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手機號碼”為壓實監督加“碼”

近日,在恩施州鶴峰縣召開的作風和環境突出問題座談會上,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王闖向與會者公佈自己的手機號,並表示,“企業發展中遇到職能部門不擔當、不作為、怕作為的,可以直接給我打電話”,極大提振了企業家們的信心。(5月29日《湖北日報》)

向企業群眾公開手機號碼,通過拓寬監督渠道,以幹部群眾溝通“零距離”換來上級對下級、紀委監委對職能部門監督“零距離”,提高監督執紀問責精準性,既減少了普遍監督成本,又提升了監督質效,彰顯了監督者的擔當與智慧,類似的做法值得借鑑。

眾所周知,不擔當、不作為、怕作為是一些地方職能部門和幹部長期以來的“作風病”,不同程度地困擾、侵害著群眾。“作風病”生在幹部身上,卻痛在群眾心裡。黨的十八大以來,正風肅紀向縱深推進,大多數幹部作風實現了向好轉變,但少數幹部仍然心存僥倖、我行我素。較之規避不作為帶來的局部傷害,如何“精準”查處不作為,根除作風弊端,促進作風全面過硬,或許是更受人們關注的事,這也對各級紀委監委提出了更高要求。

加監督主體擔當之碼,讓不為者有所為。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黨章強調紀委是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監察法也明確監委是行使監察權力的專責機關,賦予了紀委監委神聖的權力,也凸顯紀委監委監督的唯一性和擔當的必須性。當看到,有“位”者不“為”,既暴露出黨員幹部理想信念缺失,不懂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的為官之要,也折射出監督不力甚至監督缺位,致使權力遊離於制度的籠子之外,演變為不作為、慢作為和亂作為的作風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要破解“四風”難題,就需要監督執紀者勇於擔當、敢於“亮劍”,始終保有力戒“不為”之弊的決心和勇氣。

加監督渠道暢通之碼,讓辦事者辦成事。過去,對於“一把手”的監督,普遍存在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的難局,暴露出監督的軟肋。近年來,各地推行諸如公開手機號、“四風問題隨手拍”“掃碼評議”的監督方式,對於精準查處問題,破解監督難局產生了奇效。對於辦事者而言,這些監督方式就像是開了一扇反映問題、表達意見的“窗戶”,而對於幹部而言,無疑是上了一道無形的“緊箍”。在“緊箍”巨大的監督壓力之下,“伸手必被捉”成為違紀違規者的必然歸宿,並且“潛伏期”更短。以有效監督促進真正有為,才能讓辦事者真正辦成事。

加監督職責落實之碼,讓違紀者繩於紀。執紀問責是紀委監委的主責主業,職責是否落實到位,就看秉公執紀是否到位。在全面從嚴治黨戰略佈局下,我們黨堅持“打虎”“拍蠅”“獵狐”一起抓,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取得了反腐敗鬥爭歷史性成就。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統計,2018年以來,截至4月30日,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4012個,處理19900人,可見,違紀者仍然大有人在,必須毫不動搖地保持監督執紀問責戰略定力。監督者必須以更強的政治擔當和責任擔當,深入查糾幹部中存在的作風問題,將違紀者繩之以紀、繩之以法,正本清源,以此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推動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