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屋無人連鎖店18個月融資4輪,能否跑贏和巨頭的新零售爭奪戰

神奇屋無人連鎖店18個月融資4輪,能否跑贏和巨頭的新零售爭奪戰

“神奇屋”正在進行著新零售領域的新嘗試。5月18日,位於深圳華強北的神奇屋無人零售便利店開始試營業,成為該品牌旗下全國第7家門店,“保守估計,今年我們在廣深地區開一百家店是沒問題的。”神奇屋創始人羅傑誠對獵雲網表示。

以“無人”為招牌的電商整合線下便利店,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阿里巴巴計劃在打造一萬家天貓小店,京東更是高調宣佈5年要開一百萬家京東便利店。

“無人零售不是這麼玩的!目的不是把人幹掉,做一個漂亮的外殼。新零售真正是能幫助到商家增加銷量,直接能給消費者帶來足夠實惠的一個產物。因為我是做零售出身的,所以我知道服務的關鍵性是非常重要的,和他們的便利店整合有本質區別,是用類似於無人的技術去提高其中的效率。”接下來,羅傑誠將在現有的無人便利店旁邊陸續開店,和巨頭來一場“硬碰硬”。他究竟有怎樣的底氣?

新零售的新理解

做零售出身,與做互聯網出身,是新零售兩種不同的方向。

羅傑誠最早從事家電和建材銷售,機緣巧合加入一號外賣(後更名為“一號生活”),負責整個線上外賣團隊和線下商務拓展的管理,也由此開始投身互聯網項目。從一號生活到神奇屋,其對新零售不斷產生新的理解。

早在經營一號生活的時候,羅傑誠的團隊開發出針對中小門店的智能管理系統,這來自於其與門店談業務合作的發現。“很多痛點解決不了,比如他們沒有一套成型的系統去和外賣平臺對接,想連接線上卻不知道怎麼做,在管理、資金、業務擴散等層面上都是痛苦的。”

傳統門店在轉型中遇到諸多問題,由此產生諸多巨頭和創業者對這一天量市場的爭奪。羅傑誠在一號生活轉型之後,獨立創業進行新零售的探索。

廣州騰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末成立,通過研發智能選貨機器人,採用雲端技術和大數據分析,為零售、餐飲等行業提供商業智能雲POS解決方案,搭建“神奇屋”無人零售店。一年半時間裡,公司陸續融資4輪,最後一輪於2018年4月完成。

“他們會幫助我們達到今年預期的戰略目的,就是開100家店。”

神奇屋無人連鎖店18個月融資4輪,能否跑贏和巨頭的新零售爭奪戰

羅傑誠對獵雲網表示,其投資方包括地產公司萬利加集團的戰略性投資,給神奇屋提供地產資源上、供應商方面的支持,並配合其在深圳、廣州網點的快速擴張。

當前,神奇屋是跟巨頭直接競爭,能否做出差異化的服務?

羅傑誠告訴獵雲網,他堅持“三個邏輯”:第一是把店面做盈利,把坪效做得更高。第二是把這個鏈變成品牌進一步傳播的載體和渠道。第三是把它當做平臺,

“我們激活最終的目標是平臺,換句話來說,其實現在我們做的事情是京東阿里未來會做的事情。”他說。

與消費者“再接近100米”

按羅傑誠的理解,京東便利店、天貓小超,這兩個項目不在兩年前新零售方興未艾時做,原因在於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這個節點上,消費者、線下購物環境和網購的渠道都發生了新變化,這些佈局是受市場所驅動。

在“線下最後100米”的新零售競爭中,神奇屋試圖與消費者進一步接近100米。

羅傑誠表示,神奇屋未來將做成一個綜合性的服務站點,包括社區服務站,把現有的便利店改造成智慧零售商店,通過這樣的建設,讓線上和線下聯通。

“把線上線下的商城或平臺接通,同時對這些店的掌控力必須強,這是做大的前提。我們的模式其實叫‘委託管理項目’,就是所有的門店都是屬於資金管理,在強把控之後,有利於做更深層的戰略,會做的比天貓、京東深入。”羅傑誠說。

網點位置的選擇一直是零售業的關鍵要素,為了支撐高營業額及品牌曝光度,知名商圈、高層建築、高校等高流量的位置為首選,正因如此,神奇屋在深圳開設的首家店面選在了華強北。此外神奇屋還選址於大型社區,商品更偏重生鮮。“我們走了兩條路,兩種模式。”

羅傑誠希望通過神奇屋倡導“即來即走,即買即用”的理念,做“有溫度”的零售,抓住消費者心理。

比如,神奇屋的購物車模式可以一次性把所需要的商品購齊,而不是買一件拿一件,並且能保證在10秒鐘內把貨都出齊;又比如,實施先付款後拿貨,會經過購物者確認再支付。

“機器人甚至把人全部代替了,產品全部由機器來做整體的服務,所以未來更深一步應該是更整體化、智能化。同時,它又是一個可進行是線下社交的場所,所以我們神奇屋和傳統零售最大的區別就是線下的社交屬性。”

為此,羅傑誠還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客戶信息錄入即提取”。神奇屋主要目標客戶人群是80後、90後和00後,羅傑誠認為這群消費者除了關注商品質量外,更注重購物時精神層面上的愉悅和享受。

“我們會圍繞相關的消費數據,不斷調整商品品類,更偏向於向這些年輕人。”他說。

帶來高坪效的技術進步無止境

“如果神奇屋讓我來打分的話,從技術上、運營上、商業模式來講,我現在只能打45分。神奇屋應該是一個真正智能化的店,不僅僅在倉庫,還有其他環節,在坪效上做到極致。”羅傑誠這樣評價自己的項目。

當前,神奇屋的研發人員佔比超過30%,仍然主要是一家以技術輸出為主的公司,而技術成長的空間很大。比如,讓機器故障的幾率從萬分之一進一步降低。

在店面保證盈利快速回本的基層邏輯下,在技術主導的神奇屋“無人便利店”裡將會有兩名店員,羅傑誠關於“坪效”還有更多的理解:

“首先,店面不用擔心機器故障,有員工可以及時處理。通過技術,我們的人力成本已經降低了,其實在整個零售行業裡還是不能缺少人,最多兩個人可以接受,因為新零售的本質就是去服務嘛,如果把服務幹掉以後只有零售,它會越來越差。”

羅傑誠對獵雲網說:“在我看來,這個行業其實最核心的不是做成無人,而是應該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這也是我們的初衷。”

神奇屋最重要的創新之處在於通過自動化的倉儲系統來降低店面的營業面積,因此,神奇屋從一開始就圍繞這個環節去設計。

傳統的店面頂部1到2米啊是被浪費的,在空間高效利用後,神奇屋可以讓30平米的店面產生100平米的業績效果,然後在供應鏈方面優化倉儲配送。同時,在搭配大數據分析結果下,神奇屋會選擇高毛利或針對特定區域場景的產品銷售,產生更高的營收。

實際上,從神奇屋目前的公佈的數據來看,加盟商的回本週期一到兩年,並且在店面開設五年後再把設備投入返還,前期投入只是轉讓費和裝修費,神奇屋和加盟商都獲得了驚人的利潤。

“神奇屋的新零售邏輯其實很簡單,就是服務交給人,產品交給機器,店面全部交給我們後臺來管理,店主不用參與經營,這是我們的目標。”羅傑誠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