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魁不意外,汪峰的意義超越“第一名”

奪魁不意外,汪峰的意義超越“第一名”

《歌手2018》第八期節目結束,汪峰最終奪魁,這個結果絲毫不意外。

如果完整關注過節目走向就應該清晰知道,在名次位置這方面,汪峰持續處於穩中提升的態勢。按照如此發展,我甚至有種強烈的預感:汪峰是本季節目終極“歌王”的最有力爭奪者。對於這位沒有明顯勝負心的歌手而言,此番“第一名”似乎是對他良好心態的嘉獎。由此,汪峰其實也詮釋出“競賽”的本質要義。即,只要專注於打磨作品跟演唱,好名次,它會順利到來。

如果把這段編寫成劇情,就是標準的逆襲大戲。節目開播前,大眾對於汪峰的預期偏低,認為這位“搖滾”歌手在節目裡的發展不會順利。但是,從第一場競演開始,汪峰即刻展示出良好表演狀態。隨後幾期,保證演出水準的同時憑藉對音樂獨特的認知,展示出優質音樂人專業素養,圈粉無數。現在的“第一名”,屬於正常劇情推進的結果。

看得出來,本期“第一名”對於汪峰而言是徹底“釋放”,得知結果後強聲的“Yes!”歡呼即是最佳證明。當然,從隨後奪冠感言裡可以聽出來,汪峰的欣喜並不是為自己,而是因為回饋了身邊人。對於合夥人李銳大哥,對於樂隊,還有其他。

有的歌手,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負責創作製作以及演唱呈現能諸多工序;有的歌手,一個人代表著一支隊伍,TA身後是夥伴樂隊親朋。汪峰,即屬於第一類也屬於第二類,他是一支隊伍,他還代表著一支隊伍。所以,在《歌手》舞臺上,汪峰的形象不是單一平面的,而是立體飽滿。

除卻演唱呈現,其實每回合發言都是在不斷展示立體飽滿的形象。所以,單純的“第一名”並不能完整詮釋汪峰,在本期奪冠感言裡,我就解讀出超越“第一名”的內容。

奪魁不意外,汪峰的意義超越“第一名”

他提到洪濤老師,說洪濤老師會向他委婉地提出繼續練好嗓子以及把現場打磨得更加精緻。言語間,可以看出汪峰的誠懇跟感激。這段重點不是汪峰嗓子或者現場的問題,而是作為成熟音樂人保持對外部建議的開放性。講真,做到這點很難,尤其還是在業界已經取得足夠成績的音樂人。

汪峰的開放性或許會打破眾多固化認知,畢竟,通常我們會認為“搖滾”標籤的音樂人都趨向於固執跟自我。但汪峰沒有。他對外部世界是完全接納的態度,即便是敏感的演唱問題,他也能夠坦然接受。這是建立在足夠心理建設基礎上豁達的心態,僅憑這點,汪峰已經是贏的。

更難得的是,開放性並不侷限於外部建議方面。在節目裡他對於音樂創作以及代際溝通的處理都相當開放。前者表現在熱衷於推廣眾多被埋沒的音樂人的優質作品,時劍波的《下墜》,劉昊霖的《兒時》,滿江的《Mr. Man》,貳佰的《的青春》以及本期Ryan.B創作的《再也沒有》,都是屬於經由汪峰親歷推介到嚴肅舞臺從而促使原作以及原作者獲得更多受眾的實例。在作品推介方面,汪峰同步兼顧風格跟語境的開放,風格涵蓋民謠、電子、流行、說唱等多領域;語境則是充滿深入到新時代特質裡,比如《普通Disco》涉及的是二次元。比如馬賽克樂隊的《所有人都在玩手機》關注的是痴迷於電子產品的“低頭族”。再比如此番的《再也沒有》,這首被譽為“抖音熱歌”的作品更是突顯汪峰接觸新鮮事物的積極意願。

從選歌的清晰意圖來講,汪峰的思考明顯深刻。絕對不是隻停留在推薦優質歌曲的層面,而是在通過音樂這種媒介完成跟新時代的“對話”,基於以上解讀,至今的選歌存在明顯跨圈層文化的傾向,二次元、低頭族、短視頻,這些都是某種意義上的文化現象。所以,汪峰的演繹本質上是在展示特定文化,構建當下社會的各種形態,甚至可以講是在,為時代發聲。

不應當低估汪峰這類看似俗氣的嘗試,這其實是在進行嚴肅的文化探索。尤其考慮到汪峰屬於典型的70後老派音樂人,往往審美體系都已經固化,但還能夠保持如此開放性,實屬難得。

對於新事物不僅開放而且可以欣賞,比如在本期節目裡,汪峰就跟華晨宇之間形成良好的代際溝通。汪峰對於這位90後音樂人表達出足夠的認可跟欣賞,在音樂認知方面,兩位甚至達成巧妙默契。在這種時刻,能真切感受音樂的美好。這種美好超越代際,超越風格,很純粹。

他還提到樂隊。《歌手》舞臺上,樂隊是汪峰個人辨識度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最直觀的現象,每期競演,汪峰的陣仗都是最龐大的,臺前他身邊必定組織多位樂隊相伴,他們負責伴奏、互動以及,跟汪峰一起跳“老年”Dsico。總之,鏡頭視野裡汪峰時刻都在強化樂隊的概念。在我看來,奪冠感言裡提到樂隊,一方面是感激,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兩個關鍵詞:“身份認同”以及“群體意識”。

奪魁不意外,汪峰的意義超越“第一名”

“身份認同”講的是汪峰很清楚自己的“來處”,並且以此為傲。樂隊是汪峰的根基,所以,在《歌手》這種大平臺上,他刻意在突顯這種身份。不僅是直觀的成員構成方面,在進行作品重新編譯方面,動用的同樣是樂隊邏輯。以本期曲目《再也沒有》為例。這首歌曲的原作屬於標準的Pop-Rap範式,經由汪峰以及團隊改動,最終呈現出樂隊範式。最典型處理就是通過編排最大限度豐富作品的層次,比如古箏以及汪式Rap元素的加入都成功打造出“記憶點”。尤其古箏加入堪稱點睛手筆,為歌曲整體增添“江湖氣”以及中式味道,由此,呈現出原作不具備的側面。原曲裡的都市感無限擴張,構成整個江湖。此刻,歌曲的意境猶如在現代跟上古間穿梭,有快意恩仇也有瀟灑奔放。


多番競演都證明,處於樂隊語境裡的汪峰,才是最好狀態的汪峰。所以,他才會保持初心,強調樂隊的“身份認同”。

“群體意識”講的是汪峰代表的並不是個體,而是群體。發言裡要強調樂隊這個群體,在進行歌曲呈現時同樣強調群體化。除卻上文提及的諸如二次元等群體外,汪峰還在《下墜》、《兒時》、《Mr. Man》、《的青春》等歌曲裡代表過各種群體進行發聲。

總結來講,主要聚焦的是在都市裡拼搏生活的普通群體。

奪魁不意外,汪峰的意義超越“第一名”

這個群體對愛情有嚮往,對未來有期待,對現實有彷徨,對自己有要求,這些都是汪峰親身體驗過的東西。所以,由他來通過歌曲代表群體發聲,效果會呈現真實跟衝擊。非常難得是,在演繹這些歌曲時,汪峰的角色並不是大明星或者大人物,而是本真的自我。這種謙遜的定位,為汪峰增添更加“落地”的光芒感。此番在《再也沒有》裡,光芒感深層次增強,汪峰所唱的就是這個時代背景下,都市人群們的快意恩仇跟瀟灑奔放,無論是對感情,還是對人生,都如此。

從這個角度來講,汪峰打造作品的意義其實就是為群體提供“排毒發洩”的通道,將其中淤積的小情緒慢慢釋放,最終獲得Inner Peace。感言裡,汪峰說唱完那刻心裡“比較舒服”。我想說,作為觀眾,我聽完那刻,心裡相當舒服。

汪峰對於自己有要求,練聲是為更好呈現作品,這種要求並非說說而已,大家都看到的,在此前節目裡汪峰特意接受聲樂老師的指導。並且,最終效果還不錯。每期演唱都屬於“穩定”,聲帶閉合不錯,發聲意識良好,再配搭優質的語感,汪峰的演唱都能夠打造不錯的聽覺體驗。本期《再也沒有》正是如此情況。

奪魁不意外,汪峰的意義超越“第一名”

此番演唱裡同時突顯出汪峰標誌性的撕裂感,換聲區附近對抗態勢匯聚搖滾的剛烈以及男性的力量。這種態勢實際效果就是“發聲”,由此配合歌曲內容為群體發聲的旨意,這種處理算得是“邏輯自洽”。從為群體發聲角度來看,汪峰在演唱方面的選擇其實都是在進行具備現實感的情形打造,平緩時如訴說,爆發時如吶喊,正如現實中我們的表達。所以,他的演唱通常都能觸發共鳴,把歌曲內容唱進觀眾內心。


在《歌手2018》裡持續關注汪峰至今,我想表明的觀點是,汪峰已經做到極致。作為音樂人,他分飾著好歌曲的推介者,音樂審美的普及者,以及,集體記憶的塑造者三種角色。並且每種角色都完成得相當出彩,那還有什麼可苛求的?所以說,汪峰存在的意義已然超越“第一名”,而“第一名”只是對汪峰最保守的嘉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