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麼想到在投資中“無為”的

我是怎麼想到在投資中“無為”的

財富自由,這是每位喜歡投資的同學首先想到的目標,湯圓君也不免俗,自從開始了投資(狹義的投資:用錢賺錢)以來,就勵志要實現財富自由。

但是,對於普通民眾而言,中國的投資項目其實不多。常見的就只有儲蓄、房產、股票、黃金這些,通過幾十年的數據統計可以發現,這幾項投資只有房產和股票的收益率較高。房產的入市門檻比較高,三四線城市沒個幾十萬也是不行的,一二線城市更高;但是股票就不一樣了,手握幾千大洋就可以在股海里浪了。90年代就有一批人通過股市賺到了實現財富自由的那筆財富,看到這些信息後,湯圓君也選擇了投資股票,不過中間的目標經過了幾次迭代。

我是怎麼想到在投資中“無為”的

起初,投資股票只是為了賺錢,沒有很明確的目標;後來投資股票是為了實現財富自由,但是通過閱讀和實踐發現,這個方式有點難;現在,投資股票的目標是為了今後的退休金做準備。

最初的目標很好理解,每個人投資都是為了賺錢嘛,沒啥好說的,但是這樣就缺乏核心,沒有元動力;後來接觸財富自由:不再為了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時間,這是一個多麼誘人的階段啊,所以自然而然就以財富自由為目標了。目標雖好,踐行不易。想通過投資股票實現財富自由,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市場的不確定性、風險性和個人知識的短板,導致99%的人是不可能戰勝市場的(也許根本沒人能戰勝市場)。那要通過股票實現財富自由是不是就不該有這樣的想法呢?這個問題暫時解決不了,就暫時記下來,不管它吧,我的答案一定在某本書裡,想不通就去看書了。

通過對威廉·伯恩斯坦的《有效資產管理》和伯頓·馬爾基爾的

《漫步華爾街》這兩本書的閱讀,我的投資目標暫時變為了賺取更多的退休金,同時把投資定位成了自己的興趣愛好。

我是怎麼想到在投資中“無為”的

這兩本書的核心思想我覺得有兩個共同點:戰勝市場幾乎不可能和合理的資產配置帶來可觀的收益率。那麼既然投資不可能戰勝市場,我們該做什麼呢?答案是什麼都不做!

這個領悟其實在一次和朋友喝茶聊天的過程中,我居然以開玩笑的方式說出來了:

H:你投資的策略是啥?

我:先品了一口茶,然後裝深沉的說“我的投資理念就是無為而治”。

H:哈哈哈

我:這是真的……

那會,並不是真的相信,只是開玩笑。後來的閱讀、學習和實踐的越來越多,我真的確立了“無為”投資的策略。

《漫步華爾街》裡做了一些統計,統計發現:主動投資者的長期收益率和“買入並持有”的投資策略長期收益率相比,存活下來的那些主動式投資基金收益率和“買入並持有”的收益率基本持平或者還不如!

再加上我個人7年(一輩子)的投資經驗,通過分析後我發現:持有的股票時間越長,收益率反而是最高的(而且選股方法就是找個行業龍頭就行),頻繁的殺進殺出,總的收益率其實並不高,因為收益率波動太大,風險反而提高了,還浪費精力。

笑來老師也說:投資最好的策略就是——買入長期增長的好公司,然後握住不動,其中握住不動的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通過對上市公司財報的研讀,我們可以大概率的選出來好公司,剩下的就是買入後能持有多久了。

我是怎麼想到在投資中“無為”的

萬科的傳奇投資人劉元生先生,1988年以360萬股萬科股票,一直持有到現在,市值高達幾十億,每年分紅都在千萬級別。當別人問他為什麼能持有這麼長時間時,他的回答是

“我更喜歡看遠一點,而不是貪近利”。多麼精闢啊,這就是巴菲特說的,找到那種溼溼的雪球(萬科),然後讓滾很遠很遠。

關於投資,或許我們不應該考慮怎麼戰勝市場,而是怎麼擁抱整個市場,然後和整個市場一起成長,享受市場增長帶來的繁榮。所以,投資其實需要我們做的就是“無為”而已!

最後,當你不知道投資什麼的時候,站到鏡子前,你就會看到答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