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單變保單,銀行的所作所為在將儲戶一步一步逼遠

銀行,一直以來都是廣大人民最為信賴的機構,尤其是對於一些農民來說,因為知識水平有限,而且對於互聯網知識也沒有過多的瞭解,所以在他們心中,銀行就是存錢最權威的機構,也是最值得信賴的機構。但是,近些年,一些銀行正是因為利用了一些儲戶的這種心理,不僅多次向沒有理財知識的客戶推銷保險,更是讓一些去存款的客戶最後拿著一張保單回來了。

存單變保單,銀行的所作所為在將儲戶一步一步逼遠

“存單”變“保單”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有些銀行的銷售人員為了提升自身業績,在遇見一些想要存款而對理財知識又不懂的儲戶時,以某項產品的利息比將錢存在銀行高多了的藉口鼓動存款人將其買成理財產品,混淆視聽。尤其是一些不識字且沒有理財知識的農村的老年人,遇見這種情況的不在少數,後來還是在自己的子女查看存單時才發現變成了保單。那麼,當我們發現自己或者是自己的長輩在遇見這種情況的時候,又怎麼做呢?

首先,保險是有猶豫期的。如果在拿到單子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存單”變成了“保單”,要及時聯繫銀行的工作人員,因為保險在購買10天(有的是15天)之內是猶豫期,在猶豫期內是可以退的,只要收取一個工本費就可以了,其他的費用照常退還。

存單變保單,銀行的所作所為在將儲戶一步一步逼遠

最後,買完保險後,保險公司在一段時間內會進行電話回訪的,可以讓保險公司將當時的電話錄音調出來,認真聽當時的錄音,看回訪的人員有沒有詳細告知與該保險有關的一些情況,並且對於一些保險、期限等詞彙有沒有做迴避。一旦有某些證據證明儲戶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了這份保險,與保險公司或者是銀行沒辦法調解的話,我們應該用法律捍衛自己的權益。

存單變保單,銀行的所作所為在將儲戶一步一步逼遠

其實,以上都是在情況發生後才能採取的一些措施,而在生活中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想辦法預防此種情況的出現,不管是自己還是身邊的一些長輩,對於存錢,一定要謹慎,不要為了貪小便宜而糊里糊塗地買成了保險產品。而對於一些不識字的長輩,一定要告訴他們存錢的時候要跟自己比較熟悉的人一塊兒去,並且在簽字的時候一定要確認究竟是不是存單,不要聽銷售人員的一面之詞而被慫恿著買了其它產品。

近些年,這類事件層出不窮,有時候我們是沒有辦法進行杜絕的,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涉及到錢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認真地進行檢查核對,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