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和東漢兩漢之間的軍事實力,誰更強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兩段時期。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和項羽趁勢而起。項梁立楚王的後代為楚懷王,並且各自舉兵討伐暴秦。劉邦率先攻入關,秦王子嬰投降,劉邦入據秦都咸陽。項羽未實現“先入關者為王”的約定,後退軍霸上。此後,項羽漸握大權,並建立西楚,分封諸侯,立 楚懷王為楚義帝,自封“ 西楚霸王”,將劉邦封在蜀地,並將劉邦的封國 國號定為漢。前206年八月,因楚義帝為項羽所弒,劉邦揮軍東出,拜韓信為大將,公開聲討項羽,拉開了楚漢之爭的序幕。前期雖屢屢受挫,但知人善任,重用韓信、張良、蕭何等人才,在最後的垓下戰役中,劉邦贏得勝利,項羽自刎烏江,西楚覆滅。前202年二月,劉邦大軍行至氾水之陽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等諸侯王聯合上書,請求劉邦稱帝。劉邦為了表達一下客氣,經過幾次謙讓後劉邦才答應:“諸侯王幸以為便於天下之民,則可矣。”於是,二月初三在“汜水之陽”的定陶(今山東菏澤市)稱帝,建國號為漢,史稱西漢。新莽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漢朝宗室出身的劉秀趁勢而起,先後擊敗各地割據政權,重新完成漢帝國統一,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仍沿用漢的國號,史稱“東漢”,要是研究西漢和東漢誰更強,需要從對敵方面分析。西漢和東漢兩漢之間的軍事實力,誰更強

西漢時,漢景帝在位期間進行 削藩,爆發七國之亂,委任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後,漢廷設法剝奪諸侯王的力量,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時期,對外派衛青和霍去病反擊匈奴,將匈奴驅逐至 漠北,並四處征戰,吞併衛滿朝鮮、收復 南越、降服西南夷、遠征大宛,開拓了北抵 陰山、西逾 蔥嶺、南包交趾、東並朝鮮的遼闊疆域,奠定了漢地的範圍。在與匈奴的戰爭中,霍去病更是留下了“封狼居胥”的千古美談。西漢和東漢兩漢之間的軍事實力,誰更強

漢宣帝時期,西域各國紛紛脫離 匈奴歸附西漢, 中原與西域交往逐漸頻繁。公元前61年擊敗西羌,後委任將軍趙充國實行屯田,加強邊防,使羌人歸順。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賢撣率萬餘人歸附,鄭吉大破車師、威震西域,漢宣帝在烏壘城正式設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諸城郭國,總管西域事務,保障 絲綢之路的安全與暢通,正式將西域納入中國版圖,最後更是解決北方匈奴邊患問題,將其直接趕到了歐洲。西漢和東漢兩漢之間的軍事實力,誰更強

東漢漢明帝時期。命竇固、耿秉征伐北匈奴。漢軍進抵天山,擊呼衍王,斬首千餘級,追至蒲類海,佔據伊吾。因此西域各國皆遣子入侍,第二年復置西域都護府,西域在經過中原內亂後,65年後重新歸與漢民族治理。永平十二年,位於今雲南、緬甸北部一帶的哀牢國舉國內附東漢,漢明帝設永昌郡。哀牢之地,東起哀牢山,西至緬北敏金山,南達今西雙版納南境,北抵喜馬拉雅山南麓,哀牢國內附初步奠定了中國對雲南地區的統治範圍。

西漢和東漢兩漢之間的軍事實力,誰更強

總體來說,軍事上西漢能夠擊敗不弱於己的匈奴 ,體現西漢時期軍事實力超過東漢,但也並不能以此說東漢弱,畢竟東漢時期,匈奴並不能形成巨大的軍事實力對北方造成大患,可能並沒有完全體現出他的真實軍事實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