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萬畝水面養殖,6年600倍的發展速度,從廚子到千萬富豪

他從最初的300畝水面起家,只用了短短6年時間,養殖水面就擴張到了18萬多畝,成了江西養殖面積最大的水產大戶。他到底有著怎樣不同尋常的本領,又為什麼會有如此驚人的發展速度?

18萬畝水面養殖,6年600倍的發展速度,從廚子到千萬富豪

他從最初的300畝水面起家,只用了短短6年時間,養殖水面就擴張到了18萬多畝,成了江西養殖面積最大的水產大戶。他到底有著怎樣不同尋常的本領,又為什麼會有如此驚人的發展速度?

在江西水產養殖行業,漆昌全是一個讓大家非常佩服的人,他從最初的300畝水面起家,只用了短短6年時間,養殖水面就擴張到了驚人的18萬多畝,成為了江西養殖面積最大的水產大戶。而且,同樣的水面,他敢花別人三倍的租金承包下來,他到底有著怎樣不同尋常的本領呢?

這個湖在當地叫小鄱陽湖,原來鄱陽湖的一部分,跟鄱陽湖主體只隔了一條堤壩,面積12.7萬畝,這了爭奪這個湖裡的資源,湖邊的大塘鄉和康山鄉發生過不少衝突。

水庫養魚:水庫養魚四項必注意

村民吳家興:“以前在這個湖裡面發生了很多糾紛。”

村民徐仕華:“解放前就是大打。”

員工:“老是打得頭破血流的。”

康山鄉和大塘鄉,都把這片湖視為他們生存的資源。為了減少紛爭,近年來,兩個鄉達到一致,把小鄱陽湖向外出租。2010年2月,聽說這裡要重新競標,一個名叫漆昌全的年輕人來到了這裡。

漆昌全:“你這樣看是看不到邊的。”

漆昌全:“我說了,你在湖裡看湖跟岸上看湖不一樣,在湖裡看就是很大很大,沒有承包之前,他們兩個村因為界線經常打架,現在他們政府主張包給外來人,本地人不包,包給外來人好管理,這邊不用吵了那邊也不用吵了。”

為了競爭投標這個水庫,來了不少有實力的外地老闆,但是漆昌全,最終以一年880萬元租金奪標,是前一任租金的三倍。

村支書:“給我們村上帶來很大經濟,我們村上每一個人都可以多得200元錢。”

村民:“家裡5個人就是1000,6個人就是1200元。”

以前的租金是240萬,漆昌全竟然出了880萬,村民都非常高興,但是這麼高的租金不免引起人們的猜疑,甚至有人猜測,他準是富家的公子哥兒,在往水裡扔錢。

村支書:“他們就講他投了那麼多錢,他拿什麼東西來養,養什麼東西,養甲魚嗎,因為我們農村說養甲魚比較貴。”

員工:“這個經常會問的,說你們這不是要虧死啊?”

然而,對於漆昌全來講,這個租金並不高,他有把握創造比以往的投資者更多的利潤。漆昌全租用水面,從來都是出手大方。

妻子李婷:“我覺得他的水庫如果是別人去包肯定不要這麼高的價錢。他就是看好的東西,再高的價錢他也會拿下來,就是這樣的。”

漆昌全:“有這樣的習慣,好像看到東西好就想做,要是原材料不好就不想做,這個鯉魚,我一看到這個鯉魚我就想做了。”

6年前經營的小飯店,一年除去各種開支,剩下的也就是五六萬元,但善於交際的漆昌全在這期間結交了不少朋友。宜豐縣以及附近的上高縣、高安市都以養魚聞名。他的朋友中很多都是養魚的。其中,有一個叫李雪華的養殖大戶,年紀比漆昌全只大四歲,但當時已經是個百萬富翁,李雪華摸索了一套白鰱和花鰱混養殖技術,產量很高,利潤豐厚。

李雪華:“有些水庫和湖不一樣,我可以投資1元掙2元利潤,也就是說200%利潤都賺過,現在還在賺。”

18萬畝水面養殖,6年600倍的發展速度,從廚子到千萬富豪

每當跟李雪華一起聊天,漆昌全都十分羨慕。

漆昌全:“他那個時候跟我們開過一句玩笑,他說我現在掙錢,就像秋天坐在樹底下一樣的,用掃把去掃落葉,他老喜歡這樣講話的,我們當時聽著心裡就好舒服。”

2004年,一次機會降臨在漆昌全的頭上。宜豐縣一個300畝的水庫公開競標承包,漆昌全去湊熱鬧,沒想到以5萬元中了標。不懂養殖的漆昌全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李雪華的建議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漆昌全:“中標了,就有人說出點錢轉讓過去,我這個朋友他就說你自己來養,自己養比賣給人家划得來。”

李雪華:“我就認為轉讓的話不會賺多少錢,我說你自己賺也能賺十萬八萬吧,少說一點不轉讓,它十多年的合同,品嚐一下不更好,品嚐有味道了,發展規模大一點,這樣我就不支持他轉讓。”

就這樣,廚師出身,只有做菜技術的漆昌全在小水庫裡養起魚來。養殖的品種主要是白鰱和花鰱,在李雪華等一些朋友的指導下,第一年就豐收了。

漆昌全:“產量很高這個水庫建庫以來,可能我第一年養魚的產量是最高的,但是到了年終多少,產量一共是17萬斤。”

300畝水庫出了17萬斤魚,創了這個水庫的紀錄。漆昌全想承包更多的水面,但是宜豐縣的養殖業發達,想承包水面很困難,而且租金比較貴。2005年,漆昌全聯合李雪華開始到外面闖蕩。

漆昌全:“然後我們就照著那個地圖,江西地圖,地圖上有好多水庫嘛,我們就挑大一點的,挑離我們家鄉近一點的,找了好多水庫。”

第一次體驗到了水庫養殖的財富誘惑,漆昌全便想擴大面積。在離宜豐縣500公里的鷹潭市,漆昌全看上了一處8000畝水面的水庫,為了得到這個水庫的承包權,他不惜重金投入,但這個舉動讓他差點傾家蕩產,也是因為這個舉動,他掌握了大水庫養殖的竅門,讓他從此走上了養殖面積快速擴張的道路。

漆昌全:“他見我們面的時候是無心要賣,沒有要賣的心,然後我們就說,你們一年能掙多少錢,是不是我們多給點錢給你能談得好呢。他當時也本著好玩一樣,跟我們談著玩的樣子,也不知道我們能出這麼多錢。”

這片水庫,找桂建清要出錢轉包的人很多,桂建清都沒捨得賣。

桂建清:“他們跟我談,我跟他們談,從來沒談成,他們講給我100萬,50萬,我說你們談都不要跟我談。”

靠這個水庫桂建清一年能掙四五十萬,是棵搖錢樹。他開玩笑似的對漆昌全開價250萬,本想嚇走這個年輕人。沒想到,漆昌全竟然接受了。

桂建清:“一年50萬,還有六年300萬,他拿250萬,又沒有風險是吧,我錢都到了口袋了,沒有風險,我說好,賣掉。”

李雪華:“人家都說瘋了,碰到了幾個傻瓜。”

桂建清的水庫一年利潤也就是50萬左右,還剩下6年承包期,漆昌全轉包費出了250萬,相當於桂建清不用經營就白得到剩下6年的利潤。除了這筆轉讓金,漆昌全每年還要交納6萬元租金,這麼大的投入,桂先生認為這個小夥子肯定會虧本。2005年9月,漆昌全從親戚朋友那裡借錢,跟李雪華共同湊了400萬元,用於轉讓費和前期投入。8000畝湖面,放下了100萬尾魚苗,他們預想,這些魚苗到了幾個月後應該能出300萬斤魚,魚苗投進去最初一段時間,漆昌全每隔十天左右就要觀查一下魚的長勢。

漆昌全:“有一條,哎呀好,長得很漂亮,這條魚漂亮,鞋子都溼了。”

漆昌全經常用絲網捕上來一兩條魚,抽樣觀察魚的長勢。

18萬畝水面養殖,6年600倍的發展速度,從廚子到千萬富豪

漆昌全:“看著它吃得很飽,每根腸子都吃得飽飽的,魚泡大大的,這魚很健康,很健康,它生長得就很舒服,就是要看他生長得好不好,對對對,長得好不好,主要是看這個。”

最初一段時間,魚苗長勢不錯,一個月,重量就翻了一番,然而很快漆昌全發現這些魚的長得越來越慢。

漆昌全:“看那魚總是那麼大,個子長不大,魚又不肥很瘦。”

幾個月後,漆昌全請來了捕撈隊,這魚能捕上來多少,他心裡真沒底。

漆昌全:“打了20多天才打了4萬斤,這個小萬師傅,就發現這個問題就跟我們講。”

漆昌全:“對。”

捕撈隊員:“是啊。網下去了撈不上來大魚。都是小魚,然後我就跟他們反映,如果不抓掉一批小魚,魚就不會長大,那魚密度太大。”

捕撈隊員:“那沒辦法,賣得再便宜有人要,反正魚再小也有人要,就是價錢問題,本來是賣3元錢的一斤的,你跌到1元多一點,人家鄉下的老表,小的只要便宜就大量買。”

本來想一年翻本,哪成想本沒撈回來又損失了100多萬,漆昌全非常失落,自己原本寄很大希望的8000畝水面,不但沒有掙到錢,還讓家人一起背上了沉重的債務。

漆昌全姐姐漆群英:“因為他當時自己是沒錢,我們家裡沒錢,都是借來的。”

漆昌全母親:“不成就討飯去了,虧了本怎麼辦。”

為什麼換了個水庫養魚,魚就養不起來了呢?漆昌全跟別的養殖戶交流,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漆昌全:“我們水庫大,我們投魚種按小水庫的比例投的,我們投肥料呢,就跟不上,把肥料沒有按照小水庫那麼投,魚就不長嘛。”

水庫養魚:水庫養魚有三大優勢

2007年,漆昌全吸取前一年的教訓,減少了魚苗密度,一畝投放不超過60尾,8000畝水庫一年的利潤達到200多萬,一年就收回了轉讓費。這時漆昌全又發現了一個秘密,這個發現讓他再一次挖掘了大水面養殖的潛力。

漆昌全承包的水庫面積都在千畝以上,每個水庫一年至少要捕三次,分捕上市,要請專業的捕撈隊來操作,那麼這麼大面積的水庫,一畝只有幾十尾魚,怎麼把魚撈上來呢?原來,捕撈隊要在賣魚前一天,把一個大網箱放入水中。

漆昌全:“我讓他們慢一點操作,你就看得到。”

捕魚工人:“這塊都是個網箱,這全部是,現在魚已經在裡面了,在裡面它進了袋子,進了口袋。”

捕撈隊員:“我們把網一拉,這底就上來了,我們中間一拉,這魚就翻進這個排裡。”

捕撈隊員:“嗯,你們可以看看啊,竹排踩下去,把那個網拉起來,那魚就全部往這邊走了,就全往排裡走了,你看。”

用這種方法,95%的魚都能捕上來,只有5%左右的漏網之魚。

漆昌全:“把這條花鰱抓起來拍個照。”

漆昌全:“有十多斤,有,漏網之魚,有三年了。”

運輸魚的工具是個竹筏子,用它在水裡運出幾公里不成問題。

捕撈隊員:“為什麼要用竹排?用竹排這魚不會缺氧,有縫隙中間漏水的,有縫,這魚不會缺氧。”

漆昌全:“他那魚的質量很好,魚賣的鮮度,質量都搞得很好,這對於我們來講就是成功的捕撈,抓上來之後魚的皮毛特別好,皮毛特別好,那種魚到市場特別好賣。”

水庫裡面養殖的都是白鰱和花鰱,花鰱又叫鱅魚或者大頭魚,白鰱以浮游植物為主要食物,而花魚則主要吃浮游動物。2006年,一直合作緊密的漆昌全和李雪華在投放兩種魚的比例上產生了分歧。李雪華按照以往經驗,堅持這兩種魚的比例是一比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