,兼程攻取防城。因有劉輝廷等人充當內應,起義軍一舉進城,殺死知具宋漸元等人。

7、丁未(光緒三十三年,1907)鎮南關起義中,幫會的作用也不容忽視。鎮南關是中越邊境的要塞,附近山頂建有炮臺,山路陡,易守難攻。清軍在此駐有重兵,革命黨人採取勸說清軍官兵投向革命的策略,用內應外和的辦法奪取。當時鎮守南炮臺的哨長李福南原來是幫會首領梁蘭泉的部屬,梁在加入同盟會後,李受其影響已經投向革命方面,鎮守北炮臺的姚子安已經決定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十月ニ十六日起義。黃明堂,李儲佑卿、關什甫等如約率領在越南境內的革命黨人500餘人進入中國境內。二十五日午夜過後,便先後佔領了鎮南關的北、中,南三座炮臺。

8、丁未(光緒三十三年,1907) 欽廉上思起義。鎮南關起義失敗後,孫中山決定由黃興統領餘眾親入欽州,發動欽廉上思起義。3月27日,黃興率領仲實等幫會首領及越南華僑青年200餘人,繞道越南,進取欽州,在欽廉上思一帶苦戰40余天。

9、丁未(光緒三十三年,1907) 雲南河口起義。雲南河口與越南的老街隔河相望,地勢險要,且為滇越交通的樞組,清朝當局在此設有重兵,邊防督辦王玉藩在此鎮守。孫中山鑑於雲南河口一帶天地會的勢力強大.便將策劃河口起義的任務交給原廣西天地會武裝首領黃明堂主持,由正和順、關任輔軸佐。黃明堂便將鎮南關起義失敗後退到越南的隊伍100餘人組織起來,潛伏於中越邊境地區。又於滇越鐵路沿線佈置了200餘人,偽裝成苦力,伺機行動。當時河口督辦王玉藩手下的兩營兵分別由管帶黃元貞與岑德貴帶領。黃元貞早已與革命黨人取得聯繫,願意充當內應。不幸黃元貞等人的活動被王玉藩發現,情況十分緊急。光緒三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1908年4月月29日)夜間,黃明堂派關仁甫等領革命軍從越南老街渡過紅河向河口左側的萬侯進發,黃明堂帶領部下宣佈起義,擊斃守備王玉藩,攻破雲南河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