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得再好,这几点,家长们也得注意要靠自己!

一直以来,家园共育就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非常强调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他说:“幼儿教育不是家庭或幼儿园哪一单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指导要点中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任何笔画都会在白纸上留下痕迹。教育孩子就如同在白纸上画画,只有学校与家庭共同执笔,画才会完美。这样的道理,对如今我们的每一位家长而言,并不陌生。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是孩子最早接触、最早模仿的对象,是对孩子影响最深、影响最大的人。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反映在孩子身上,对孩子产生影响。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就要成为那样的人。

老师教得再好,这几点,家长们也得注意要靠自己!

1孩子良好的品行

一个人的成绩好坏、能力强弱固然重要,但是品行是为人之本!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失。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家教有关。老师固然能够起到授业、引导、解惑的作用,但真正影响孩子一生的,是根深蒂固的家庭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行为影响着孩子的习惯、品性,这远远大于学校教育。

正如思想家卢梭所言: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孩子教育中意义重大。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养不教父之过”之言,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父母以身作则的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全人格塑造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孩子长大成人后,品德是否高尚、处事是否得当,这一切的意义对孩子的人生而言,要远大于遗传智力的影响。

2、孩子良好的习惯

麻将桌旁、电视机前、捧着手机长大的孩子肯定和爱看书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差别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边看电视边督促孩子认真读书时,收到的往往是强烈的逆反心理一样。成人总是拿自己做不到的来要求孩子,美其名曰“希望孩子比自己更优秀”。

老师教得再好,这几点,家长们也得注意要靠自己!

积极进取,有良好心态,有良好生活习惯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热爱学习,充满正能量,独立自主,能够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小大人儿。父母在教育上会省很多心,所以当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毛病时,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

3、培养孩子读书与学习的兴趣

学习与快乐并不是冲突对立的,有远见的父母不会唯成绩论,以“成王败寇”简单粗暴的评价孩子,反而会培养孩子的读书与学习兴趣,发扬孩子的长处,引导孩子不断地弥补自己的短板。

老师教得再好,这几点,家长们也得注意要靠自己!

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不爱看书。但是却没有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爱看书呢?孩子读书的兴趣是从小培养的,两三岁的孩子就该开始读书了,而不是等到了学校之后,让老师培养你家孩子读书的习惯。

你家里的书多,孩子就读的多。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会效仿,反之,你的懒散,你的消遣与懈怠,孩子也会模仿着你做。

4、培养孩子的意志

作为父母,不能只关心孩子吃喝住行,对孩子的关心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在精神层面引导孩子。“养育”孩子,不是只有“养”还要有“育”。除了物质上的满足,父母更应考虑的是孩子精神层面的富足。

老师教得再好,这几点,家长们也得注意要靠自己!

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种教育,都无法保证培养出的孩子都很优秀。老师的引导从更偏向于知识性,而生活习惯、做人道理、坚强意志、为人处事,这些内容父母的培养最为关键。老师没有义务教孩子做人之道。所以,只能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如果你忽略了这些细节与机会,孩子的意志力或情商就会偏差。

5孩子长久的幸福感与心态培养

一个人所在的原生态家庭对他一生的影响很大,夫妻恩爱,家庭和谐,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注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闹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要心里阳光很多。而这个是老师给不了的,却能决定孩子的一生!

老师教得再好,这几点,家长们也得注意要靠自己!

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也没有不负责的老师,只是有时候爱的方式跟不上成长的脚步。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能够让孩子在关键时刻找对方向,但是家庭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我们深信,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榜样,请做一个更加优秀的父母,即使你不够优秀、不够成功,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一颗积极、热情、充满正能量的心。如果孩子还不够优秀,或许是我们做的还不够好。所以,请与孩子一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