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藝術欣賞——書道江湖一道人

——解讀九閒道人陳羲明書法藝術

海峽品牌雜誌社特約撰稿人 陸永建

從人類發展的精神需求和審美角度看,按馬斯洛人性需求理論,我把中華文明擬劃分為九個層面,依次是:宗教、哲學、音樂、詩詞、書法、國畫、雕塑、舞蹈、影視等,與羲明先生商榷。歷代書法家對宗教、哲學、詩詞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和較高的修養。羲明深諳此道,並身體力行,他在《硯邊隨想》裡說:“一個合格的書法藝術家,必須是一個文化人,擁有藝術能力的人,具有創造才華的人。”並提出書法創作與鑑賞的“文化品格、創作品格、自然品格”命題,這是對古人論書途徑“專精——博覽——蛻化”三個逐漸升級過程的豐富和發展。

書法藝術欣賞——書道江湖一道人

羲明認為,文化品格要和而不同,創作品格要逢二則變,自然品格要陰陽和合。只有精神境界高尚的書法家及其充滿感情和生命力的作品,才具備“三品格”。

書法是中國文化精神的表徵,烙有很深的民族文化印記,它的存在,不僅在於其藝術本身,更主要的是它體現了在傳統文化體系中的核心價值。法國前總統希拉剋稱中國書法是“藝中之藝,是民族的記憶。”羲明認為,書法具有畫之魂魄,舞之飄逸,音樂之旋律,建築之結構,氣功之玄理,儒學之中庸,禪宗之靈性,道家之仙境,佛之氣象,博大精深,不能捨棄某家,也不能拘泥某派,要博採眾長,既要傳承,更要創新。湖南深厚的文化傳統和人文主義精神,對書法藝術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說岳麓書院是傳統文化的代名詞,那麼,陳羲明則是湖南書法的守護者。羲明注重學習古人碑帖和經史古籍,重視實踐,他遊歷四方深入生活,投訪宿師廣交朋友,設立“湖南省六合國學書院”傳播古代文明。他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藝術良心的堅守者,他對書法熱愛、執著,其作品充滿了文化氣息。

創作品格包含三個方面:一是求變。要求每個點線要有變化,包括起、承、轉、合等用筆的變化,速度的變化,結字的變化,章法的變化等,創作上的求變,極大地豐富了書法的藝術性。古代傳世佳作,千姿百態,萬紫千紅,都發端於變化二字上。二是矛盾。在變化中製造矛盾解決矛盾,為每一個字抑或每一幅作品創造和諧的時空,讓點和線都賦予書法家的情感和生命力量。三是規律。從逢二則變到逢三求律,發於變,止於律,從特殊性中找到普遍性,彷彿音樂之韻律,扣人心絃,美不勝收。羲明的書法來自傳統,立足當代,走向未來。他說,要書如其人,更要書如其時,沒有傳統,就無所謂創新;沒有創新,傳統就會死亡。藝術的誕生,往往在“入”和“出”之間,如放風箏,其飛翔的空間高度全在心中,飛的太高要收,飛的太低要放,要有的放矢。

書法的藝術形式最能反映莊子的道家思想,其理想境界是擺脫“有用”,達到“無用”,這種精神自由的獲得,通過“遊”來實現,“遊”貫穿了《莊子》的全部思想。書法是黑白世界中“心”的自由表達,它充分體現了莊子“無用”之“大用”的“遊”之思想。對此,羲明深有感觸,他說:“使筆如使心,披閱古今,簡汰萬象,勵煉意志,去除習氣,舒發情感,正其性命。”通過個人的主觀感受與客觀的線條在時空意識中進行碰撞,產生的“火花”就是自然品格。他崇尚莊子,自號九閒道人,置“三緣堂”為道場,呼朋攜友,悟道行道。

書法藝術欣賞——書道江湖一道人

九閒道人,界於出世與入世之間,他長髮披肩,仙風道骨,既有魏晉之遺風,又兼明清之典雅;說話做事,慢條斯理,溫文爾雅;他思維敏捷,學識淵博,見多識廣,感性裡蘊藏著理性。儘管已年近花甲,其心態依舊年輕,充滿活力。 我與羲明神交已久,時有電話、書信往來,但未曾謀面。前不久,他連續兩次到榕,我們一見如故,相見恨晚,我們在長樂海邊喝酒,在福州西湖邊吃茶,他滴酒不沾,精通茶道,從武夷山大紅袍到湖南黑茶,從西湖龍井到雲南普耳,天南地北,古今中外,無所不談,每天都聊到凌晨才盡興而歸。

羲明1955年生於福建南平,自幼受家風影響,初臨二王,後學歐、禇、顏、柳諸家名帖經典。1974年參軍入伍,從事宣傳工作,毛筆是他戰鬥的武器,宣傳欄成為了戰場,八十年代開始研習碑學,尤鍾情《爨寶子》、《爨龍顏》等,上溯漢魏,下涉宋明,書風從秀麗典雅過渡到恣肆爛漫。1993年轉業分配在湖南省文聯書協,任副主席兼秘書長,他是中國書協理事、評委,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導師,全國“德藝雙馨”書法家。他先後師從沈鵬、王琳先生,善隸書、楷書、行書,尤得草隸之妙。中央電視臺、湖南衛視等媒體先後對羲明的藝術人生進行了專題採訪,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蘇格拉底說:什麼是美,善就是美。羲明深有感悟:“故鈐小印,‘守死善道’,置為座右,以之治書、治學、治世,無有罔惑。”書法家的責任,就是儘量把真善美結合在一起。美體現在風格上,風格就是書法家的背影。看羲明的作品,多是有感而發之作,他從視覺形象中得到啟發,從傳統中發現新意,把形式美的獨立性演繹成抽象性,以白計黑,或以黑計白,匠心獨運地處理每個字的點劃,乃至疏密、布白、題款等,這些表現,都是他身處真山真水間的真切感受,其作品有很強的形式美,佈局豐富,書路開闊,小字有質,大字有勢,或驚濤駭浪,或秋高氣爽,或高山流水,或雲淡風輕;既有風生水起的激情,又有潤物無聲的淡然,點劃裡有“類萬物之情,通神明之德”,在傳統的古典裡透出一股濃重的時代氣息,以人文主義的情懷,給書法的發展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呈現給一個時代美麗的精神圖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