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教得再好,這幾點,家長們也得注意要靠自己!

一直以來,家園共育就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非常強調家園合作的重要性,他說:“幼兒教育不是家庭或幼兒園哪一單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幼兒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指導要點中指出:“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

……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任何筆畫都會在白紙上留下痕跡。教育孩子就如同在白紙上畫畫,只有學校與家庭共同執筆,畫才會完美。這樣的道理,對如今我們的每一位家長而言,並不陌生。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是孩子最早接觸、最早模仿的對象,是對孩子影響最深、影響最大的人。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反映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產生影響。我們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就要成為那樣的人。

老師教得再好,這幾點,家長們也得注意要靠自己!

1孩子良好的品行

一個人的成績好壞、能力強弱固然重要,但是品行是為人之本!道德可以彌補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卻難以掩蓋道德的缺失。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與家教有關。老師固然能夠起到授業、引導、解惑的作用,但真正影響孩子一生的,是根深蒂固的家庭影響。父母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行為影響著孩子的習慣、品性,這遠遠大於學校教育。

正如思想家盧梭所言: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就已經受到教育了。父母的言傳身教在孩子教育中意義重大。我國傳統文化中有“養不教父之過”之言,列夫·托爾斯泰也曾說“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父母以身作則的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全人格塑造的重要環節。它決定著孩子長大成人後,品德是否高尚、處事是否得當,這一切的意義對孩子的人生而言,要遠大於遺傳智力的影響。

2、孩子良好的習慣

麻將桌旁、電視機前、捧著手機長大的孩子肯定和愛看書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差別很大。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邊看電視邊督促孩子認真讀書時,收到的往往是強烈的逆反心理一樣。成人總是拿自己做不到的來要求孩子,美其名曰“希望孩子比自己更優秀”。

老師教得再好,這幾點,家長們也得注意要靠自己!

積極進取,有良好心態,有良好生活習慣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熱愛學習,充滿正能量,獨立自主,能夠合理安排自己時間的小大人兒。父母在教育上會省很多心,所以當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為什麼有那麼多壞毛病時,先好好檢討一下自己,也許就會找到根源所在!

3、培養孩子讀書與學習的興趣

學習與快樂並不是衝突對立的,有遠見的父母不會唯成績論,以“成王敗寇”簡單粗暴的評價孩子,反而會培養孩子的讀書與學習興趣,發揚孩子的長處,引導孩子不斷地彌補自己的短板。

老師教得再好,這幾點,家長們也得注意要靠自己!

很多家長埋怨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不愛看書。但是卻沒有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是否愛看書呢?孩子讀書的興趣是從小培養的,兩三歲的孩子就該開始讀書了,而不是等到了學校之後,讓老師培養你家孩子讀書的習慣。

你家裡的書多,孩子就讀的多。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會效仿,反之,你的懶散,你的消遣與懈怠,孩子也會模仿著你做。

4、培養孩子的意志

作為父母,不能只關心孩子吃喝住行,對孩子的關心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是遠遠不夠的,更要在精神層面引導孩子。“養育”孩子,不是隻有“養”還要有“育”。除了物質上的滿足,父母更應考慮的是孩子精神層面的富足。

老師教得再好,這幾點,家長們也得注意要靠自己!

任何一個學校、任何一種教育,都無法保證培養出的孩子都很優秀。老師的引導從更偏向於知識性,而生活習慣、做人道理、堅強意志、為人處事,這些內容父母的培養最為關鍵。老師沒有義務教孩子做人之道。所以,只能由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如果你忽略了這些細節與機會,孩子的意志力或情商就會偏差。

5孩子長久的幸福感與心態培養

一個人所在的原生態家庭對他一生的影響很大,夫妻恩愛,家庭和諧,在充滿愛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註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鬧的家庭裡成長的孩子要心裡陽光很多。而這個是老師給不了的,卻能決定孩子的一生!

老師教得再好,這幾點,家長們也得注意要靠自己!

沒有不愛孩子的家長,也沒有不負責的老師,只是有時候愛的方式跟不上成長的腳步。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能夠讓孩子在關鍵時刻找對方向,但是家庭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我們深信,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家長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榜樣,請做一個更加優秀的父母,即使你不夠優秀、不夠成功,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一顆積極、熱情、充滿正能量的心。如果孩子還不夠優秀,或許是我們做的還不夠好。所以,請與孩子一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