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牆這道福州名菜體現了福州和福州人的什麼特色?

胡文欽

佛跳牆是福州傳統的名菜,也是滿漢全席裡很重要的美味之一。佛跳牆的選料精細,調味豐富,用料大都很珍貴,皇家的佛跳牆,以海參、廣肚、魚翅、鮑魚、鴿蛋、火腿、瑤柱、蹄筋等20多種山珍海味為原材料,加骨湯、紹酒等輔料和多種香料精工調配,再將荷葉密封於罈子中,用文火慢慢煨制而成。

佛跳牆把幾十種原料煨於一壇,既有共同的葷味,又保持各自的特色,味道鮮美絕倫。關於佛跳牆的來歷,眾說紛紜。一說其成菜於1876 年(清光緒二年),福州揚橋巷官錢局的一位官員,在家宴請福建布政司周蓮,其紹興籍妻子下廚製作“福壽全”一菜,周蓮吃後讚不絕口,於是命衙廚鄭春發仿製。1877年,鄭春發離開周府,在福州創立了著名的聚春園菜館,福壽全成為主打菜,轟動一時。因為福州話裡“福壽全”與“佛跳牆”相似,很多人聽成了“佛跳牆”,店家遂改了名字。彼時,有“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的詩句,令佛跳牆的名聲更大。

此外,費孝通先生考察認為,佛跳牆是“乞丐菜”。乞丐每天提著陶缽瓦罐四處討飯,把討來的各種殘羹冷炙倒在一起燒煮,香味四溢。據說高僧玄荃聞到了香味,禁不住跳牆而出,這道菜得名“佛跳牆”。

閩菜起源於福建省的泉州,這裡物產資源豐富,民俗特色鮮明,飲食文化各異,泉州人民在海外交通的拓展與遷徙,以及和平共處互相包容的宗教信仰,都為閩菜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現如今,佛跳牆已經不單單是福州的一道名菜,也是閩菜的代表。它的原料、做法、口味等,處處體現了福州和閩菜包容、多元的海洋文化。


蝦吃

擅長營銷。攀龍附鳳的扯上一些典故,再臆測一些特殊功效,迎合了政商需求,然後身價倍增!是一個成功的菜!有陽春白雪的身世,有皇門貴胄的身價,再有下里巴人的功效,貼上地方特色標籤,有面有裡,不吃都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