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的重申:遠遠不只是重申,要點在此!

住建部的重申:遠遠不只是重申,要點在此!

住建部的重申:遠遠不只是重申,要點在此!

胡文

在中美博弈峰迴路轉、柳暗花明之後,有必要回看一下住建部關於樓市的最新表態。

新華社報道,針對近期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過熱苗頭,投機炒作有所抬頭等情況,住建部近日印發通知,重申堅持房地產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並對進一步做好房地產調控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對此,“文過是非”逐條點評如下。

一是加快制定實施住房發展規劃。各城市要科學編制住房發展規劃,明確住房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合理確定住房和用地供應規模、結構、時序。一線、二線城市要在年底前編制完成2018年至2022年住房發展規劃,並報住建部備案後向社會公佈實施。

點評:這是一項新的要求,而不是重申。這是一個著眼長遠的制度要求,並且時間放在了今後四年。可以說,這是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的一個具體體現。否則,即便今年調控達到了目標,但有可能將壓力傳導到了今後幾年。

二是抓緊調整住房和用地供應結構。各地要有針對性地增加住房和用地有效供給,切實提高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應比例,建立房價地價聯動機制,防止地價推漲房價;提高住房用地比例,熱點城市住房用地佔城市建設用地的比例建議按不低於25%安排,大幅增加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用地供應,在新增住房用地供應中的比例達到50%以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6個城市要探索推動供地主體多元化,6月底前提出並上報具體實施方案。

點評:這些都是新的要求,由於住宅用地對於政府來說,只是一次性的土地出讓收入,並不能帶來持續的GDP以及稅收,因此在地方政府的用地安排中,一直都有重產業而輕住宅的傾向。住建部建議熱點城市住房用地佔城市建設用地的比例按不低於25%安排,實際是住建部看到這一狀況的癥結所在。但是,住建部這只是建議,能否真的落地,依然在地方政府。其次,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用地供應政府所得收益比住宅用地還少,,地方政府能夠落實到何種程度也要打個問號。至於要求北上廣深等16個城市推動供地多元化,則帶有提前催促和預警的意味,和上一條要求作用類似。

三是切實加強資金管控。各地要加強個人住房貸款規模管理,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強化對借款人還款能力的審查,嚴格管控消費貸款、經營貸款等資金挪用於購房加槓桿行為。嚴格落實企業購地只能用自有資金的規定,加強住房用地購地資金來源審查,嚴控購地加槓桿行為。

點評:這些都是重申,主要是嚴控資金水龍頭。

四是大力整頓規範市場秩序。要嚴肅查處捂盤惜售、炒買炒賣、規避調控政策、製造市場恐慌等房地產企業和中介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要持續保持高壓嚴查態勢,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並向社會公佈,形成震懾。

點評:這些都是重申,強調市場監管,對象依然是開發商和中介。

點評:這些也是重申,重點是新聞輿論工作。最突出的是,自媒體要更加小心了。

六是進一步落實地方調控主體責任。住房城鄉建設部將加快建立房地產市場評價和監測預警體系,細化評價單元,完善對地方房地產調控工作的評價考核機制,具體落實地方政府穩房價、控租金的主體責任,同時嚴格督查,對工作不力、市場波動大、未能實現調控目標的地方,堅決問責。

點評:這主要是對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進行細化。

通知強調,各地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提高政治站位,毫不動搖地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認真落實穩房價、控租金,降槓桿、防風險,調結構、穩預期的目標任務,支持剛性居住需求,堅決遏制投機炒房,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點評:這是強調講政治、講大局。支持剛性居住需求,堅決遏制投機炒房,這是對剛需和投機再次進行了區分。而“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這一表述說明了調控的指向,是不刺激泡沫,也不刺破泡沫,固然不能大漲,但也不能大跌,這是一個要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