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历史上魏兴郡——魏山之战

安康历史上魏兴郡——魏山之战

东晋太元五年(公元380年),淝水之战前夕,秦符坚在统一北方之后,就想进攻东晋,统一全国。于是遣将韦钟,攻陷梁(汉中)、益(西蜀)二州,然后举兵攻魏兴,进而东窥宛襄,乘汉而下,夺取建康(南京)。魏兴太守吉挹,探知韦钟来犯的消息,于是相度地势,在魏兴汉水上游九里处魏山(今安康市西南吉河一带)筑垒御敌。魏山地势,东、西、南三面皆险绝,面略通人行,宜于防守。韦钟自汉中浮舟前来,兵至魏山遭遇吉挹之兵的抵抗,被迫连樯接舻屯于汉水上,与吉挹军战于魏山。

安康历史上魏兴郡——魏山之战

吉挹据高凭险,屡败韦钟军,韦钟不得进,相持二年多损兵折将十分丧气。《晋书·吉挹传》说:“吉挹控山为垒,一一年不下,斩韦钟将士七百余级。”韦钟见屡攻不下,一面传催援军,一面绕道东走。吉挹又派兵截击于江北。韦军因久固山,兵士疲惫,毫无战意,被吉挹兵杀伤甚众。《晋书本传》云“韦钟率众欲趋襄阳,挹又邀击,斩五千余级。”从而迫使弹回军围住魏兴城池,怒而攻城,吉挹率得胜之兵,又打了几次第十六章铁血的凝结胜仗,“屡屡挫其锐兵”。后来韦钟援军继至,吉挹也和张光守魏兴一样,外无救助,内少资储,在守城三年之后,终于被韦钟攻破城池。《忠孝传》载:“城将陷,挹引刀欲自杀,其友止之曰“且苟存,以展他计,为计不立,死未晚也。”挹不从友人通,夺刃会贼。执之,挹闭口不言不食而死。”

安康历史上魏兴郡——魏山之战

魏山之战,发生在淝水之战前夕,以一郡之兵力,牵制符坚东进之军达三年之久,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后人为了纪念吉挹,将其控山为垒处名曰“吉挹城”,并将急水改名吉河。立庙崇祀,供人莫祭:“泊舟近城下,低徊顷芳轨,莫此一杯浆,凭吊夕阳里。”“于今庙食傍汉浒,犹是当年遗堞土。魏山苍苍吉水深,春兰秋菊长终古。”

安康历史上魏兴郡——魏山之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