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有什麼聯繫?

田園綜合體是特色小鎮其中的業態,是國家戰略,是美麗鄉村的升級版,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的生態環境和農業的生產能力,最終解決農民的生活水平。

“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有什麼聯繫?

特色小鎮與田園綜合體如果結合起來搞,就是一個理想的城和鄉的綜合體,而且是帶有田園特色的後現代社會發展形態。

特色小鎮與田園綜合體兩者是相輔相成、共存共生、相互促進的:

特點之一

二者都是國家戰略,一個解決城市問題,一個解決農村問題,都涉及一、二、三產;

特點之二

都是想吸引城裡人、高技術和社會資本,一個解決城市病、地產病,一個解決空心村、田園荒蕪、三農問題;

特點之三

都必須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產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

特點之四

都需要慢慢發展、循序漸進,最好不要搞政府形象工程、一擁而上;

特點之五

都需要政策支持;

特點之六

最後都向田園化、生態化、產業化、循環化、綠色化靠攏。

“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有什麼聯繫?

一、鄉村振興戰略和土地流轉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實現鄉村振興,關鍵的平臺就是“田園綜合體”。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的“田園綜合體”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支撐和主平臺。

“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有什麼聯繫?

所謂田園綜合體,是集高效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是在城鄉一體格局下,順應農村供給側結構改革、新型產業發展,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現中國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田園綜合體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以空間創新帶動產業優化、鏈條延伸,有助於實現一二三產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競爭力的“產業”,實現現有產業及載體(農莊、農場、農業園區、農業特色小鎮等)的升級換代。

土地流轉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的前提和主抓手。所謂“土地流轉”,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經濟組織,即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出讓的形式可以是轉包、轉讓、入股、合作、租賃、互換等方式。政府鼓勵農民將承包地向專業大戶、合作社等流轉,發展農業規模經營。

在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新階段,

田園綜合體建設和土地流轉理應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平臺與主抓手。

“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有什麼聯繫?

二、新田園:鄉村振興戰略的主平臺

美好的“田園”是我國古代人們嚮往的理想空間。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必須著眼於“新田園時代”背景,在城鄉融合發展中創造“現代田園”。

這是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鄉村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聯動發展的一種新模式,是培育和轉換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推動現有農莊、農場、合作社、農業特色小鎮、農業產業園以及農旅產業、鄉村地產等轉型升級的新路徑,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有什麼聯繫?

1. 田園綜合體將成為城鄉一體化的新支點和新引擎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一定要看到,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必須在廣闊的農村地區找到新支點、新平臺和新引擎。具有多元集聚功能的田園綜合體恰好可以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優良載體。也就是說,田園綜合體將成為實現鄉村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聯動發展的一種新模式。

2. 田園綜合體將成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的突破口

近年來,我國將農業供給側改革作為轉化“三農”發展動能的主要抓手,進行了多項改革嘗試,取得了一定效果,積累了良好基礎,下一步,如何將現有改革項目集聚、聯動,形成精準發力、高起點突破的新引擎,在進一步“提質”的基礎上做到“增效”,讓農民充分受益,讓投資者增加收益,將是“三農”領域改革面臨的新挑戰。

3. 田園綜合體將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新樣本

我國農村幅員遼闊,要實現“農村美、產業興、百姓富、生態優”的綜合效益,應該選擇聚居模式。但以往部分地區“趕農民上樓”的聚居模式,並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的宜居願望,也不符合中國鄉村自古以來的田園居住特色。依託田園綜合體,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聚居模式,既保持田園特色,又實現現代居住功能。藉助聚居功能,田園綜合體也將成為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最佳空間。

4. 田園綜合體將成為高端人群的集聚地

在我國現代化發展較快的地區,作為主要潮流的城市化,和非主要潮流的逆城市化是共同存在的。特別是在沿海發達城市,逆城市化的主要群體是高端人群。可以預見,在較為發達的城市,郊區化現象將進一步擴散。而中國人傳統的“田園”情結,也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住在郊區、迴歸田園。

5. 田園綜合體將成為農民脫貧的新模式

精準扶貧最重要的是賦予農民及其從事的產業自主“造血”的功能。田園綜合體集聚產業和居住功能,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新路徑。各種扶貧政策和資金,可以精準對接到田園綜合體這一“綜合”平臺,釋放更多紅利和效應,讓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讓“三農”有可持續發展支撐,讓農村真正成為“希望的田野”。

總之,田園綜合體將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農民增收方式、農村生活方式、鄉村治理方式的深刻變化,實現新型城鎮化、城鄉一體化、農業現代化更高水平的良性互動,實現“三農”發展全面轉型,鄉村全面振興。

然而,鄉村地產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創新,積累了一定能量,但也進入了“瓶頸期”,土地供應機制、開發模式、營銷渠道等都面臨轉型。田園綜合體包含新的農村社區建設模式,同時,田園綜合體在土地盤活機制、建築特色、適宜人群等方面將有一次飛躍式的變革,藉助這一載體和平臺,鄉村地產才能尋找到新的發展“藍海”。

“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有什麼聯繫?

三、土地流轉:撬動鄉村振興的主抓手

土地問題依然是“三農”發展的關鍵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

近年來,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領域,

一項最具活力的改革舉措是“土地流轉”。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建立在土地流轉機制不斷完善的基礎上。

當前,農村土地流轉面臨著多種機遇疊加。

“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有什麼聯繫?

2017年7月,住建部等9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在人口淨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

,按照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的統一工作部署,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可開展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工作。這一探索,為農村土地流轉創造了新的機遇。

同時,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可以預見,隨著扶貧攻堅的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的廣度和深度都將迎來新的轉變。

總體來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田園綜合體建設,必將帶來農村土地的規模化流轉,使土地流轉進入新時代。而土地流轉機制的盤活、規範的建立,又將進一步增強農業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三農”發展邁上新臺階。在“新田園時代”探索土地流轉的新思路、新方法,是政府和市場面臨的共同課題。

“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有什麼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