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油水”最厚的部门,只要进了这个地方,一辈子花销不愁

提起紫禁城,最容易想起的就是“奢华”二字。紫禁城作为皇家的住宅,必定会有大量奇珍异宝的存在。在皇家没落之后,那些曾经在紫禁城中生活过的王公贵族依然可以靠着曾经的积蓄,在北京城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皇家豪宅的财富储量真的是十分的惊人。

那么,在历史上,真正掌管着这个皇家住宅的到底都是一些什么人?

中国古代“油水”最厚的部门,只要进了这个地方,一辈子花销不愁

如果说,紫禁城的真正拥有着,那毋庸置疑的就是住在里面的历代皇帝。除去皇帝这个绝对的掌控者不说,笔者就对紫禁城进行日程维护管理的管家予以分析,这个管家的权利到底有多大?毕竟,皇帝作为一国之君,不可能为了紫禁城中的事物亲力亲为,所以,对于紫禁城事物的管理,皇帝管家的权利可谓是手眼通天。长官称总管大臣,无定员,由满族王公或满族大臣兼充,秩从二品,乾隆时改正二品。府内所属广储司掌银、皮、瓷、缎、衣、茶六库出纳,织造、织染局亦在其管辖之下。

然而,皇帝的管家都是一些什么人呢?

在清朝时期,紫禁城的大多事物都是由内务府打理的。可能,受许多影视作品的影响,人们对于内务府的认知存在着偏差。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后,即设立了内务府,以管理宫禁事务。顺治十一年裁撤,顺治十八年康熙即帝位后又重新恢复。内务府衙门当时分“内务府堂”及所属“七司”、“二院”等,总机关称“总管内务府衙门”。内务府在很多人的眼中,都是由许多宦官管理掌控的。

中国古代“油水”最厚的部门,只要进了这个地方,一辈子花销不愁

实际上,内务府并不是宦官掌权这样简单,在某种方面来说,内务府的打理和宦官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有清一代,内务府的存在类似于现如今社会中的一种管理机构,只不过,这种机构的存在是专门为皇家服务的。并且,打理内务府的人员大都是皇帝十分信任的人员,清朝时期,内务府的权利分配基本由皇室的“上三旗”所掌控。但是,内务府的这种组成方式,也使其诞生了难以避免的弊端。

因为,当时可以在内务府当差工作的都必须是“上三旗”的人员,这种人员构成方式就不能避免世袭继承和裙带关系的产生。而且,朝廷对于内务府的管理还十分松散,毕竟,都是皇家自己的人在管理自己。最终,皇帝对于内务府权利的放任也就导致了内务府在朝廷中有着一种特殊的地位。

中国古代“油水”最厚的部门,只要进了这个地方,一辈子花销不愁

如果,不是皇上亲自过问,内务府在紫禁城中的权利完全是手眼通天,也就是说,当时的内务府如果皇帝不亲自过问,就没有任何权利可以制衡,至此,这也就导致了内务府中滋生出许多贪污腐败的蛀虫。并且,在紫禁城这个缩小版的国度内,内务府可以认为是这个小国家的权利中枢。

清代时期,内务府所辖制的范围除却紫禁城还有颐和园等其他场所。这些场所所需要的经济花销十分巨大,这也就给内务府贪污腐败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清代有民谣说:“房新树小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那么,内务府的经济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呢?这从历史记载的点滴中,就可以发现其中的端倪。

中国古代“油水”最厚的部门,只要进了这个地方,一辈子花销不愁

康熙在位期间,曾多次去江南巡查,皇帝巡查接待事宜必定是重中之重。在康熙这几次下江南中,多达四次的接待都是由曹家完成的,皇帝出巡期间银两的消耗必定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曹家并没有表现出财力不济的情况。曹家当时只是内务府中一个权力不高下属单位,所以可以看出,当年内务府当年的财力必定十分雄厚。

内务府掌控如此巨额的财富,这其中的掌权官员到底多么富有并不需要笔者多说。如果是太平盛世,内务府也就仅限于私吞财务罢了。然而,清朝末期,随着皇家的实力每况愈下,内务府这些曾经手眼通天的蛀虫就露出的贪婪的本性。“恶奴欺主”这种在太平盛世基本不会发生的事情竟然变成了常态,而作为末代皇帝的溥仪也被迫参与到和内务府的斗争中来。

中国古代“油水”最厚的部门,只要进了这个地方,一辈子花销不愁

根据溥仪的回忆:“内务府这种”恶奴欺主“的行为在清朝末期十分严重,清朝原本的花销大概在每年七十万两左右,但是,后期内务府官员为了自身的利益竟然将开支的数额扩大了三倍之多。”甚至,这种巨额的花销让财大气粗的皇室也吃不消,到后来,甚至出现了开始变卖皇室珍宝维持度日的情况。

与特权有关的一切机构,都会不自觉地随之膨胀。自此之后,内务府贪污腐败的情况愈演愈烈,到了后来,甚至变成了明目张胆的掠夺。据历史记载,内务府曾经串通外人对皇家物件进行拍卖,以此收取大量的回扣。最终,皇宫中大量的奇珍异宝也在内务府的腐败之后流失海外。

中国古代“油水”最厚的部门,只要进了这个地方,一辈子花销不愁

可以说,内务府虽非六部之一,但实际上是一个有权势的大机构,它同皇帝的密切关系赋予了它一种影响与威望,这是其他机构望尘莫及的。内务府的腐败,从本质上来讲还是源于皇室对掌管内务府大臣的过分信任与放任。如果,皇室从一开始就对内务府权利进行合理的划分,也就不会出现内务府私自变卖皇室器物的事情,内务府也就不会有这那手眼通天的权利了。

『《清代内务府与皇家特供》、《内务府:中国古代油水最肥的部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