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又來到常熟,一天的時間裡,有去重複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我總是貪心的,妄想一日裡,能去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風景。但光陰總是匆匆,如水流逝。

磨磨蹭蹭出發,已經近午,打車去興福寺,寺廟在虞山北麓腳下。大約因為古剎在當地名氣頗大,並且年生久遠,所以人氣很高。喝茶的,禮佛的,觀光的都有。多為喝茶者。遠遠近近的水榭樓臺,密密麻麻的圍滿茶座,一杯清茶,一碗瓜子兒,似乎也可以閒閒的度過一日。普通的茶水10元一杯,白茶要50元。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沿途有老人售賣山貨,聽不懂當地語言,只覺得音韻鏗鏘,有些節律感。一盒檀香只得5元,一小包曬乾的金桂,卻要15。可見,任何東西的價值,都並不絕對。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寺廟始建於南齊,歷經毀損與重建。門前石獅頗見滄桑與古樸,佈滿青苔,歲月磨去了曾精細的稜角。兩株怪柳,若垂垂老者,需要木條細棍支撐扶持。門前的匾額雕刻蒼勁。

寺門近在眼前,周圍的植被茂密,古木參天。春天來得陸陸續續。故而有些樹木,仍然光禿著枝幹,一帶水流環繞寺廟,曲水裡,也倒映著枝條的身姿,張牙舞爪,交錯纏繞。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橋墩周圍有紫色的花朵盛放,連成一片,初時,以為是斷腸草。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還有另外一種紫色的花,在一方小庭院裡,朝一個方向,盛放著,如同爭先恐後的魚群,追逐著春天的氣息。滿庭初生的春花,春草,柔弱,但已具燎原之勢。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寺內有白蓮池,一株數百年玉蘭,似乎只剩枯褐樹皮,被一路防護著,橫斜靠在一段鋼筋上,蜿蜒曲折探入水池。不多的枝條,還勉力綻放著花朵,雖然看似奄奄一息,卻曾繁花滿枝。且花色飽滿,圓潤碩大。水池清澈如碧,可見潭底。穿過潭水,似乎能透徹照見自己的內心,澄明如鏡。這個季節的玉蘭,已經開敗,但獨此一景,已頗具禪意。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禪寺很大,透過走廊的門廊,能看到一重又一重的光影交錯,明滅。顯得空蕩蕩又寂寥。突然明白遁入空門的含義。走過這一重又一重的門,沒有世俗的喧囂,入目,入心,皆是安寧。也算得一種大徹大悟。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寺中有米芾題字,彼時寺廟還叫做破山寺。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過一個迴廊,進入小小一隅,對聯引人沉思。有點被堪破心事的慌亂。題為“為甚到此”對聯為“此處山林幽深,初心潭影空照”,我想許多時候,我們所尋找的,照見的,靠近的,不過是自己漸行漸遠的初心。我想成為什麼人,我想做什麼事,我更喜歡做什麼,其實心裡一直有答案。也許只是蒙塵而已。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玉佛殿門口,隨風飄搖著一樹一樹的許願結,我們未完成,未了的心事,那樣多。我們所祈求,所奢望的事,那樣蕪雜。只不過,終究,會隨風消散。糾結成團的結,會得解開,傷害會癒合,疼痛會止息,快樂也會磨滅。諸班煩惱世像不過是過眼雲煙。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粗略的看完寺廟,接著開始爬山。虞山只得260米,坐落在常熟市中心,極有歷史人文淵源。因為較低,不若別處高山深壑風貌卓著,只是一片綿延的蒼翠青山。素來有,十里青山半入城的說法。

從古自今,文人墨客多有路過,寫詩題字流連駐足。可以尋訪的古蹟不少。也有許多名人墓地。最遠者,長達數千年。墓穴,山體,早已息息相關。只剩林間綠樹,從花,雜草而已。沿途有小小石牌,簡要記述來龍去脈。譬若為讓位與弟而出走的仲雍之墓,吳國開國之君周章之墓,孔子弟子言子之墓....

登山到,近興福寺一側,是大塊大塊石階,粗糲,原生態。拾階而上,看不到盡頭。石階一側,有蜿蜒順勢而下的山澗溪流。有山,有水。儘管水勢不大,倒也有些靈氣。後來才留意到,這條不起眼的小小溪流,竟然有個響噹噹的名字,破龍澗在水源充沛的季節,應該是另外一番聲勢宣天的景象吧。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初初登山時,並沒有太多景觀,樹木粗大,可見有些年頭。或枯敗,或抽著新芽。並沒有花。矮草仍然枯黃著。沿途有人售賣藤條,手工編制的動物植物,栩栩如生。手極為精巧的穿行翻飛於藤條間。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我留意到,我沿山而上的石階,人流的方向卻是相反的,來來往往,許多人,倒也並不寂寥。有稚童,蹦蹦跳跳,三步並作兩步,小小年紀,極為利落,倒像個小小男子漢。

一路都有茶園,茶樹低矮,我懷疑是新近種得。不遠的盡頭,是盤山公路,通向更遠處的山巔。一路上一叢叢的金色小花開得極為豔麗。細細看來,花朵是成串的,綠葉極少,兀自金燦燦一片。照亮了遠近的叢林。紫葉李快要開敗,雪白淡紅相映襯,沿途不疾不徐行走,都有叢花可以欣賞,倒也怡然自得。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山中居然還有未曾開敗的臘梅,盜得一些幽香,置於包中。山頂被圍起來了,叫做劍山景區,登山並不辛苦,我沒有買票入園。能憑弔的古蹟早已消散在塵土中,無論山巔,山腰,或者山腳。站在山頂,不管哪一處,都算是故地吧。但憑暢想而已。

本想沿著盤山路,繼續走往寶山,無奈,人跡罕至,寬闊的路面,只得我一人,和偶爾呼嘯而過的公交車輛。不得不折返。山頂茶園更多,大片大片,墨綠墨綠,掩映於大樹間。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山頂還有軍事雷達,呼啦啦的轉個不停,初時,遠觀,還以為是兒童遊玩的海盜船。待看清,總算明瞭125路車,因何叫做擁軍車輛。還有若干趟公交車在來回穿行,不高的山,不遠的距離,穿行的車輛似乎過多。

下山,會經過長長的公墓區域。每片區域都有編號。有統一的地方給逝者焚燒香燭紙錢。沿途也有人賣小束小束的鮮花,以祭悼亡者。

主路的風景很好,路旁的花開得正好,突然生出感慨,青山依舊,白雲不改。而人,在塵世中翻滾的時間也不過百年。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小世界,都有起起落落的過往,不管曾經多麼輝煌顯赫,如何富甲一方,終是敵不過歲月的侵蝕,留不住時光的匆匆腳步。而被人銘記下去的,是何種模樣,是何種往事。可是自己所願所想。善也好,惡也好。美也好,醜也罷。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沿途有許多大大小小小庭院,亭臺樓閣,古墓,遺蹟。需要花時間仔細研究,參照歷史唏噓懷想。虞山城牆,始建於西晉。言子墓道始建於西漢,仲雍遺蹟,已有三千年歷史。小小的一座山峰,,經歷如許多滄桑與沉浮,過往與繁華。讓人心生感慨。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吳越之地歷史文化悠遠。同時也似乎從這悠悠,穿行而過時間中,照見了當世,以及未來。青山不改,綠水長流。這些矗立千年的遺蹟,承載以磚石,尚且磨礪,風化至此,那麼一具肉身的凡人,又算得上何等的渺小呢。這些見證歷史,默默無言的石塊,這些生長在時間縫隙裡的樹木,植物,枯榮,繁盛,可有任何記憶,可有音容笑貌,風華往事鐫刻其間。

山澗裡,一叢一叢的紫藍色花朵,已經開到燎原。幽蘭幽蘭,若是夜間,明月當空,會得像螢火蟲落滿原野的忽明忽暗,盈盈而亮,柔和,神秘。像細草間,密密麻麻編織的童夢,會否得像綠野芳蹤,追尋於植物動物的蹤跡,可以去到另外一個異想世界。

綿密的叢花叢草,有一種香氣,不膩人,但也不深刻,看起來催眠又蠱惑。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山腳,不遠處,是常熟博物館,停車場裡,櫻花開得茂盛。我墊著腳,一樹一樹的拍過去。天微藍,雪白被映襯得更加無暇,明亮。垂絲海棠,也開始綻放,一直覺得這種植物很美,花苞頂端有微微的緋紅。伸出的細細枝條,像掛著的一顆一顆鮮嫩可人的櫻桃。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接著,步行去往翁同龢故居。隨意找了家餐館填飽肚子。卻是小小驚喜。紅燒雜魚,讓我現在看圖片仍然口舌生津。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翁同龢是晚清人士,曾任光緒,同治兩帝之師。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是看《我有傳家寶》節目,翁家後人給上海圖書館,捐贈了極多藏書,閱讀,藏書是很好的治家,化育子孫,興旺門第之法。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這條小小的巷道,又叫狀元坊。故居內,最有價值的是綵衣堂,命名來自綵衣娛親的典故,可見翁家也是至孝之家。有明代的100多幅彩繪。但遺憾的是,我在諾大,空曠,挑高的廳堂中,看到的都只是破敗和斑駁。木質,古舊的房舍,有一種特別的涼意,置身於堂前,遙想數百年前的興衰過往,若恍然黃粱一夢。

木門很高,整棟建築,門檻也很高,快到膝蓋,這大約是古代所謂的高門大戶。應該有多處是重建,但綵衣堂卻是遺蹟。幾扇開著的木門,紅色的漆已經褪色,斑駁。我輕輕的撫摸木門。木頭不會說話,但它曾經歷怎樣的沉浮,兵荒馬亂,戰火頻仍,榮耀與衰落,都不過,鐫刻在時光的痕跡裡。

常熟不算是旅遊城市,雖然有許多古蹟,但來往的遊客極少。我獨自在庭院中緩緩穿行,佈置的展廳和別處也近相同,其人的生平,筆跡,用品...試圖還原的居室,庭院。

滿地的青苔,在日光裡,生機勃勃。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方塔圓,已經閉園,附近的評彈館也關門了。這大概就是世事,總不圓滿,總有殘缺。

訪古虞山(常熟虞山,興福寺,翁同龢故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